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车门打不开致五人遇难!特斯拉再遭起诉
2025-11-07 20:07 1762次阅读

车哥们

实用、有趣、专业的购车咨询,由一帮爱车、玩车的汽车专业人士为您解答买车、用车问题。

11月4日,凤凰网援引路透社消息称,特斯拉正因美国威斯康星州一起致五人遇难的严重车祸面临诉讼。在这起事故中,一辆Model S轿车起火燃烧,导致车内五名乘客全部遇难。诉状指出,由于车门设计存在缺陷,事故发生后乘客无法开启车门逃生。

事件回顾:

2024年11月1日,在斯康星州麦迪逊市郊区,一辆Model S失控撞树后瞬间起火,车内五名乘客全部遇难。

诉状揭露了残酷的逃生困境:碰撞导致锂离子电池组故障,电子车门系统完全失灵。而诉状还特别提到,本应作为“救命稻草” 的机械拉环竟藏在后排地毯下。在浓烟弥漫、车身燃烧的紧急时刻,这种隐蔽设计与 “无解” 无异。有目击者在911报警时曾清晰听到车内传出绝望的呼救声。

然而,类似事件并非个例。另一起诉讼涉及2024年11月27日发生在加州旧金山郊区的Cybertruck车祸。

一辆Cybertruck超速撞树起火,三名年轻乘客殒命,其中包括一名19岁女大学生。

诉状指出,这辆车的电子开门按钮因断电彻底失效,隐藏的机械拉杆在混乱中无从寻觅,即便路人冒险砸碎车窗救出一人,其余乘客仍因无法脱困葬身火海。

诉状还指出,特斯拉早已多次收到车门设计缺陷的警告,加州诉讼更明确指控其“故意无视” 多达 30 余个已知安全问题。

这些诉讼直指特斯拉车门系统的三重致命漏洞:

其一,过度依赖电子系统。特斯拉车型(尤其是Cybertruck)的车门开启高度依赖电子按钮或传感器,车辆严重碰撞后一旦断电,这些系统可能失灵。

其二,机械冗余设计不足且隐蔽。虽然车辆配备了机械解锁装置作为备用,但其位置往往不直观(如Model S后排需掀开地毯,Cybertruck的拉杆藏在门板下方),在紧急情况下难以快速找到和操作。

其三,救援困难。Cybertruck的不锈钢“外骨骼”和“装甲玻璃”使救援人员难以在车外强行破窗或开门,延误了黄金救援时间。

面对舆论巨浪与监管压力,特斯拉设计总监弗朗茨・冯・霍尔茨豪森才表示,称正重新设计车门把手系统,计划整合电子与手动解锁功能,使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能更直观地操作。

特斯拉门把手缺陷倒逼全球汽车行业反思

事实上,特斯拉的这些案例实则是整个行业的缩影。隐藏式门把手之所以被车企追捧,据称能降低风阻以提升续航,但行业专家早已戳破真相。这种设计对续航的提升微乎其微,本质是为了“科技而科技”的营销噱头。

中保研测试更是表明,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侧面碰撞后车门弹出成功率仅67%,远低于机械把手的 98%。

目前,多国监管机构的紧急补位,为这场“技术狂奔” 踩下刹车。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已于2025年9月对部分特斯拉车型的车门缺陷展开调查。欧盟监管机构也就电子门把手的安全风险发出警告,强调无论车辆是否断电,车门都必须保持可从内外开启。

而中国工信部于2025 年5月启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9月进一步细化条款:明确禁止全隐藏式车门外把手,要求每个车门必须配备机械释放装置,且外把手需预留不小于 60mm×20mm×25mm 的操作空间,确保事故后无需工具即可开启。这一标准直击痛点,将“安全冗余” 从 “可选配置” 变为 “强制底线”。

特斯拉的系列悲剧终究是一记行业的警钟,当车企为了外观噱头和营销卖点,将最基础的安全置于所谓的“科技感”之下,无疑是本末倒置的。

# 政策动向 # 特斯拉 # 赛博越野旅行车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