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好事将近?威马想起死回生,市场还给不给机会?
2025-11-06 14:27 818次阅读

汽车点评AC

知名KOL车叔领衔打造,让你成为懂车帝!汽车领域新媒体代表,分享汽车知识,购车秘籍,选购技巧,行业**,热点事件。精选内容,独到观点,深度评论!

2025年11月初,威马汽车的官方微博发了一条动态,配图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并配文称:“好事将近,敬请期待”。就这么一句话,没提具体产品、没讲技术升级,也没说啥时候复产,但还是在汽车圈里掀起了一点小波澜。

毕竟,威马不是普通品牌。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入局的造车新势力之一,那时候,它有工厂、有资质、融资上百亿,销量也一度冲进新势力前三,与“蔚小理”并称为“造车新势力四小龙”。

可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就从“潜力股”变成了“问题企业”,2023年申请破产重整,2024年基本停摆,售后断了、车机崩了、员工欠薪,车主们维权不断。

如今突然说“好事将近”,大家的第一反应是:真的要回来了?可再一想,这“好事”到底是指啥?是车能修了?还是新车要出了?还是单纯告诉大家“我们还活着”?说实话,挺让人五味杂陈的。

先说好消息:威马确实“活”过来了。2025年9月,公司正式披露重整进展,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为其战略投资人,接手威马科技集团及制造主体等核心资产。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为这家曾负债超450亿元的企业争取到了喘息之机。从法律程序上看,威马已走出破产重整最困难的阶段。可问题是,这“回来”的时间点,实在有点尴尬。

从2023年底停产到现在,整整两年。这两年里,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关键期。

比亚迪月销常年30万+,持续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理想、蔚来、小鹏完成产品与服务体系升级后,也卖得风生水起,零跑更以全域自研和超高性价比稳居新势力榜首,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也强势入局,SU7、YU7、M8和M9一出来就爆单了,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威马呢?在这两年里,技术没更新、产品没迭代、品牌声量几乎归零。一直在停工、欠薪、供应链中断中艰难求生。等它缓过劲来,发现市场已经不是它走的时候那个市场了。就像你睡了一觉,醒来发现全班同学都往前坐了好几排,你还在原地。

所以,宣布“好事将近”,更像是向外界释放的一次信心喊话。它希望告诉市场:“我们还在。”但“还在”只是起点,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重新赢得一席之地。

根据翔飞公司发布的《致供应商白皮书》,威马复产的第一步,是把老车型EX5和E.5重新拉上线生产。这其实挺现实的——新平台、新车型研发要钱要时间,现在最稳妥的办法,就是用现成的、成熟的车型先“跑起来”。

EX5曾是威马的主力车型,2018年上市时凭借高性价比和智能化配置赢得一定市场,E.5则主打出行市场和家用代步,2022年推出时也具备一定竞争力。然而,以2025年的标准来看,这两款车就有点“跟不上趟”了。

比如续航,EX5定位紧凑型纯电SUV,最高续航才403km,还是NEDC工况下的续航,放在现在,连主流水平都算不上。智能座舱则是系统老旧,OTA升级早就停了,很多车主现在连导航都用不了。辅助驾驶也就是L2初级水平,连自动变道、高速NOA这些基本功能都没有。在如今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逐步普及的背景下,其产品力难免显得力不从心。

现在10~15万的电动车市场,比亚迪元PLUS、零跑C10、深蓝S07一个个都卷得飞起,智能、续航、空间、颜值全在线。威马拿老车回来卖,价格没优势、技术没亮点、品牌也不如从前,消费者为啥要选它?

《白皮书》中还提到,新威马计划2025年产销1~2万辆,2026年量产10万辆,2027~2028年销量达到25~40万辆,2030年挑战年产100万辆、营收1200亿元。这一目标展现了投资方的信心与野心。

不过,从行业规律看,汽车企业的成长需要时间积累。即便是发展迅速的理想汽车,也是在2019年成立后,历经五年才实现年销超50万辆。威马要在五年内从停产状态起步,直追头部阵营,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接手威马的“翔飞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主营业务为汽车销售与租赁,此前并无整车制造经验。虽然有宝能背景,但宝能自身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也面临挑战。更关键的是,钱从哪来?威马之前融了400多亿,都没跑通盈利模式,最后还是倒了。现在重整完,账上能有多少现金流?后续研发、营销、建渠道,哪样不要钱?资本市场还愿意为“失败过一次”的威马买单吗?这都是大问号。

《白皮书》还指出,未来五年将推出10款以上新车,覆盖A00级至C级,涵盖纯电动与增程式,涉及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听起来是“全品类布局”,但更容易“啥都想做,啥都不精”。

现在成功的品牌,基本都是靠一两款爆款打开局面。比如理想靠L系列家庭SUV,小米靠SU7打开市场,问界靠M7走智驾路线。威马若同时布局多个细分市场,可能面临研发节奏慢、产能爬坡难、品牌认知模糊等问题,最后可能每款车都卖得不温不火。

此外,其品牌定位也需进一步明晰。威马曾主打“科技普惠”,但在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快速崛起的背景下,这一细分市场已被充分占据。若转向高端,又需面对蔚来、理想的用户运营壁垒,若坚持性价比,则需在成本控制与品质之间找到平衡。因此,如何重新定义品牌价值,是威马必须面对的课题。

不过,比产品、技术、资金更难的,是如何重获用户和资本的信任。

首先,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进入“深水区”。价格战仍在持续,技术也在加速迭代。比亚迪推出“电比油低”战略,华为系车型凭借智能体验迅速抢占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品牌力尚未恢复、服务体系仍在重建的企业,要赢得消费者信任,难度极大。

而且这两年,威马的老车主也过得不容易。车机系统崩了没人修,OTA升级停了,远程控车用不了,连空调、门窗控制都出问题。售后网点大量关闭,维修要等配件,等几个月都不稀奇。员工也被欠薪,人心涣散。尽管新投资人承诺恢复服务,但用户体验的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消费者选择日益理性的今天,品牌信任是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次,资本市场的态度趋于理性。威马曾多次尝试IPO未果,融资超400亿元也未能实现自我造血,最终走向重整。如今,资本市场更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与长期可持续性。在没有清晰盈利路径的情况下,后续融资将面临更大压力。

因此,重建信任,不是发个公告就能搞定的。它需要时间,需要持续投入,需要把历史遗留的烂摊子收拾好。可市场不会等你慢慢来。消费者买辆车动辄十几二十万,谁愿意把钱花在一个“曾经倒过”的品牌上?

“好事将近”这四个字,听着挺美,“小威随行”APP也官宣即将重新上线,售后据说也逐渐开始恢复,这确实让一些老车主和员工看到了希望,毕竟,只要品牌还在,就有翻盘的可能。

但能不能站住,还得看真本事,从现实角度看,威马的回归之路,注定艰难。它错过了最关键的两年,产品落伍、技术掉队、品牌受损、信任崩塌。现在想靠老车复产、新投资人输血来重启,更像是“从头再来”,而不是“王者归来”。

如果真想活下去,威马得做几件实在的事:先把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好,恢复老车主售后维保、车机等基础体验,然后再推出真正有竞争力的新车,最后,沉下心来,聚焦一两个细分市场,把口碑一点点做回来。

车叔总结

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拼的不是谁声音大,而是谁真能为用户解决问题。虽然这条微博已经被删除,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而威马能不能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咱们也只能边走边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光靠一句“敬请期待”,是赢不回市场的。

# 行业解读 # 零跑汽车 # 比亚迪 # 元PLUS # 零跑C10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