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尤其是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的直营模式入场之后,网上下单、线下提车就成为了一种新的购车方式,也是因为渠道创新,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制约了厂商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对于汽车厂商们来说,可以通过订单来控制生产节奏,这样极大避免了在供应链、生产、销售环节的浪费,所以直营模式和订单模式,对于汽车销售行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过犹不及、矫枉过正的情况。之前小米汽车的很多车主,就称遭到了小米汽车销售的催款,也就是在车辆还没有下线,用户还没有看到车,更没有验车的情况下,就被催收尾款,甚至还声称如果不接受提前付清尾款,订单将被取消,这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不满。

日前,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小米汽车购车纠纷案作出了一审判决,法院认定小米汽车“未验车先催收尾款”的条款无效,判定小米相关公司向消费者双倍返还定金,共计10000元。这起案件裁定被认为是国内首例针对小米汽车“未交车先催收尾款”条款的司法裁定,也为其他消费者和小米汽车相关合同纠纷提供了司法实践的参考,而这次判定,则是在司法层面展现了对小米汽车“未交车就能先催收尾款”的合同条款的不认同。

而在11月26日,新华社旗下《新华每日电讯》发表了题为《汽车销售模式创新,不能突破公平交易红线》的评论,在文中,新华社直接将海口这起双倍返还定金案作为例子,相当于直接点名批评了小米汽车,再次表述了“未验车即需7日内付尾款,否则没收定金”的格式条款无效的观点。

而且在相关评论中,新华社言辞是相当严厉的,其中就提到“汽车销售模式创新,不应成为车企单方面规避责任、谋取利润的工具,车企必须将消费者权益置于首位,公平交易的底线必须坚守”等表述,这种拿小米汽车举例,同时言辞非常犀利的评论,可以看出新华社等党媒对这件事的态度。

实际上,新华社也充分肯定了销售模式创新的进步性,在过去几年时间,很多厂商在直营模式下,都获得了不错的销售体验和口碑,比如特斯拉、理想、蔚来和小鹏等品牌的直营模式,反馈就非常不错,用户在线上下单,全国门店都是一个价,用户不需要去砍价,然后用户可以在线“监控”车辆的生产和配送进度,车辆到店之后直接提车就可以了。而且直营门店没有“搭售”业务,所以购买车辆的支出非常透明,这一点相比于传统的经销商模式,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很多小伙伴都喜欢造车新势力这种简单直接的销售模式,也让这种方式被广泛接受。

但是像小米汽车之前出现的这种情况,将类似“未验车即需7日内付尾款,否则没收定金”这样的条款写进制式合同,消费者想要买小米的汽车,就要签署这种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的制式合同,这就有点过头了。对于消费者来说,提前下单购车没有问题,厂家根据自己的生产节奏提供交付节奏也没有问题,但是车主在没有看到车,没有验收新车的情况下,就要先交尾款,这显然有悖于普通消费者朴素的认知和需求!

所以在新华社的点名批评,以及已经有的司法实践参考下,作为准备购车的用户,未来面对类似的合同条款,也算是有了一个参考,或者说,没有任何一款车型或者一个品牌,值得用户放弃公平交易的基本准则。
推荐
为啥车企“老前辈”,都说新势力和比亚迪长久不了?玩不过就搞臭
李建红-小李车评
京东真是新手卖车!4.99万新车遭集体退订,三类投诉把业余具象化了
李建红-小李车评
起步续航515km,零跑Lafa5上市,限时价9.28万起
智电大V
新生态、向未来,2025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在芜湖召开
汽车头条
比亚迪唐L让充电和加油的都慌了
汽车K线
蔚来三季度亏损收窄,明年盈利在望?
汽车头条
19.48万元起,汉L开卷
汽车K线
重塑10万级年轻出行价值标杆 零跑Lafa5 上市限时惊喜价9.28万起
四轮部落
把钱包准备好 奇瑞四款SUV新车来袭 2026款捷途X90 PRO领衔
鬼斗车
吉利雷达秀出新能源皮卡新玩法
DearAuto
6.09万元起,长安神骐T30 2.0L上市,开启物流创富新征程
车评社
限时惊喜价9.28万起!零跑Lafa5正式上市
若楠不加糖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