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段老故事。
深圳梅观高速,远远就能看见一个路牌,上面写着“富士康—华为”。
在深圳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两个人,一座城,一个时代”。两个人说的正是任正非和郭台铭。
1988年10月,郭台铭站在深圳龙华的土地上,对着比人还高的野草丛,大手一挥,“看得见的土地我都要了”。同一年,华为悄悄进村,四十不惑的任正非,白手起家。
华为和富士康在深圳拔地而起,富士康在西边,是制造的象征,华为在东边,是技术的野心。

如今,同一条路,通往两个世界,富士康向左,华为向右。像极了两家企业如今的局势。华为,成为智能造车的技术脊梁,疲惫的富士康需要寻找新的技术转型点。
华为和富士康的故事,在深圳经常上演。如今,这样的故事,也轮转到了深圳和广州之间,科技与传统之间,再次激烈对撞。
曾经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郭台铭一直和任正非和平相处。但是,时代偏偏要一锤子敲碎了这种“和平”,裂缝也出现在深圳和广州的身上。
广州连续五年的“中国汽车第一城”头衔,在去年被“平地起高楼”的深圳拿走了,但并不意外。至于,榜首位置的交换背后的原因,老广人用了一句点题。
“广州守着十三行收租饮茶,新能源车却追不上比亚迪。”
赛道交换
我常说,如果要选择一个城市养老,广州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何形容广州呢?
可以说是一位哲学家,既闲适,又繁忙,深谙“对立统一”之道。就像是摩天高楼的周边,是低矮的平房,繁华 CBD与城中村和谐共生。
一壶好茶,几笼点心,老广们挂在嘴边的“得闲饮茶,够钟食饭”,惬意的烟火气。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春潮里,广州却是诞生了全国最早的个体户、第一个灯光夜市、第一批现代化商场……无数个“第一”,汇聚成广州“敢饮头啖汤”的拼搏劲头。

后来,我来了深圳。一个口号喊着“来了深圳,就是深圳人”,却“35岁被嫌老”的城市。
说起深圳,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形容。“从一位老人画了一个圈开始,一夜之间,小渔村瞬间高楼拔地而起。”改革开放以来,深圳领了一个任务,利用全球资本、全球技术和全球市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超级“硬件代工厂”和“应用试验田”。
不负众望,深圳的确也用了40年从一个渔村变成了制造中心和科技中心。都说,四十年中国看深圳,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多年来,广州贴下的标签是“贸易”,深圳的标签是“科技”,一个抬头做生意,一个埋头搞生产。也许,正是因为城市的性格不同,彼此之间的对撞伏笔早已经埋下。
2016年,深圳GDP超过广州。2017年第一天,报端媒体的标题就是,“深圳,凭什么超越广州?”当时其中一个理由是,“苏州背靠上海,深圳南靠香港,南京和广州像极了。”
其实,在曾经的多年时间里,深圳一直是追赶着角色,广州作为全国重要的贸易中心,也是汽车工业重镇,经济上一直保持着“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地位。直到2016年GDP核算方法改变,深圳实现反超。
这一年,广州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达4346.27亿元,汽车产量达263万辆,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其中,广汽集团全年实现165万辆,广汽传祺成为广州汽车产业的一张新名片。
彼时的深圳,比亚迪独木难支,在2016年全年的销量为47.87万辆。与此同时,华为、腾讯、中兴等一批科技研发巨头,科研投入形成的GDP,让深圳的科技奔跑速度远超广州。
也是这一年,富士康联手腾讯、和谐汽车组建新造车公司拜腾、爱驰的前身——和谐富腾,2016年撤资,撒腿跑路。
草蛇灰线,蜿蜒千里。交换的故事,在暗中默默上演。2020年,报端的标题开始变为,“深圳能超越广州成为全国第三大城市吗?”

