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自动驾驶将迎来巅峰对决
2025-11-17 09:21 6293次阅读

禾颜阅车

禾颜阅车是资深汽车专家及媒体人颜光明老师打造的内容传播平台。专注深度解读汽车品牌、战略、市场、产品及产业背后的商业逻辑和文化脉络,致力于以跨界视角观察并研究汽车行业,力争成为**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导语:正当特斯拉摩拳擦掌、加紧准备FSD进军中国智驾市场之时,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两家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则选择在港股进行IPO,借助资本力量加快研发以及拓展市场的步伐,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国内自动驾驶市场决战就在眼前。】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来说,驾驶辅助/智能驾驶将成为左右用户购买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问界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新势力能够强势崛起,将原本属于BBA的部分市场份额争夺过来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可以提供比传统豪华品牌更好的智驾体验。

但值得关注的是,外资车企也同样在智驾领域投入大量的资源。尤其是特斯拉,其掌门人马斯克就公开表示中国监管机构将在明年初全面批准特斯拉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而这个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特斯拉的拳头产品——“全自动驾驶”(FSD)。虽然FSD仍然需要人类驾驶员持续监督车辆行驶并准备好随时接管,但FSD在功能体验上将带来和现有的AutoPilot完全不同的体验。这也预示着外资车企在驾驶辅助/智能驾驶领域开始吹响反攻的号角。


特斯拉借FSD反击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特斯拉在国内销量表现比较一般,其零售销量仅为26006辆,同比下降35.76%,环比下降63.64%,创2022年11月以来新低。

虽然这个和特斯拉季度初生产车型更多用来出口的销售节奏有关,并且其在9月份国内零售量突破6万辆达到新高,但是特斯拉在国内面临竞争对手的持续围剿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了蔚来、小米、理想等品牌的纯电车型分流了不少销量,让很长时间没有新车型上市的特斯拉遭遇了销量增长瓶颈以外,特斯拉在国内迟迟无法部署FSD成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这导致特斯拉车型的智驾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国内同级别竞品。


不过,这种局面有望在明年初迎来改观。按照马斯克的说法,特斯拉FSD在中国已经获得了部分批准,有望在在明年2月或3月左右有望获得全面批准。届时,特斯拉在智驾方面的短板,将在第一时间被补上,中国市场的销量也将迎来一波增长。为了能够在国内销售FSD,马斯克曾经在2024年4月亲自飞赴北京,同中国相关主管部门进行会谈。然后也官宣了和百度达成地图和导航的合作协议,并在测绘安全和个人隐私方面满足了中国政府的合规要求。目前来看,万事俱备,就只欠审批的东风了。


除了中国市场之外,马斯克也在持续向欧洲监管机构施压,希望推动FSD在欧洲的落地。有数据显示,2025年前十个月,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销量同比下滑约30%以上,并且没有任何翻转的迹象。如果可以获得欧洲监管当局的审批,在欧洲的公共道路上使用FSD,将是特斯拉可以打的一张王牌。


中国智驾公司向资本市场“借血”

在FSD即将进入国内市场的消息公布前,内地自动驾驶领域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小马智行(02026.HK)和文远知行(00800.HK)两家头部公司同一天在港股完成了IPO。

对这两家公司来说,实现了美股+港股的两地上市,将可以降低一些不可控因素对公司融资产生影响。赴港上市,不仅因为港股的上市门槛相对较低,而且未来通过港股通,也可以通过“港股通”引入内地投资者的资金。但略显尴尬的是,这两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并没有迎来太多的追捧,相反却均遭遇破发,跌幅均超9%,盘中甚至一度跌超过13%。

目前,这两家企业股价依然处于下行阶段。11月14日,文远知行港股收盘价为19.80港元,跌幅超过4%。目前该股处于破发状态,上市以来累计跌幅26.94%。小马智行港股收盘价报93.00港元,跌幅13.89%,目前该股也处于破发状态,上市以来累计跌幅33.09%。


出现这个情况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和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关。当下,无论是小马智行还是文远知行都把重心放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上。文远知行的核心产品包括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小巴、自动驾驶货运车、自动驾驶环卫车以及高阶智能驾驶方案(WePilot)。小马智行的重心在自动驾驶出租车和自动驾驶卡车两个领域。这些业务的本质需要自建车队。而自建车队的重资产模式,意味着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2024年,小马智行净亏损达到19.67亿元,文远知行也亏损了25.17亿元。大量的资金投入,在短期内却难以产生可观的利润,因此开盘破发、股价下跌在情理之中。


那么即便如此,像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依然愿意投入大量的资源在自动驾驶出行领域,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扩大车队规模,寻求业务盈利。自动驾驶出行业务,规模化运营是能够实现盈利的关键。在运营前端,小马智行搭建Robotaxi远程协助平台,实现了1:20的人员管理效率,即1位远程人员可管理20台车辆。随着车队规模更大,小马也就离开盈亏平衡点更近。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技术,未来更多还是数据的竞争。谁能够掌握更多高质量的数据,谁就将在算法迭代上占据一个优势位置。因此,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来说,运营更大规模的车队,就意味着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个可靠的可以持续产生有用数据的渠道。

因此,无论是小马智行还是文远智行,都要咬牙坚持。此外,如果Robotaxi业务能够取得成功,那对于其在国内各大主机厂“兜售”智驾服务也将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自动驾驶大洗牌不可避免

除了不断去比拼算法的表现,看谁能够率先达成真正的L3或者L4以外,还有两个维度的考验也需要各大整车企业和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关注:成本和监管。

成本竞争。特斯拉FSD除了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之外,其由于不采用激光雷达技术而使得其智驾方案在成本上拥有不小的优势。像蔚来、小鹏自研智驾芯片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降低采购英伟达Thor芯片成本。这次在港股上市的小马智行,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今年4月份全球首发的第七代L4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和上一代产品相比,其自动驾驶套件总成本下降70%,其中激光雷达成本下降68%,车载计算单元成本下降80%。未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是否在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的成本上拥有优势,将成为决定车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监管挑战。为了确保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健康平稳发展,纠正行业乱象,今年4月,工信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要求不得使用“自动驾驶”“高阶智驾”等模糊宣传词,统一称为“组合辅助驾驶”(L2级)。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国内会对L3和L4级自动驾驶出台更为严格的准入门槛,厘清驾驶员和车企的边界。因此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都需要更加扎实地做好产品本身。如果轻易触碰监管红线,可能会遭遇非常严厉的后果。


点评

曾几何时,特斯拉被视为鲶鱼,激活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而如今,特斯拉FSD再度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将再度搅动国内智能汽车市场。除了整车企业需要积极应对以外,国内的一众自动驾驶技术企业,也需要储备足够的子弹,准备来迎接新的挑战。可以想象的是,2026年和2027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连带整车企业将迎来一次深度洗牌。自动驾驶这张牌,将成为决定企业去留的最后一块试金石。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