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三电系统和底盘素质让一汽奥迪Q6L e-tron实力出圈
2025-11-13 10:18 887次阅读

车云网

车云(http://www.cheyun.com)是隶属于启程未来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汽车科技网站。

对我来说,奥迪Q6L e-tron刚好契合了我对『实用』和『体验』的需求——它不用靠激进的参数吸引眼球,而是用扎实的表现解决了日常用车中的痛点。

上一文章中,谈了谈我购买一汽奥迪Q6L e-tron的过程,以及拿到新车的初体验,提车后这段时间,我特意带着它跑了城市通勤和长途自驾,就是想从日常使用的角度,聊聊这款车的三电系统和底盘素质到底表现如何,也给同样关注这款车的朋友做个参考。

这次实测我没有刻意设计复杂的场景,主要围绕平时最常遇到的两种情况:

一是城市通勤,涵盖早晚高峰拥堵路段、小区狭窄通道和城市快速路;

二是高速长途,从市区到郊区,途经部分非铺装路面。

全程我更关注主观感受,比如加速是否平顺、转向是否灵活、隔音效果怎么样,尽量还原最真实的用车状态。

城市通勤:三电平顺解拥堵,底盘灵活显从容

城市里开车,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早晚高峰的拥堵和小区里的窄路,这对车辆的三电平顺性和底盘灵活性是不小的考验。开上奥迪Q6L e-tron的这段时间,它的三电系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顺』。起步时动力输出很线性,没有纯电车型常见的『窜』感,即使在拥堵路段频繁启停,加速和减速的衔接也很自然,不会让乘客有顿挫感。后来我特意留意了一下,这种平顺性应该和它的后桥液冷SiC功率单元有关,据说能减少能量损耗,同时电机的扭矩波动被控制得很好,避免了电流骤增骤减带来的不适。

能耗方面,我日常通勤的路线比较固定,有一半是拥堵路段,一半是城市快速路,全程开空调24℃,表显平均电耗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动能回收系统,有不同强度可以调节,即使调到最高强度,也不会有明显的拖拽感,更接近燃油车滑行的体验。遇到红灯踩刹车时,动能回收会自动介入,仪表盘上能看到能量回收的数值,最高的时候制动反向充电功率十分之高,相当于一边开车一边『回血』,这也让我对它的续航更有信心。

底盘的表现则让我在城市里开车变得更从容。我们小区的通道比较窄,两边还经常停着车,以前开其他车的时候,我总要反复调整方向才能通过,而奥迪Q6L e-tron的转向很灵活,低速时方向盘很轻,而且有渐进式转向系统,可变转向比让转弯半径比我预期的小,大多数时候一把方向就能顺利通过,不用来回折腾。

在拥堵路段,我还试了试华为乾崑智驾,能实现无图L2级辅助驾驶功能。这套系统的感知配置很全,全车一共32个感知硬件,有2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还有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实际使用时,它能精准识别前车的速度变化,保持安全跟车距离。

最让我满意的是它的平顺性——跟车时加速和刹车都很平缓,不会像有些车型那样猛冲猛刹,早晚高峰堵上半小时,我的脚不用一直踩在踏板上,疲劳感减轻了不少。

另外,城市里开车难免会遇到各种噪音,奥迪Q6L e-tron的静谧性也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搭载了VNC实时降噪技术,再加上双层隔音玻璃,能把大部分外界噪音隔绝在车外。有一次我在城市快速路以80km/h的速度行驶,车里放着轻音乐,和副驾的朋友聊天不用刻意提高音量,风噪和路噪都很微弱,这种安静的环境让日常通勤也变得没那么枯燥了。

高速长途:三电扎实消焦虑,底盘稳定保舒适

之前开纯电车跑长途,我总担心续航不够或者充电麻烦,但这次开奥迪Q6L e-tron跑高速,这种焦虑感减轻了很多。

这次长途路线全程70公里左右,大部分是高速公路,还有一小段非铺装路面,我出发前把电充满,全程保持100-120km/h的常用车速,空调依然是24℃自动模式,到达目的地后,表显剩余续航和实际行驶里程的比例很扎实,没有出现明显的『虚标』情况。

后来我了解到,这得益于它的107kWh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还有智能温控系统——车辆会根据行驶工况主动给电池冷却或加热,平衡续航和性能,这对长途行驶来说太重要了。

充电效率是长途出行的另一个关键。我在服务区体验了它的800V高压快充,从电量10%充到80%,只用了大约21分钟,这个速度比我之前开的纯电车快不少。

更方便的是,它支持灵活的Bank Charging充电模式,就算遇到没有800V高压桩的服务区,也能在400V低压桩上实现快充,不用特意绕路找特定充电桩。我大概算了一下,充电10分钟能补充290多公里的续航,就算是跑更远的长途,中途喝杯咖啡、休息一会儿的功夫,就能恢复足够的电量,补能焦虑基本被打消了。

底盘在高速上的表现同样让我印象深刻。这段高速有一小段路面不平,还有轻微的颠簸,奥迪Q6L e-tron的前后五连杆悬挂把震动过滤得很彻底,车身没有明显的晃动,坐在车里感觉很平稳,不会有颠簸感传递到座椅上。后来我才知道,它的底盘是由拥有30年以上经验的德国资深工程师团队调校的,还结合了中国的路况做了优化,难怪在舒适性和稳定性上平衡得这么好。

高速超车时,车辆的操控性也让我很有信心。它采用了前窄后宽的轮胎配置,前胎255mm的宽度降低了转向阻力,后胎285mm的宽度增加了接地面积,抓地力很足。我在120km/h的速度下超车,打方向时车辆响应很精准,车身跟随性很好,没有拖沓的感觉,也不会有『飘』的迹象,整个超车过程很顺畅。

老何说两句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测,不管是城市通勤还是高速长途,一汽奥迪Q6L e-tron的三电系统和底盘素质都给了我不少惊喜。

城市里,它的三电平顺性化解了拥堵路段的烦躁,灵活的底盘让窄路通行变得轻松,静谧性则提升了通勤的舒适感;高速上,扎实的续航和高效的快充消除了补能焦虑,稳定的底盘和充足的抓地力让长途驾驶更安心。这些体验不是靠参数堆砌出来的,而是真正贴合日常使用需求的设计。

后来我了解到,这款车基于奥迪和保时捷联合研发的PPE豪华纯电平台打造,难怪在三电效率和底盘调校上有这么好的表现——模块化设计让车辆能适配更高效的电池和驱动技术,五域智控的E³1.2电子电气架构还为智能驾驶和座舱体验打下了基础。再加上『融合直售』模式带来的透明购车流程和双重售后保障,从选车到用车,整个链路都让我觉得很省心。

当然,没有哪款车是完美的,每个人的用车需求也不同。但对我来说,奥迪Q6L e-tron的三电系统和底盘素质,刚好契合了我对『实用』和『体验』的需求——它不用靠激进的参数吸引眼球,而是用扎实的表现解决了日常用车中的痛点。如果你和我一样,看重车辆的可靠性、舒适性,同时也在意购车和售后的服务体验,那么这款车或许值得你去亲自试驾感受一下。

# 用车攻略 # 奥迪 # 一汽 # 奥迪Q6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