这一年,广州汽车产量为295.21万辆,居全国第一。继2019年之后,再一次拿下整车产量全国第一的殊荣,广汽集团、合资品牌销量都属于蒸蒸日上。
总部大楼在深圳坪山的比亚迪,这一年销量42万辆,比2016年的日子过得还要艰难。谁也不知道,比亚迪鱼塘里的技术,将在何时爆发起来。
对于替代,一个深圳人给出的答案是,“不可能,虽然GDP已经超越。”
不可能的原因,是深厚的文化沉淀,这是广州身上的,且是深圳不具备的“隐藏属性”,文化、餐饮、消费,对整个城市有着巨大的虹吸效应。要不然,我为何曾想在广州养老,虽然广州的老龄化以12.6%的比列远超深圳。
相信,很多人对深圳的认知,仍旧是遍地老板、全民奋斗的鸡血叙事里。在深圳,“搞钱,搞钱”是大事,“每10个深圳人,就有7个在搞钱。”深圳常驻人口1700多万,“劳动力”就达到1200多万,这优秀的“牛马结构”,也是值得别的城市羡慕了。
这座全中国最懂搞钱的城市,却是唯一一个没有985、211本土高校的一线城市。“思想”,这个生产资料不太富裕,换而言之,想找个能和你聊“第一性原理”的人都不一定找得到。
比亚迪生产线上的员工,日常生活可能都没有从工厂到宿舍的两三公里范围内出来过,但是比亚迪却在这些螺丝钉的默默无闻中,实现了大爆发。
随着比亚迪用电池勾勒出一幅凌厉的增长势头,深圳的汽车叙事大幕拉开。
广州的中年危机?
“深圳超越广州,拿下汽车第一城”,报端标题,刻在了2025年的第一天。
2024年,深圳将广州拉下马,登上“汽车第一城”宝座,汽车产量高达293.53万辆。去年,全国每四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是“深圳造”,主要来自比亚迪的强力助攻。
“燃油车卖不动了才想起来搞电动车,深圳比亚迪都卖到欧洲了。”这句话,并非针对广州,但适用于广州。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曾经指出,在其他城市全力发展新能源车时,广州虽然有所行动,但对于燃油车仍有“留恋”,对新能源车支持力度不足,“数据已经说明了问题”。
所以,当广州的“燃油车老钱”遭遇新能源浪潮,评论开始一边倒,“广州经济下滑了,汽车产业拖后腿了!”虽然,广州的新能源市场有小鹏这个造车新锐力量撑场子,但并不足够。
随着位置的交换,人们开始猜想,深圳野蛮生长的密码是什么?是什么推着深圳往前走?
答案,藏在车流不息的南海大道,藏在下班就像开闸放牛的科兴科学园,也藏在喜欢在六角大楼开发布会的比亚迪坪山总部。

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从电子大厦到华为园区,这座年轻的城市浑身刻满了“创新”“速度”四个字。
四十年前,深圳蛇口工业区竖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用制度破冰点燃中国改革的燎原之火。
然而,当初的小渔村,虽有特区之名,和香港毗邻,但是起点并不高。想要吸引高端人才、高端产业,并不容易。一句话,“人家凭什么来?”所以,拼命地卷研发、卷创新,成为深圳给自己找的路。
随着曾拥有亿万财富的华强北“山寨手机王子”,已经沦落街头,深圳成功地从一座“山寨之城”转型为“创新之都”。2024年9月,国家对深圳的定位当中,有两个“定位”非常重要,分别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
就像业内,毫不吝啬地盛赞比亚迪掌舵者王传福,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奇才”,创新攒下的技术鱼池,让比亚迪一跃成为中国新能源赛道的领跑者。坪山,也成为报端媒体扛着长枪大炮出没最多的地方之一。
中汽中心、壳牌集团、宁德时代等多家国内外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也都纷纷布局深圳坪山。统计显示,深圳集聚了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这个产业链布局的完善和新锐,是深圳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超越广州的核心所在。
比起广州来说,深圳是只讲效率,不讲情怀和生活腔调的地方。“情怀是什么,能当饭吃吗?讲究腔调,只会影响赚钱的速度。”

