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奇瑞交了一份“不客气”的作业
2025-10-26 14:55 3175次阅读

BusinessCars

BusinessCars是一家由沪上多名优质媒体人共同创办的自媒体平台。立志于用温暖而直指人心的文字,洞见、思考、解读,做一个小而美的冷静汽车行业观察者。

导语

“继‘新能源不客气’‘智能化不客气’之后,今年,我们要响亮地喊出: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

“今年,我们要响亮地喊出: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

尹同跃的声音,在台上坚定如铁,八种语言的同声传译,此起彼伏。

有人说,“奇瑞又吹牛了”,有人说,“奇瑞的确可以不客气了。”不客气的背后,是奇瑞拿出来的十余项全球领先技术、三大生态合作突破,以及展现了一套完整的创新体系。

“延续每年先‘吹个牛’、立个目标。”

10月18日,以“创新・智领全球”为主题的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启幕。大会上,奇瑞掌门人尹同跃说了一句话,“继‘新能源不客气’‘智能化不客气’之后,今年,我们要响亮地喊出:奇瑞的全球化创新体系,也要‘不客气了’!”

他把这场不客气界定为,“交作业”。

三年前的2022年,奇瑞也喊过“不客气”,当时业内并没有太在意。因为,当时的奇瑞还处于新能源和智能化,都还在开垦的阶段,技术标签,还停留在燃油车时代。

那时候,奇瑞也搞过一个科技日,发布了一个叫“瑶光2025”的战略。战略很庞大,具体执行到什么程度,无人敢说。

所以,这才有了尹同跃所说的“交作业”。这份作业,的确也让行业开始认真审视这位理科男的答卷。

“熟悉奇瑞的朋友们都知道,奇瑞喜欢‘吹牛’,但从来不‘瞎吹牛’”。尹同跃不再谦虚的背后,是因为奇瑞在打造一个“能够自我进化、自我革新的创新体系”。

为此,奇瑞系统性呈现了奇瑞在电动化、智能化、AI化等前沿领域的10 +项核心技术突破。其中,全球布局26个研发中心,推出“方舟两栖”水陆两栖车、热效率48%的超级发动机,将日系车企43%的最高纪录远远甩在身后。

此外,技术货架上还有固态电池和L4自动驾驶……奇瑞希望用这些硬核技术,构建起覆盖操控、智能、未来出行的全场景技术矩阵,重新定义中国智造。

值得一提的是,“纵横方舟”水陆两栖技术的突破。这套让捷途纵横G700成功横渡长江的系统,通过IP68级核心零部件防水、970mm空悬涉水深度和车尾专用涡轮推进器,解决了传统越野车“涉水怕短路、深水难通行”的核心痛点。

“大家看到的,或许是它炫酷的部分,但在我们眼里,那是 IP68 级防水技术、双动力双冗余备份技术、高于船舶行业标准的水下稳性技术等一系列安全技术,从奇瑞“技术货架”上被灵活调用、精心组合的结果。”

尹同跃说,在奇瑞集团自身 3 万人研发团队的基础上,聚拢并拉动了全球超过 5 万名的“编外”院士、工程师和科学家,让技术创新体系 24 小时不间断、365 天不停转,新技术、新专利源源不断地“下线”并产业化。

“我们希望通过强大的全球化创新体系,让技术‘喷涌而出’,让我们的‘技术货架’越来越丰富,让每一个品牌都有自己的‘专有货架’,这样就能赋能每个品牌有不同的定位。例如越野,纵横G700有过长江的推进器技术,别的品牌最好就不用了,只给纵横用,这样就有了差异化的特色。”尹同跃表示,希望这项技术专属于纵横。

目前,奇瑞的“货架”上,已摆上了新一代 AI 智能车架构、犀牛电池、轴向磁通矢量双电机、Carmind 智能体、即将量产的 L4 级自动驾驶等一系列尖点科技。

这些“全球首创”“全球最高”的技术,底线是安全可靠“不够安全,绝不上车”。研发,并非一蹴而就的。背后是,奇瑞28年的积累,成功过,失败过。

尹同跃也说,“创新之路,一定是九死一生”。

一项工程师氛围浓厚的奇瑞,全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实干的文化土壤,加大创新投入,加大引入全球高端创新人才。才有了这份让人侧目的“作业”。

但是,技术扎堆,奇瑞也得面对一个事实,“实验室冠军”能否成为“市场利器”?

以发动机为例,48%热效率的鲲鹏天擎发动机,从发布到大规模搭载量产车型往往存在滞后,普通消费者难以快速感知技术红利。

因为,奇瑞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热效率带来的油耗优势,又因车身调校、匹配优化等问题,未能在日常使用中形成直观差距。

此外,奇瑞还有一个待解的课题。

从营收结构来看,燃油车依然是奇瑞的主要收入来源。2022—2024年,奇瑞燃油车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5.9%、87.8%和69.6%。

2025年一季度,燃油车收入占乘用车板块收入比仍高达69.7%,而新能源仅占30.3%。9月销量中,奇瑞新能源车主力风云A9L排第39名,与比亚迪、吉利等相去甚远。

三年前,尹同跃也承认,奇瑞可谓“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他要把奇瑞错失的拿回来,三年后这份技术作业,就是“拿回来”的前提。

如何在已经技术成熟的新能源时代,奇瑞快速形成在技术上的“人无我有”和“人有我优”护城河,非常关键。

有人给奇瑞提了一个建议,如果不会讲故事,那把“技术奇瑞”的技术标签玩到极致,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案,这就要求奇瑞必须构建起足够清晰的技术体系,并对旗下各品牌依照品牌定位做好技术区隔。

今年7月5日,奇瑞内部发文宣布,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事业部、艾虎事业部、风云事业部、QQ事业部,星途品牌国内业务部的组织和职能整体纳入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

根据奇瑞的定位,星途是“高端品牌”、风云是“豪华独立品牌”、捷途纵横是“豪华电混越野”、智界是“华为与奇瑞合作的高端智能品牌”。

但是,如何让星途、风云、捷途纵横、智界形成差异化定位,如何让各品牌共享技术却又不显同质?以及高端化战略如何走?

这些课题,十分考验奇瑞。

目前,奇瑞还没有给出更好的答案。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行业解读 # 星途 # 奇瑞 # 风云A9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