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到底是谁的关键时刻,特斯拉or马斯克?
2025-11-05 10:28 2145次阅读

车业杂谈

车业杂谈是由**汽车行业知名专家、资深汽车评论员周磊和多名具有十年以上车企重要岗位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的新媒体,旨在为日益成熟和理性的**汽车市场和消费者提供集专业性和客观性于一体的高质量原创内容。

万亿美元薪酬方案,别说特斯拉,对整个行业而言,亦是前无古人,即便是苹果CEO库克,2023年薪酬也是9900万美元。因此,11月6日的特斯拉股东大会表决结果,将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汽车市场甚至科技行业的焦点。



看似是一场天价薪酬博弈,实际是马斯克与特斯拉的共生困局,对赌背后,也是马斯克与特斯拉深入绑定的纠葛。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天价薪酬被否,马斯克真的会离开特斯拉吗?这第一次,到底是谁的关键时刻?

功过交织,特斯拉与马斯克已难割舍

从濒临破产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到全球市值数一数二的汽车公司,马斯克对特斯拉的塑造可以用颠覆性来形容,甚至带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熟。

抵押房产,撬动戴姆勒、丰田战略投资与美国能源部贷款,马斯克为特斯拉稳住了根基。再以Roadster打破电动车动力不足刻板印象、Model S和Model X奠定高端基础、Model 3和Model Y引爆大众市场,形成了足以改写汽车产业格局的产品矩阵。截止目前,特斯拉全球累计销售超760万辆。



加上超级充电桩建设、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创新、人形机器面世,马斯克带领下的特斯拉仿若一条鲶鱼,让整个汽车产业链,乃至科技行业都活了起来。与此同时,特斯拉股价从2010年的17美元,飙升至今已超440美元。

诚然,这位“颠覆者”也曾为特斯拉蒙上阴影。2025年在马斯克与特朗普的两次“接触”中,特斯拉不仅损失了百万销量,还蒸发了上千亿美元市值。由此,特斯拉患上马斯克“依赖症”也得到更好印证。

以小博大,挑战与机遇的豪赌

众所周知,十年疯狂对赌,马斯克也背负了严苛的经营目标,比如市值提升至8.5万亿美元、交付2000万辆汽车、交付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及100万台人形机器人等。

我们拿汽车市场举例,十年累计交付2000万辆,意味着年均交付量要保证200万辆,而2024年,特斯拉的交付量,为178.9万辆,同比下降1.1%。再加上比亚迪、吉利、奇瑞等中国车企强势出海,大众、丰田等也在加速转型,要完成这一目标并非易事。更不要提隐藏门把手不合规、自动驾驶数据收集面临多国审查等问题。



故而,反对者提出了异议,若目标无法实现,或者马斯克提前跑路,股东权益会被稀释,特斯拉也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因而,把特斯拉的命运绑定在马斯克一人身上,似乎危机重重。

但人性总是贪婪的,从17美元到超400美元,背后不正是投资者们对马斯克信任溢价的最好表现?尝过第一次“豪赌”甜头,支持者们对“马斯克奇迹”的渴望,远超对风险的重视。若马斯克十年后达成目标,将获得不可复刻的,以小博大的快感和极具诱惑的利益。

更何况,这个特斯拉的灵魂IP还拿离职作为“威胁”。

灵魂IP若去,不“死”也得脱皮

“若薪酬方案被否,马斯克‘极有可能退出’”像是一个警告,也是一种无奈。特斯拉董事会不傻,马斯克的IP价值与特斯拉的命运可谓高度相关。



马斯克是人才,而特斯拉工程师团队中,不乏“死忠”粉,这波与马斯克共事的核心成员也是人才。马斯克若离职,牵一发而动全身,随之而来的关键技术和关键人才流失,会极大程度制约特斯拉的运作与发展,特斯拉输不起。

另一方面,即便是特斯拉内部,很难快速找到替代马斯克的人选,除非反对者们有化解危机的Plan B,如若不然,特斯拉的团队管理、方向决策,或将面临短暂停摆,损失难以预估。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今年市值波动期,分析师们仍认为,马斯克的个人号召力贡献了特斯拉15%-20%的市值,他若离职,特斯拉股价或也惨不忍睹。

打碎骨连着筋,以上都是特斯拉董事会不愿看到的。

预言未来,特斯拉若不跟,合理吗?

马斯克近期预测未来5年的AI颠覆场景,传统手机与APP都将不复存在。同时,他还预测,2026年AI将超越单个人类智商,2030年将超越全人类智慧总和。并非大言不惭,而是马斯克旗下Neuralink、xAI等项目,正在全力推进的“文明重塑计划”。



这与特斯拉有什么关联呢?xAI的大型数据中心需要依赖特斯拉积累的海量数据来训练AI模型,而Neuralink的脑机接口技术为AI提供了更高效的计算与交互方式,特斯拉则将在xAI中获得更强的AI能力以推动产品创新。因此,不论是自动驾驶、机器人,还是年内会推出飞行汽车原型,都离不开马斯克的长远规划,关键节点上,跟马斯克闹掰,并非特斯拉的明智选择。

如果方案通过,不论成败,保住了这位灵魂IP,短期内对股价有提振作用。从长远看,马斯克留任,为特斯拉推动AI、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战略扫清了障碍,或将再次带动全球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

写在最后:看似是万亿薪酬的投票,实则股东对特斯拉未来十年走向的博弈。我们认为这是特斯拉的一次关键选择,不论方案通过与否,都是特斯拉的一次全新出发。选择改革制度,就要有面对可能发生损失的勇气,而选择相信马斯克,则要直面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刺激。从诱惑和利益来看,我们认为是一个相对和平的结局,你觉得呢?

# 行业解读 # 特斯拉 # Roadster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