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元素》之诗|2026倍耐力年历,一场自然与灵魂的视觉交响
2025-11-17 21:48 4912次阅读

引擎密码

我们诞生在立夏之日,惟愿用一份激情与一颗热忱的心,赋机械以温度,赋生活以无穷尽的希望。

布拉格市政之家的穹顶下,时间仿佛被挪威摄影师Solve Sundsbø的镜头揉碎,重组为一场关于土、气、火、水的默剧。2026年倍耐力年历在此揭幕,它不再仅是纸页上的日历,而是一本“会呼吸的自然之书”。


Sundsøb以近乎巫术的创作手法,将人类的情感脉动与自然的原始力量交织——“破茧的渴望、不灭的好奇、穷究真理的执念,皆化为元素的语言。”

01

创作溯源:从荒原到影棚的魔法迁徙

四月,诺福克的海风裹挟着咸涩的雾气,埃塞克斯的旷野摇曳着未名的野花。Sundsøb像一位现代炼金术士,用镜头“采集”自然的魂魄:日落的余烬、流云的形态、烈焰的舞蹈、水波的私语。而后,他转身踏入伦敦与纽约的影棚,以巨型LED屏幕为画布,将自然复刻为流动的背景。


“户外过于喧嚣,而影棚是可控的梦境。” 他坦言。火焰不必真实燃烧,水不必浸透衣衫,却能在数字与真实的边界,勾勒出元素与人体交融的瞬间诗意。

02

人物与元素:十一重灵魂的化身

年历中的11位女性,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模特”,而是元素的化身、能量的载体。


蒂尔达·斯文顿(气)—— 如以太般缥缈,在微型世界中诠释虚无的张力;

伊娃·赫兹高娃(水)—— 身体与波光共舞(曾参与1996年林德伯格、1998年韦伯掌镜的年历);

杜鹃(土)—— 以东方风骨融入大地(2008年德玛舍利耶年历参与者);

FKA Twigs(土)—— 自愿被沙土覆盖,成为“土地的一部分”;

格温多兰·克里斯蒂(气)—— 以戏剧性身体语言重塑空间;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火)—— 岁月淬炼的永恒之光;

维纳斯·威廉姆斯(能量)—— 体育精神的爆发性表达;

苏茜·凯夫(水)—— 跨时代美学传承(1986年牛顿、1991年阿罗史密斯年历);

路易莎·拉涅瑞(火)—— 地中海式的炽热情感;

伊莉娜·莎伊克(以太)—— 神秘主义的身体叙事;

阿德里娅·阿霍纳(光)—— 新生代的光芒迸发。

Sundsøb的选角哲学如一场静默的仪式:“岁月沉淀的美,才能承载元素的重量。”

03

技术之魅:当科技遇见灵魂

LED墙不再是冷硬的屏幕,而是“会呼吸的画布”。水流的纹理由数字模拟,风的方向由算法操控,但人物的情感却真实得触手可及。摄影师Beniot Delhomme的光影魔法、造型师Jerry Stafford的织物诗学,共同将影棚变为一座元素实验室。


“美必须带有挑战性,” Sundsøb强调,“它不应是温顺的,而是让人驻足、困惑、最终沉溺的谜题。”

04

年历简史:从轮胎广告到艺术宣言

自1964年诞生,倍耐力年历曾因经济中断九年,也曾因黑人模特、男性身影、大码身材等议题掀起波澜。它从一本“客户赠品”蜕变为文化符号。赫尔穆特·牛顿的暗黑美学、彼得·林德伯格的粗粝真实、安妮·莱博维茨的女性史诗……每一版都是时代的切片。


而2026年,Sundsøb以“元素”为名,将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推向更形而上的维度:人类与自然,本就是一体的双生火焰。

写在最后

美是一场永恒的追问


“走出去,去行动,”Sundsøb对下一代如是说,“不必仰望他人,亲自创造风景。”或许,2026年年历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定格了多少绝美瞬间,而在于它邀请每一个观者:

在土中感知生命,在风中聆听自由,在火里窥见激情,在水中照见自我。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