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月销量不足万,现代的中国困局靠换人能解决?
2025-11-11 07:21 5547次阅读

明镜pro

汽车工程师的汽车评测

为了“自救”,现代在中国破天荒地启用了中国本土人才担任“一把手”。


11月10日,前一汽富华生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加盟现代中国,出任现代与北汽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也是北京现代自2002年成立以来,首次中国本土人才代表韩方出任总经理一职。而在此之前,北京现代的总经理通常是由现代方面派驻韩国人担任,北汽则负责常务副总经理的任命。


图片


随着李凤刚的加入,北京现代核心管理层形成了由董事长吴周涛、总经理李凤刚和常任副总经理李双双三个中国人组成的新高管阵容。这背后是现代在中国市场份额的持续萎缩和转型的艰难。


遥想辉煌时刻,北京现代在2013年-2016年年销量连续破百万辆,并在2016年达到了114万辆的巅峰。不过,从2017年开始,北京现代的销量进入了持续下滑通道。2017年-2024年,北京现代销量分别为78.5万辆、79.02万辆、66.26万辆、44.61万辆、38.5万辆、25万辆、25.7万辆和15.42万辆。对于2024年北京现代的销量表现,韩媒在年初给出了“史上最差成绩单”的评价。销量的持续下滑导致经销商网络承受巨大压力,在去年三季度甚至出现过某地经销商集体暂停进货的情况。


进入2025年,北京现代不仅未能实现销量的扭转,反而是进一步下滑。乘用车销量查询数据显示,今年1-9月,北京现代累计销量仅80779辆,同比下降27.68%,月均销量不足9000辆。在过去9个月时间里,北京现代单月销量有5个月跌破1万辆,其中2月份由于春节等因素影响,月销量仅6087辆。如果按照目前的销量情况来估算,今年北京现代的销量可能在12万辆左右(不含出口)。


图片


具体车型表现上,北京现代也几乎是“全体沦陷”。在过去,北京现代的燃油车销量不错,但是赖以成名的“性价比”优势,在自主品牌的猛烈冲击下迅速减弱;而德系、日系品牌为了稳住自身的市场份额,也通过价格下探和积极转型,不断挤压其市场空间。


比如,曾经的SUV主力iX35月销量一度过万,但近年来销量迅速下滑,换代车型沐飒市场反响平平,月销量长期仅三位数。旗舰轿车型索纳塔,目前单月销量也长期保持在千余辆,而9月份则直接跌破千辆,仅867辆,沦为了B级车市场中的边缘车型。还有像菲斯塔这类主打运动的产品由于销量不佳被北京现代“抛弃”,目前在售车型还是2023款,月销量个位数。


如今的销量主力伊兰特,在比亚迪秦/海豹05、零跑B01等自主新能源车型冲击下,在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等日系、德系产品的“降价求生”下,市场表现也大不如前。9月,伊兰特销量仅2977辆。反倒是MPV车型库斯图,在打折下近期销量有所起色,在6月和7月月销量连续突破2000辆,成为现代在中国为数不多的销量亮点。


图片


而在新能源方面,北京现代在新能源转型上“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早在2016年,北京现代就发布了新能源NEW计划,曾推出了索纳塔插电混动、昂希诺纯电等车型。但这些车型多是“油改电”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后续更新迭代缓慢,在新能源市场存在感近乎为0。而如今,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早已一片红海,北京现代转型所面临的转型压力更大。


在销量和电动化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北京现代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在销售策略上,今年2月份学习上汽通用,对索纳塔、全新途胜L、库斯途三款车型上线“焕新一口价”,最高直降4.2万元。这对北京现代销量的短期回升有一定效果,但长期还是要靠产品实力说话。


而在电动化转型方面,北京现代已经发布了“智启2030计划”。按照计划,北京现代要持续实施‘油电并举、双路径发展’,未来计划推出20款新车,包括7款燃油车和13款新能源车;2030年北京现代的年销量规模将提升到50万辆。另外,北京现代还将根据市场需求或推出增程车型。


作为该计划的首款落地产品,紧凑型纯电SUV车型EO羿欧已经在10月29日上市,售价11.98万-14.98万元。从目前的市场热度来看,这款车型的投放似乎并未掀起太大的波澜。并且,这一市场中还有银河E5、深蓝S05等月销过万的热销车型,市场竞争力激烈。至于羿欧的最终销量表现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图片


在北京现代转型承压的同时,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则已经通过加强本土化研发、拥抱中国科技公司,打开了电动化转型的新局面。比如,铂智3X月销量持续过万;日产N7也稳定在6000辆以上,稳居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TOP3。相比之下,北京现代在本土化适配方面明显不足,这使得其车辆的智能化体验等方面,与自主品牌甚至一些积极转型的德日系品牌相比,差距逐渐拉大。


当下的北京现代,正处在一个艰难的转型过渡期。接下来,就看新组建的本土化管理团队,要如何力挽狂澜,带领其重返主流赛道。但实际上,如果现代汽车不改变去中国战略,依然只是把中国市场当作赚钱的工具,那么这一点改变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有媒体报道,此前北京现代20年的时候,在当时的盛典上,韩方高管也曾“集体缺席”。


而后,北京现代对外的解释是韩方高层则在千里之外,出席2022年进博会首日活动。但这也为韩方在北京现代的发展上不够重视留下了迹象。反观大众等企业,已经在中国市场全面本土化,如果不改变这一切。等待现代的,也还是只有失败二字。

# 产销数据 # 日产 # 比亚迪 # 轩逸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