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购置税红利倒计时,头部车企上演“兜底”大战
2025-10-28 11:08 7781次阅读

汽车点评AC

知名KOL车叔领衔打造,让你成为懂车帝!汽车领域新媒体代表,分享汽车知识,购车秘籍,选购技巧,行业**,热点事件。精选内容,独到观点,深度评论!

中国车市走到2025年,来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新能源汽车市场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扩张后,即将面临一个大变化——买了就能省一笔的购置税免征政策,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个曾经的“标配福利”,已经开始读秒倒计时了。

随着2025年12月31日这个时间节点的日益临近,蔚来、理想、小米、极氪、问界等主流车企都坐不住了,纷纷推出的“购置税兜底”政策,由此,一场由政策变革引发的抢客大战,已正式拉开序幕。

免税时代落幕,省钱窗口越关越小

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这个好事,从2014年开始,已经持续十余个年头。它确实让消费者买车便宜了不少,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越来越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在2023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

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每辆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也就是发票价在33.9万元以下,都可以免征购置税。

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即按应纳税额的50%征收,且每辆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换句话说,从2026年开始,买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受“全免”待遇了。

咱们来算笔账,当下购置税计算公式为:购置税=(发票价÷1.13)×10%,以一辆发票价格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在2025年无需缴纳购置税,而2026年购车则需要缴纳大概9000元。要是发票价格30万元的新能源车,在2025年也无需缴纳购置税,2026年则需缴纳1.3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车型,尤其是新车开票价在33.9万元以下的,发票价越高,购车成本差异越明显。

这差价一清二楚,直接关系到大部分购车者的钱包。而且,在2025年10月,工信部等三部门还发布了《调整2026-2027年免征购置税新能源汽车技术要求》,对享受减税政策的车型提出了更高门槛,纯电动车型百公里电耗需满足更严格的国家标准,插混车和增程车的纯电续航里程也不得低于100km。这意味着,现在很多续航较短的插混车型或将彻底失去减税资格。

交车要等太久,消费者左右为难

在政策退坡的背景下,另一个现实问题也来了,现在很多热门的新能源车型的交付周期普遍非常长,提车都得等。小米汽车上市即爆单,不少人的交车时间已排至2026年了。理想、问界、极氪等品牌也有类似情况。消费者在2025年支付定金并锁单,但车辆的实际交付和开票时间却可能在2026年。而政策只看“开票日期”,不看“下定日期”。

这就很纠结了,即使用户在2025年完成了锁单,万一因车企产能、供应链或物流原因,拖到明年才交车,就得按新政策来,支付少则数千多则上万的购置税。这比意外多出来的成本,让很多人犹豫不决,到底是现在下单享受低价,但承担未来多缴税的风险?还是等到2026年,面对更高的购车成本和更长的等待期?

正因如此,头部车企带头发起了“购置税兜底”政策。

车企“兜底”大战打响

“购置税差额补贴”政策,简单说,就是承诺在特定时间内锁单的用户,万一因为他们的原因拖到明年才交车,多出来的税钱他们来补。

蔚来针对全新ES8车型宣布,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锁单的用户,若因厂家原因导致2026年开票交付,可获得一张最高1.5万元的购置税差额补贴券,可直接抵扣车价尾款。

极氪为极氪9X推出“双保障”政策。规定在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锁单的用户,若因极氪原因导致跨年交付,可享受购置税差额补贴,最高1.5万元。

理想汽车则针对理想i6推出了“安心购车方案”,对于在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锁单,2026年完成交付的理想i6用户,将以尾款现金减免的形式为用户兜底因购置税退坡产生的差额费用。

问界在M7车型订单火爆、交付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也于近日宣布,在11月3日前锁单的用户,若因生产或物流延迟导致2026年交付,可获得最高1.5万元的补贴,直接抵扣尾款或兑现现金。

而备受关注的小米汽车,也官宣全系车型的购置税兜底政策,为在2025年内锁单的用户提供最高1.5万元的购置税差额补贴。

不仅是造车新势力,如奇瑞汽车、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长城坦克、领克等传统汽车品牌,也不约而同的推出了相应的购置税补贴方案,为客户兜底购车成本。

车企为何纷纷“兜底”?

梳理各大品牌的政策,可以发现几个共同特点:一是均以“非用户原因”为前提,即因车企产能、生产或物流问题导致的延迟交付才可享受补贴;二是补贴方式以尾款减免为主,直接降低用户最终支付金额;三是设置了明确的锁单截止日期,形成短期的促销窗口期,刺激消费者尽快下单。因此,其表面上是为消费者“减负”,背后其实有他们的考量。

首先,这是抢市场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谁能抓住2025年最后的政策红利,谁的年终销量就能冲上去,用“兜底”政策,能有效让那些观望的人赶紧下单。

其次,这也能缓解交付压力。目前的热门车型普遍是产能跟不上订单,小米、问界、极氪、理想等品牌都面临交车周期拉长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消费者的“跨年交付多缴税”的顾虑,很可能出现大规模退单或口碑下滑。通过“兜底”政策,车企既能稳住客户,避免因交付延迟而导致客户流失,也能为产能爬坡争取宝贵时间。

往深了看,现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光靠打价格战已经不够了。通过主动承担政策变动带来的成本风险,其实是向消费者传递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品牌理念,能塑造负责任、有担当的品牌形象。这种服务上的升级,不仅能增加用户好感度,更能在长期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消费者如何应对?

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无疑是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黄金窗口期”。此时购车,既能享受全额购置税减免,又能抓住车企为冲刺销量而推出的各项优惠和“兜底”保障。

不过,在“薅羊毛”的同时,也得保持清醒。

一是要看清各品牌的“兜底”政策均有明确的锁单截止日期,同时,政策通常规定“非用户原因”导致的延迟才可补贴,如用户自身原因(如更改配置、推迟提车)则不在保障范围内。

二是要关注技术门槛变化。2026年起,符合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要求将大幅提升,部分续航较短的插混车型可能无法享受减半优惠。因此,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纯电续航100km以上、能耗更低的车型,避免因政策变动而影响使用体验和二手残值。

车叔总结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的时代结束,意味着这个行业正式从“政策推着走”迈向“自己跑起来”的新阶段。十余年的政策扶持,已让中国有了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和最具竞争力的汽车产品,政策退坡不是坏事,反而是行业成熟的标志。

而车企这场“购置税兜底”大战,也预示着以后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价格,而是配置、服务和品牌价值的全方位比拼。对于消费者,尤其是有刚需的用户来说,抓住2025年的最后机遇确实很划算,毕竟在当下的经济形势下,能省一笔是一笔。

# 汽车文化 # 极氪 # 蔚来 # 蔚来ES8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