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一汽-大众3000万辆下线:赓续出众,乘势向新
2025-10-31 17:44 5723次阅读

扉旅汽车

汽车生活新知。


34年,3000万辆。

平均每分钟,就有一辆印刻着一汽-大众标志的新车驶入。

 

 

10月30日晚,一汽-大众长春基地。一辆灰色的一汽奥迪A5L领航版在轰鸣的掌声与闪烁的灯光中,缓缓驶下一汽-大众的总装生产线。自此,一汽-大众成为中国首家跨入“3000万辆俱乐部”的乘用车企,用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为中国汽车工业史刻下了最厚重的注脚。

 

从1到3000万辆

 

一代人,一代车,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汽-大众。

 

 

1991年,第一辆组装的捷达轿车在长春下线,车间的老师傅们可能不会想到,这颗从黑土地里萌发的种子,会在34年后长成3000万辆的参天大树。

从方头捷达的“皮实耐用”,到奥迪A6L加长轴距的开创先河,再到如今电动化时代的智能转型……一汽-大众的成长年轮,几乎与一代中国人的汽车记忆和生活方式变迁完全同步,直接推动中国汽车消费从“稀缺时代”迈入“普及时代”。

数据,也给予了市场最佳回应:从1991年第一辆汽车到2004年突破100万辆,用了13年;从100万辆到2014年第1000万辆下线,用时不到10年。

随后,加速度持续提升:从1000万辆到2020年第2000万辆下线,用时不到6年;而从2000万辆到3000万辆,仅用了5年多时间。

这种加速跑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和一汽-大众全国战略布局的完善。

 

 

从最初仅有1款捷达轿车,到现在拥有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覆盖30多款车型的完善商品矩阵,一汽-大众完成了从单一品牌到全系列覆盖的转变。

捷达品牌,作为无数中国家庭的“第一辆车记忆”,以亲民的价格和皮实耐用的品质,让汽车从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三餐四季的陪伴;

大众品牌则先后打造了捷达、宝来、速腾、迈腾、探岳等经典车型,几乎每款车都在其细分市场保持领先;

奥迪品牌作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拓荒者,早在1999年A6(C5)上,首次针对中国市场进行轴距加长,开创“L”先河,创造中国豪华车史上的销量神话。如今,奥迪已形成A系家族、Q系家族、e-tron家族,覆盖轿车与SUV的完整商品矩阵。

 

 

而品牌提速的背后,离不开“体系力”的硬核支撑。

3000万辆的成就,绝非单纯的数量叠加,而是全链条体系力长期沉淀的结果。

从成立之初,一汽-大众就通过“奥迪特评审”、“康采恩标准”将领先的商品和制造标准引入国内,建立起严谨的验证研发能力。在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人都有“停线权”,当发现质量问题时可以随时停止生产线,确保问题当场解决。这种极致严苛的品质管理体系,塑造了一汽-大众的品牌基因,也奠定了其在行业中的品质标杆地位。

 

 

与此同时,遍布长春、成都、佛山、青岛、天津的五大生产基地,则实现制造能力的规模化与高效化。技术开发体系已经实现从“商品引进”转向“全面整车主导开发”,并全面迈向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目前5大生产基地已全部建成“无废工厂”,其中四座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在2024年,一汽-大众使用清洁电力占比达51%,每年减碳32万吨,将绿色理念扎实融入制造血脉。

在经济层面,一汽-大众还以年销量超160万辆的规模实力,持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成立34年来,一汽-大众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5.5万亿元,为国家贡献税收超过7300亿元,带动上下游超50万个就业岗位,以坚实数据彰显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担当。

 

出众向新

 

站在3000万辆的新起点,一汽-大众的“野心”不止于此。

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一汽-大众正积极拥抱变革,从“市场的开创者”转变为“技术的引领者”。

 

中国一汽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总经理陈彬

 

“赓续出众,乘势向新。”当晚,中国一汽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总经理陈彬在现场发布了公司未来五年发展战略,明确将以“油电混共进全智”为核心,全速推进智能电动化转型。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一汽-大众将推出近30款全新车型,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2/3,达20余款,覆盖纯电、插混、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自2026年起,一汽-大众将针对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为大众品牌和捷达品牌新增11款量身打造的全新车型,包括6款纯电动车型、2款插电式混动车型、2款增程式车型及1款燃油车型。其中,捷达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将于2026年上市。

在技术创新层面,一汽-大众将依托两国九地研发布局,持续保持年均近百亿的研发投入,聚焦智驾、软件等智能电动核心赛道,加速技术创新及应用;在运营模式方面,一汽-大众将积极探索捷达品牌本土化运营新模式,引入中国本土优势资源,推动品牌、商品、生态、治理模式全面焕新。

 

 

在国内市场开拓奋进的同时,一汽-大众还将眼光扩展至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今年9月23日,一汽-大众在长春基地举行首批出口车辆下线仪式,554辆迈腾、速腾作为首批出口车型亮相,于9月28日从上海港发运,计划11月在中东上市,一汽-大众海外事业正式启航。

这不仅是一汽-大众自身的突破,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合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为新时代合资企业出海树立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新范式。面向未来,一汽-大众已明确将海外事业作为重要增长极,致力于成为“中国汽车合资品牌出口领先者”。据陈彬透露,未来五年,将推动20款国际车型落地,目标实现出口规模突破10万辆。

 

 

34年,3000万辆。

这并非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对于一汽-大众而言,这条跨越了三千多万个车轮的征程,从未止歇。它从长春出发,布局全国,如今正驶向全球。站在三千万辆的基石上,一汽-大众的下一个征程,不再是单一的数量累积,而是一场关于技术、生态与全球竞争力的全新远征。

# 行业解读 # 大众 # 奥迪 # 捷达 # 奥迪A6L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