据统计,深圳的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产量1/8,一字排开的停车场,几乎看不到太多燃油车,比亚迪、蔚来、理想、埃安等诸多新能源车型,让南海大道的车流更拥挤了,一杯咖啡,满电出发”,正成为深圳新的城市名片。
广州虽然有埃安、小鹏等品牌,但总体体量仍然不够大,完全比不上燃油车时代的产业规模。之前落地的恒大汽车、宝能汽车,厂区的草,都要长到两米高了。
俯瞰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一座座摩天大楼直插云霄,和广州老城区的小街小巷里,经常能看到新建筑和旧建筑交错的情景完全不一样。一栋栋现代化的写字楼旁边,可能就是一间古老的祠堂或者寺庙。
广州是一座文化包容的城市,也是一座恋旧的城市,街头的早茶厅,或许还在用手写菜单,“这是吃早茶的仪式感,时间是缓慢的。”缓慢的时间,不适合奔波的牛马。
当深圳的比亚迪工厂24小时轰鸣,东莞的机器人生产线吞吐全球订单,广州黄埔大道上的广汽研究院,经常上演着传统车企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广州某人才市场的调研揭示,高达67%的求职者将“城市发展潜力”视为择业的首要考量。遗憾的是,在这项评分上,广州已经落后于合肥、武汉等城市。这意味着,在吸引年轻人口方面,广州正逐渐失去优势。
对于,急于从“中年危机”跳脱出来,需要拿出“不破不立”创新势头的广州来说,如何留住年轻人,成为棘手的事情。
而这,恰恰是深圳的优势。
深圳慢一点,广州要快一点
那么,深圳能坐稳汽车第一城的宝座吗?广州,如何走出阵痛?这些疑问,并没有尘埃落定。
深圳有隐忧,广州有后招。
深圳的隐忧,也在于“如何重新留住年轻人”。城市氛围与生活成本的双重压力,正在成为围剿深圳年轻力量的一大桎梏。
在深圳注册,却在杭州开发《黑神话:悟空》,创始人冯骥一针见血,“节奏没有深圳那么快,房价也不太高,大家能够耐得住性子。” 成都温和包容的生活氛围,也给了《哪吒2》的制作团队5年的创作时间,打磨出了一部震惊世界的电影。
隐藏着深圳四十年创新速度之下的症结是,“技术尖子遇上了知识荒原”。
人才数据显示,北京占全国AI人才的24%,杭州占16.53%,上海占9.78%,而深圳只有6.18%。与此同时,总部在深圳的腾讯系AI创业者中,选择在北京创业的占37%,选择在广东的是34%深圳。
深圳缺少顶尖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先天就输在起跑线上,“基础教育在某些关键领域的缺失,让创新的高楼大厦摇摇欲坠。”一位半导体企业负责人表示。
“市场需求-技术改进-产品迭代”的模式,创造了华为、比亚迪这样的巨头,“快速商业化”成了深圳科技企业的生存习惯。但是,正如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所言:“创新不完全是商业驱动的,还需要好奇心和创造欲。”
深圳,因为“效率”,使得创造欲正在减少。“投资人只热衷于PPT上描绘的美好故事,无人愿意陪伴我们熬过技术验证的艰难黑暗期。”这是很多科研人的无奈。
曾经的深圳,是只要有一个想法,就敢在出租屋里开始造梦。现在的深圳,走过了40年的高速创新,需要转变的是,从一个“搞钱的城市”,进化为一个“值得生活的城市”,需要学会的,不是更快,而是更慢。
“慢下来,去补齐教育的短板,去沉淀科研的底蕴。”而这,恰好是广州的优势。
虽然,老广州追求的是会把一道白切鸡做到极致,追求食材的本味,连一粒花生米都要炸得恰到好处。但是,别忘记了“敢饮头啖汤”的拼搏劲头,是广州一直藏在骨子里的。
就像微信这个改变了社交方式的重大创新,也是诞生在广州,而非争分夺秒的深圳。 可以说,广州的创新基底一直都在的。
“每天都要进步,每天都要创新。广汽确实进入了‘战时状态’。”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语气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这是广汽集团的军令状,也是广州的。
这个打破和重新构建的过程里,广州也在积极应对挑战,力求在汽车产业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广州设立了专项奖励资金,以激励电池回收、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经过努力,广州目前已经汇聚了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沃芽科技等国内顶尖的自动驾驶企业,为广州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新能源的竞争进入了下半场,广州需要新的故事。除了对汽车产业进行变革之外,广州还将笔触放在了另一个未来创新上。
“广州正以当年拥抱汽车的胸怀,拥抱低空经济。”
武汉凭借“光芯屏端网”打造万亿产业集群,杭州则借助AI和数字经济竞逐“AI之城”。广州,也需要找到一个能够定义城市产业高度的新名片,竞逐“天空之城”。
时至今日,广州已在低空经济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拥有全球第一个飞行汽车工厂智造基地、全球第一家集齐从生产到商业化运营“四证”齐全的企业、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无人机器件检测中心……
虽然,转型仍然在阵痛期,但是那个“敢饮头啖汤”的广州正在回来。
《一代宗师》里说,“所谓的大时代,不过就是一个选择,或去或留。”广州,和深圳,都不想停留在当下的年月里。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车系
推荐
新款日产天籁正式亮相!外观造型更大气,搭载全新鸿蒙座舱
汽车**库
越级增程体验普惠,埃安i60 10.48万起重构增程市场竞争力
天府汽车
科技卷王!埃安i60重新定义10万级智能车
行车视角
超100项标配+十大权益!埃安i60堪称“闭眼入”的增程普及者
读卖车型问
捷达也要推新能源车?谍照已曝光,辅助驾驶是看点
汽车公告板
纯电210km,综合1240km!埃安i60增程版让春节返乡”一脚跨省”
英俊的车车
埃安i60上市,一场关于“国民SUV”的价值重构
汽湃
新款奔驰C级上市,全系换装2.0T动力,配置提升
汽车公告板
限时焕新价10.48万起!10万级国民增程大五座SUV就选埃安i60
车界EV
一汽奥迪携Q6L e-tron家族及一汽奥迪A5L领跑2025南京马拉松
车印记情怀还是硬实力?北京越野BJ40增程新车上市 限时售19.48万元
车回路转全系四驱,配备猎鹰700智驾,奇瑞风云A9L光辉版上市17.19万起售
车友志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