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奕境”即将登场 东风华为联手打造新品牌?丨刨根问底
2025-10-29 15:37 4190次阅读

车壹条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自媒体。这里不仅传递最真实和鲜活的行业重磅**,还提供理性看待问题的视角并给出建设性的问题解决之道。

当余承东带着“界”字辈车型在市场上一路狂飙之际,一个新的序列似乎已在“华系车”阵营中悄然成型。

10月9日,东风奕派官方宣布,东风与华为联合打造的DH项目正式面向公众征集中文名及品牌LOGO,活动截至10月28日。尽管新品牌的正式名称仍在全民征集中,但官方在示例中直接指明“两个字”“x境”的暗示,让名为“奕境”的选项成为了热门答案。

然而,这场看似水到渠成的合作依旧迷雾重重。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新品牌,究竟将走向何方?它与当下炙手可热的鸿蒙智行“五界”又有何本质区别?本期《刨根问底》,我们将一同探寻关于这个品牌的待解之谜。

问题1:东风与华为的DH项目,是否等于新品牌?

答案几乎是肯定的。

回顾DH项目的演进历程,会发现东风与华为的合作深度早已超出一般领域。今年1月,双方签署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5月,合作范围迅速扩展至华为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乾崑车控等全套核心技术领域,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深水区”;9月,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揭牌,则将攻关方向瞄准了车载软件、AI泛场景应用等更前沿的技术高地。

而10月启动的中文名与LOGO全民征集活动,更是新品牌即将问世的最明确信号。通常而言,只有在确立独立品牌运营的战略前提下,车企才会投入巨大精力进行品牌形象的公开征集与塑造。东风汽车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DH项目产品将成为“双方技术集成度最高的智能车型之一”。这种从研发到市场的“全链条绑定”,已经清晰地勾勒出一个独立新品牌的轮廓。

值得注意的是,对东风而言,催生一个全新的“嫡系”品牌,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目前,东风汽车的自主品牌阵营看似兵强马壮,旗下拥有主打高端新能源的岚图、硬派越野的猛士,以及面向主流市场的奕派。然而,在这个矩阵中,东风依然需要一个能够完全代表自身意志、从零到一亲手打造的强势品牌。

以岚图为例,其销量早已成功跻身“月销万辆俱乐部”,成为当下东风自主的一面旗帜。但行业内周知,岚图的掌舵人卢放此前拥有一汽集团的深厚背景,其团队和打法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汽系”的烙印。因此,尽管岚图属于东风旗下,但在情感和战略归属上,东风内部或许仍希望培育一个血统更为纯正的“嫡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携手华为共同打造一个全新品牌,无疑是东风实现这一夙愿的最佳路径。借助华为在智能化技术和市场声量上的巨大优势,新品牌可以获得极高的起点,从而帮助东风在白热化的新能源市场竞争中,抢占一个更有利的身位。

问题2:新品牌的定位是什么,是否会取代现有品牌?

根据《车壹条》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的消息,新品牌并不会像外界某些传闻所言,直接取代奕派或其他现有品牌。恰恰相反,这一全新品牌的诞生,是为了填补东风现有产品矩阵中的一块关键市场空白。

这一战略布局,首先是基于避免内部品牌消耗的考量。东风现有的品牌序列已有明确分工:岚图主攻3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猛士聚焦百万级豪华越野,而奕派则卡位15-20万元的主流区间。若新品牌与其中任何一个发生定位重叠,都将引发不必要的内耗,这显然是东风和华为都不愿看到的。

因此,新品牌的定位大概率将介于奕派与岚图之间,精准指向20-30万元的中高端主流智能汽车市场。

问题3:新品牌由谁来主导?

在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中,主导权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敏感话题。从广汽与华为合作的“启境”项目来看,东风此次的合作模式与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力图在“华为赋能”与“车企主导”之间寻找一种微妙平衡。

而对东风这样的央企而言,对技术自主权和品牌主导权的坚持,其重要性甚至远超一般的国企和民企。拥有56年造车积淀,东风在这场合作中必须守住央企的战略底线,这也符合其培养嫡系自主品牌的目标诉求。

然而,从具体的执行层面来看,二者主导权的分配又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广汽“启境”项目的公关营销工作,正由华为方面的团队负责前期搭建和主导,这与鸿蒙智行模式颇为相似。而东风与华为的DH项目,也正由华为方面着手组建相应的营销队伍。

由此可见,至少在品牌发布前期的市场预热、公关传播和营销策略上,华为将发挥其流量和体系优势,扮演主导角色。这对一个全新品牌而言至关重要,能够确保其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市场关注度。但在更核心的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以及最终的销售渠道和服务体系上,双方的分工仍有待揭晓。

问题4:新品牌与“五界”有何区别?

随着合作版图的不断扩张,华为已成为“不造车”却涉足汽车圈最深的技术巨头,没有之一。而要理解东风华为新品牌与“五界”的区别,首先需要厘清华为内部汽车业务的两大合作模式。

目前车企合作中“含华量”最高的无疑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余承东所主导的鸿蒙智行旗下的五个“界”字辈品牌,走的是“华为主导、共创品牌”的高端路线。在这一模式下,从产品定义、核心技术集成到终端的销售渠道,几乎都由华为一手掌控,合作车企更多扮演着顶级“供应商”和生产基地的角色。

而东风与华为的合作,则明确归属于由华为车BU主导的“车企主导、华为赋能”的Huawei Inside(HI)模式的进化版。需要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广汽与华为合作的新品牌已命名为“启境”,而宝骏与华为的合作也用了“华境”来命名。这使得市场开始出现一种猜测:华为是否会有意将这类HI深度合作模式的伙伴,培育成一个有别于“五界”的阵营?

因此,如果东风华为新品牌最终也确定以“境”字命名,无疑会是一个巧妙的选择。它不仅有助于外界清晰地厘清其与鸿蒙智行“五界”的合作模式差异,更能与广汽“启境”等相似模式的合作形成品牌合力,共同构建华为HI模式深度演进的阵营形象。

问题5:新品牌的“胜算”有多少?

对于姗姗来迟的东风华为新品牌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东风集团all-in的决心。如前文所述,打造一个成功的“嫡系”自主品牌,是东风当前的核心战略诉求。这意味着,新品牌从诞生之初就将获得集团内部“不设上限”的资源倾斜。

与此同时,东风长达56年的造车积淀所带来的制造能力、供应链管理体系和品质控制能力,将与华为顶尖的智能化技术形成完美互补,这是许多新势力所不具备的体系化优势。

然而,对新品牌来说,劣势也同样明显。最核心的挑战在于,“华系车”井喷的当下,已经不再是入局的最佳时机。根据规划,仅鸿蒙智行阵营到2026年就将有至少17款新品登场,产品线将密集覆盖各个细分市场。而同样采用华为HI深度合作模式的广汽“启境”,也预计在2026年6月推出首款车型。东风华为的首款车同样定在2026年,届时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从市场定位来看,15-25万元的价格区间虽然规模庞大,但早已是一片红海。新品牌不仅要面对来自比亚迪、零跑等其他品牌高性价比车型的围剿,更要应对来自同样搭载华为技术的“界”系兄弟们的直接竞争。如何在“华为大家庭”中做出差异化,并说服消费者选择自己,不仅是广汽华为的课题,也将是新品牌面临的严峻考验。

# 行业事件 # 东风 # 猛士 # 风华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