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一周股评|A股站上4000点,李想头疼,马斯克耐心告急
2025-11-03 16:06 6133次阅读

BusinessCars

BusinessCars是一家由沪上多名优质媒体人共同创办的自媒体平台。立志于用温暖而直指人心的文字,洞见、思考、解读,做一个小而美的冷静汽车行业观察者。

评一周车股,察百态车市。

近日,上证指数盘中冲破4000点,这是自2015年8月19日以来首次重回这一关口。最高冲至4025点,创下10年新高。甚至,有投资者激动地写道,“泪目,十年,4000点。”

不过,作为普通股民的朋友,并未有太大感觉。“一副牛市已经把门踹开,准备进来给你发钱的架势。”但是,他账户里的数字没跟上节奏。 其他人的节奏也差不多。

4000点这个数字,对大多数人来说,关系不大。“市场没有出现预想中的集体沸腾。”这轮牛市,成了史上最分化的狂欢。

随着A股站上4000点的背后,夹杂着严重的分裂。科技板块年内暴涨50%,券商股业绩翻倍,沪深300市盈率仅13.73倍,银行板块维持4%左右的股息率与1.3倍以下的市净率。

一年多的时间,A股从2800点到4000点实现的三级跳。2024年9月24日,政策组合拳推动市场从2800点附近启动, 2025年6月接近3500点,8月逼近3900点,10月9日突破3900点续创十年新高。

直到10月28日成功突破4000点大关。 A股总市值从一年前的约68万亿元,猛增至今年8月的100万亿元,截至10月27日已达107.87万亿元。 一年内市值飙涨39.87万亿元。

对于突破4000点后的市场走向,机构观点存在明显分歧。

有证券商表示,“4000点仍然不是终点”。外资机构也表现出浓厚兴趣。高盛报告指出,中国股市将进入更为持久的“慢牛”行情,预计主要指数到2027年底有约30%的上涨空间。

也有相对谨慎的证券机构表示,4000点作为重要心理和技术关口,市场大概率会出现反复震荡和整固。十年,终于与4000点再次重逢,参与者的心态已与十年前大不相同。

虽然像普通股民说的“4000点就这么上去了,没啥太大的感觉。”但是,如果买的是科技股,也能感受到这股狂欢。一位投资者写道:“十年前我在4000点冲进去,结果套了整整五年。 这次我手里拿的都是科技股,账户市值已经创新高了。 ”

创下新高的,还有一些沉迷“炒股”的企业。

比如,利欧股份,靠着投资“理想汽车”扭亏。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利欧股份靠投资理想汽车和新风光等公司的收益“躺赚”5588万元,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469.1%。与此同时,利欧股份本身机械制造、数字营销等业务增长乏力,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净利润同比缩水17.42%。

要问,利欧股份身上最明显的标签是什么?“炒股老手”,必在其中。

利欧股份最成功的一笔投资是理想汽车。2016年,利欧股份以3.5亿元拿下理想汽车母公司北京车和家11.7%的股权,次年又1亿元追加投资。之后理想汽车先后在纳斯达克和港股两地上市,利欧股份账面浮赢一度超过百亿。

今年上半年,利欧股份累计出售3.6万股理想汽车股票,形成投资收益约4.89亿元。另外,上半年理想汽车股票累计涨幅约为13.89%,利欧股份剩余持股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2亿元。综合来看,这两项损益使得利欧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加约1.55亿元,成为公司扭亏的关键。

炒股老手因为投资理想汽车,实现了扭亏。但是,理想最近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了。一场起火,让理想未竟的电动化转型,难上加难。

10月23日,上海发生了一起理想MEGA 2024款车辆起火事件:该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在没有发生碰撞或底盘磕碰的情况下突然起火,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分别有一人惊险逃生。

相比以往更多由剧烈撞击外力诱发的起火事故,这次起火几乎毫无预兆,且火势蔓延速度异常惊人。不同角度的现场视频显示,事故发生时,车辆并没有出现明显碰撞或剐蹭的痕迹。

针对起火事故,理想汽车迅速回应。

“事故发生时,车门顺利打开,驾驶员和全体乘客全部安全离车。我们安排了专人前往现场处理,目前消防部门也已介入,我们会积极配合消防部门的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开展后续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与事故车同批次的理想MEGA 2024款车辆中,由于该批次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导致车辆出现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及无法上电的情形,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于是,当机立断。理想主动召回MEGA着火事故同批次车。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回应称:“这次是主动召回。事故调查需要时间,有时候一两个月都出不来。我们已经发现了导致事故的隐患,面对万分之一的风险我们不能等。事故可能是万分之一,但是生命只有一次,是百分之百。”

