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李凤刚出任北京现代总经理,中国本土化人才全速上位
2025-11-13 11:38 2459次阅读

My车轱辘

车轮上的观察者,用最独特的视角,发现不一样的人车世界!

最近,伴随现代汽车在华电动化转型步入高潮而来的,是公司内部一场重要的人事变动。11月10日,现代汽车对外宣布,聘任原一汽奥迪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出任北京现代有限公司总经理,全面管理北京现代生产、销售、企划等具体发展业务。


这次人事变动,不太一般:李凤刚加入现代中国,以韩方代表身份担任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北京现代合资公司2002年成立以来,第一次将权力全面交接至中国本土高管手中。人们讨论最多的是:这是否意味着现代汽车的本土化将“眉目清晰”?

事实上,李凤刚并非汽车圈首位登上世界舞台的职业经理人。此前,福特、雷克萨斯等跨国车企都找过本土高管出任一把手。这些跨国车企在华一把手的交替,可以说是汽车行业变革时期下,跨国车企适势求变并再度检验自身特殊能力的缩影。

1

执行人才本土化战略,李凤刚“临危受命”

现代汽车作为全球销量排名第三的跨国汽车制造商,一直以来都以其创新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而闻名。如今,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变化,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而对李凤刚的任命,正是现代汽车在这一背景下做出的战略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李凤刚的任命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体现了现代汽车对中国市场的重新定位,与合资合作战略升级密切相关。对于如今的现代中国来说,其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竞争力,但立足于中国这一世界新能源汽车前线,其转型的经验以及相对前沿的产品也会对现代汽车的电动化转型起到带动作用。


今年9月,现代汽车曾在2025年投资者日大会上明确了宏伟蓝图:到2030年实现全球555万辆销量目标,其中中国市场占比8%,电动化车型占比将达60%。此次人事调整正是发生在现代汽车宣布投资80亿元用于北京现代全面转型之后,彰显了现代汽车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的诚意。

以上这些调整或目标,可以说都是相当激进且具有挑战性的,需要一位有能力有经验的本土高管来推动,李凤刚的任命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的顺势而为。相比此前总是从韩国总部空降总经理,现代汽车也想换一个思路,在中国人更了解中国市场、更懂国人的购车需求的前提下,极有可能改善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执行力,带来更强的适应性,这种尝试是很值得的。


李凤刚的上任标志着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本土化进程的加速。前不久,北京现代发布首款纯电SUV EO羿欧及新能源战略“智启2030计划”,通过与中国产业链合作,开发本土化新能源车型,加速现代汽车在中国的电气化转型;拓展现代中国的整车出口业务,为全球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汽车产品。

2

中国本土人才全速上位

在合资初期,国内汽车工业相对不太发达,更鲜有能够协调跨国车企全球资源的人才,因此在跨国车企中国地区总部内,更多是海外直接派驻过来的高管。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连续蝉联世界第一,以及中国汽车职业经理人的成熟,任用中国籍高管出任跨国车企中国地区总部一把手的案例越来越多。


此前,包括福特、沃尔沃、雷克萨斯在内的跨国车企都有过本土高管出任一把手的情况。不过发展阶段和市场背景不同,有的大获成功,有的收效甚微。但在韩系品牌中还从未有此先例。

如今,连一向对领导权特别看重的现代汽车,都让中国人成为统管中国区战略的一把手。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彰显了现代汽车对中国的重视和信任,也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跨国车企重用在华高管,不仅体现出对华市场的重视,也体现出长期主义,更期望品牌与销量能够实现长远发展。未来,谁可以真正打造一支具备较强能力的本土管理团队,谁就可以更好地在瞬息万变的中国汽车市场把握住转瞬即逝的发展机会。


李凤刚的接任为现代汽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但如今,现代汽车正处于电动化转型的十字路口,李凤刚需要充分发挥其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整合资源,加速新技术的落地。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位中国“新帅”未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吧。

# 行业人物 # 现代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