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一场盛大的科技盛宴,小鹏果然不只是会造车!
2025-11-06 14:32 1724次阅读

汽车网评

汽车网评(www.qcwp.com)是国内第一专业汽车测试网,它能及时为广大消者提供汽车各方面的性能检测数据、油耗查询、故障码查询、最新的汽车**,加深车主对汽车有一个全新了解,帮助那些即将购车的消费者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2025小鹏科技日在11月5日盛大举行,围绕“物理AI”,小鹏汽车官方发布了小鹏第二代VLA、小鹏Robotaxi、全新一代IRON,以及汇天两套飞行体系等四项重要技术,仿佛将科幻片中的世界化为现实。这场以“涌现”为主题的发布会,不仅集中展示了小鹏在智能出行领域的最新成果,更预示着人工智能正从虚拟世界大步迈入物理世界,而汽车企业也不再局限于造车,正成为具身智能生态的构建者。



在本次科技日上,小鹏将其定位正式升级为“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这一转变背后,反映出小鹏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深刻洞察——当数字智能与物理实体深度融合,出行工具的形态和边界将被彻底重塑。何小鹏在发布会上回顾了人类历次科技浪潮,并指出电力替代石油成为主力能源、AI掀起数字革命的同时,两个世界的交汇点正是“物理AI”崛起的契机。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从小鹏展示的四项应用来看,其技术布局已远远超出传统汽车的范畴,形成了从地面到低空、从载具到机器人的立体化产品矩阵。


作为整个技术体系的核心,小鹏第二代VLA大模型的发布尤其值得关注。与传统“视觉-语言-动作”的架构不同,第二代VLA去掉了语言转译环节,实现了从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端到端直接生成。这种范式创新不仅提升了系统响应效率,更让AI在理解物理世界规律的基础上,具备了自我演进和学习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这意味着智能系统能够处理更多未曾训练过的长尾场景,比如识别交警手势、提前应对红绿灯等。值得注意的是,小鹏并未将这一技术封闭起来,而是宣布将其开源,并已与大众达成合作。这种开放态度,或许预示着行业竞争正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技术生态的共建。



在落地场景方面,小鹏展示了三条清晰的路径:Robotaxi、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计划于2026年量产的Robotaxi,搭载4颗图灵AI芯片,算力高达3000TOPS,且不依赖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依托纯视觉方案应对全球路况。这种技术路线选择,既是对成本控制的现实考量,也体现了对视觉感知技术的自信。更值得玩味的是,小鹏同步推出了面向个人用户的“Robo”智驾版本,与Robotaxi同源却服务于不同场景。这种“共享+私享”双线并行的策略,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新思路——与其争论哪种模式更好,不如让市场同时验证。


人形机器人IRON的进化同样引人注目。从初代到新一代,IRON在拟人程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全身82个自由度、仿生肌肉、柔性皮肤等设计,让其动作更加自然流畅。在机器人是否应该高度拟人这一行业争议上,小鹏给出了明确答案——极致拟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商业化、泛化和数据获取的难题。这种设计哲学背后,是对人机协同未来的深度思考。当机器人能够无缝融入人类环境,其应用场景才会真正打开。小鹏宣布与宝钢合作探索工业巡检场景,并开放SDK吸引全球开发者,这种务实且开放的策略,或许能加速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低空出行领域,小鹏汇天展示了“陆地航母”和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两套体系。其中“陆地航母”已突破7000台订单,并实现试生产,计划2026年大规模量产。飞行汽车的量产化进程之所以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它代表着出行方式的革新,更因为它背后涉及的动力、材料、控制、安全等技术的系统性突破。小鹏在飞行汽车上采用的全域安全冗余设计、智能飞行座舱等创新,正是其对“安全、易用、可靠”理念的践行。而与敦煌市政府合作推出低空自驾旅游线路,则显示出小鹏对应用场景的精准把握——从文旅这一高感知度领域切入,逐步培育市场认知。


从行业视角回看这场科技日,其意义已远超一场产品发布会。首先,它标志着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企业正从技术追随者向范式定义者转变。小鹏提出的“物理AI”概念及其全栈自研体系,展现了中国企业在AI与实体经济融合领域的主动探索。其次,小鹏在Robotaxi、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领域的并行推进,突破了传统车企的业务边界,为行业提供了“出行科技公司”的新范本。这种多线布局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可能在技术协同和市场拓展上形成合力。



当然,前瞻技术的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无论是Robotaxi的规模化运营、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控制,还是飞行汽车的政策法规适配,都需要时间验证。但小鹏科技日至少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方向:当AI拥有身体,当出行突破维度,科技企业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而是转向技术生态、场景创新与产业协同的全面比拼。这种转变,不仅需要企业的技术勇气,更需要行业的开放心态与社会的包容接纳。


汽车网评:从技术发布到总部开放,从产品展示到生态共建,小鹏正试图构建一个从研发到制造、从技术到场景的完整创新闭环。这种透明化、参与感的沟通方式,本身也是科技公司面对新时代的积极姿态。物理AI的未来才刚刚开始,而这场科技日,或许正是那个微光涌现的起点。

# 行业解读 # 小鹏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