虽然动作迅速,态度诚恳,但是资本市场并未买单。截止10月31日收盘,理想汽车港股跌0.99%,报79.75港元/股。自10月24日起,理想汽车股价已连续五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达8.5%。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理想汽车近一年来股价新低。

其实,理想股价创下新低,并不仅仅是因为一场起火,更重要的原因是曾经的技术优势被快速稀释,与纯电转型滞后形成共振,如今理想面临着销量增速放缓、营收下滑的挑战。

虽有千亿现金储备的支撑下,纯电战略的成败将决定理想力能否穿越周期。同样,在周期穿越的特斯拉,近日也被资本机构发了一份“预警”。

在资深分析师Adam Jonas在10月30日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摩根士丹利对即将到来的11月6日特斯拉股东大会进行了风险预警。

尽管,市场普遍预期马斯克的巨额薪酬方案将获通过,但该报告为投资者揭示了“万一失败”的严重后果,并表示,一旦被否,特斯拉股价可能立即遭遇超过10%的抛售,并会给公司的战略未来蒙上阴影。

分析师指出了其中的关键。薪酬方案的失败,将被市场解读为对马斯克领导力的“不信任投票”,并可能立即引发资本市场的剧烈反应。“‘关键人物风险’和继任问题可能被推到前台。”

摩根士丹利看来,特斯拉的未来与马斯克的去留被紧紧捆绑。特斯拉吸引和留住顶尖人工智能、制造和工程人才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斯克能否继续作为公司领导层充满活力的核心,不断推动技术边界。薪酬方案的失败,无疑将动摇这一根本基础。

这份报告,堪称对一项重大尾部风险的量化分析。

马斯克也在X平台发文强调投票结果的重要性,“此次股东投票将决定特斯拉的未来,也可能影响世界的未来。”如果薪酬方案被否决,他也明确表示,自己可能会离开特斯拉或辞去CEO职务。

最新消息,美国最大的公共养老金计划,加州公务员退休系统(CalPERS)正计划投票反对马斯克价值1万亿美元的特斯拉公司薪酬协议,媒体数据显示,CalPERS持有约500万股特斯拉股票。

围绕马斯克天价薪酬方案的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支持者认为,该计划能绑定马斯克对关键技术的投入,确保特斯拉在长期赛道保持领先;反对者警告,健康的企业不应将未来绑定于单一负责人,过度依赖个人意志可能加剧战略风险。

10月30日,Adam Jonas的报告一出,特斯拉股价下跌超4.6%,表现逊于美股大盘和英伟达等绝大多数大型科技巨头。

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就是英伟达,市值刚刚突破5万亿美元,CEO黄仁勋2025财年总薪酬为4990万美元,仅占公司市值的极小比例。这也成为诸多反对者反对马斯克薪酬计划的理由之一。

马斯克的这份万亿薪酬计划,是特斯拉公司9月5日公布,为马斯克设计的10年期薪酬计划。该计划为特斯拉今后发展设定充满挑战的分阶段目标,马斯克若能完成全部目标,有望获得市值约1万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作为酬劳。

该计划设立12项运营目标,马斯克每完成一项,便可获得约占特斯拉市值1%的股票。该计划同时要求特斯拉市值稳步增长,如果全部达标,马斯克将获得特斯拉12%的股票,届时按预想市值达1万亿美元。

反对者认为,这份运营目标有点异想天开。比如,其中一条要累计交付2000万辆汽车,这等于说,未来十年,地球上跑的电动车,有一大半得是特斯拉的。

值得一提的是,薪酬计划中,公司董事会希望特斯拉未来市值能达到8.5万亿美元,特斯拉当前市值不到1.5万亿美元。

面对反对者的声音,在三季度财报会上,马斯克进行了强烈指责,“我无法安心在这里打造一支机器人军队,因为(部分机构)提出的愚蠢建议而被赶下台”。

有人说,随着特斯拉盈利水平的下降,汽车已经不再能承载他的创新野心之后,马斯克的耐心,已经告急。

# 行业解读 # 理想汽车 # 特斯拉 # 理想MEGA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