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轴向磁通电机、四元锂电池!奔驰大秀智电化“肌肉”
2025-11-27 14:35 1600次阅读

电驹

由一群资深汽车记者、工程师、新能源车粉丝打造,并有多位新能源车专家担任顾问。专注新能源车产品解析、市场动态、充电策略、圈子交流、行业咨询、政策解读等。

11月20日,奔驰举办了「2025 梅赛德斯 - 奔驰 XX 科技创新日」,带来了 XX 科技项目第二款车——梅赛德斯-AMG GT XX 概念车,这是它第一次在中国亮相;

而紧接着第二天,广州车展开幕,奔驰不光把这款概念车从意大利原封不动搬到车展展台,还一口气带来29款车型。

两场密集活动背后,是这家豪华品牌对2026年中国车市的明确表态:即便行业竞争进入“存量博弈 + 技术重构”的深水区,奔驰仍要以技术硬实力和精准产品策略稳住领跑地位。

但豪华品牌的转型说服力,终究要回归核心技术话语权。那么,奔驰的技术储备是否足以支撑其“领跑者”姿态?

电动化:从“性能炫技”到“量产落地”

作为奔驰的首台纯电超跑,除了强大的性能之外,AMG GT XX概念车另一大优势就是耐造。

在24小时不间断测试中,跑出了5479公里的成绩,比保时捷Taycan多出1500公里,创造了25项世界纪录。

而在在意大利纳多赛道,这车以平均300km/h 的速度,连续开了7天13小时 24分07 秒,总里程40075km,差不多绕地球赤道一圈。

之所以有那么强的性能,因为有两项领先的技术,一是「轴向磁通电机」,对比市面上常见的「径向磁通电机」,其动力更猛、体积更小而且重量更轻,轻到只有同功率径向磁通电机的1/3。

而这样的电机,AMG GT XX概念车直接装上了3个。3部电机可提供1360马的动力输出,使得整车极速达到360公里/小时,逼近真正意义上的F1赛车极速。

除了电机,电池也是这台车的核心支撑和最大创新所在。其配备了采用专属电芯化学材料四元电池:正极采用创新的NCMA(镍/钴/锰/铝)材料,负极融入硅基材料,负极用了硅基材料,能量密度到了 300Wh/kg;再加上圆柱电池的全极耳设计,充电、放电更快,散热也更好。

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并非“概念炫技”。轴向磁通电机、空气动力学轮毂、高性能电池等核心成果,将陆续落地 AMG.EA 平台量产车。

这意味着奔驰正在完成“从技术验证到产品落地”的闭环,避免了豪华品牌转型中常见的“概念与量产脱节”问题。

智能化:油电都能享,贴合中国用户

如果说电动化是奔驰的“硬实力补课”,智能化则是其针对中国市场的“软体验升级”。而这次升级的核心,是 “油电同智” 的战略突破。

广州车展上,奔驰除了摆上刚上市的全新纯电CLA、AMG GT XX 概念车,还升级了 C 级、E 级、S 级里的6款车型。

最关键的升级是:不管是电车还是油车,都加了「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其中,长轴距 E 级和 S 级更是标配了导航辅助驾驶,全国的高速和城市快速路都能用。

对此,北京奔驰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焱表示:豪华车不能只给电车装智能,油车也得有,这是标配。这次给多款燃油车升级智能功能,就是要让用户觉得,不管开油车还是电车,都有奔驰该有的体验。

这一策略看似简单,实则精准切中豪华品牌的转型痛点。

新势力往往以“电车=智能”为标签,倒逼传统豪华品牌陷入“油车智能化滞后”的被动。而奔驰的“油电同智”,本质是重构豪华体验的定义。无论动力形式如何变化,用户对豪华的核心诉求不应打折扣。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智能体验更贴合中国用户,奔驰选择“本土合作 + 技术自研”的双路径。

比如与Momenta联合开发领航辅助系统,强化“人机共驾”的安全性。引入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和思必驰技术优化车机语音,解决了传统豪华车“语音交互不接地气”的问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早已不是“销量洼地”,而是“技术策源地”。奔驰的应对策略,也从“单纯导入全球车型”升级为“本土研发+专属布局”。

根据规划,到2027年前奔驰将在中国市场推出40款车型,其中7款为中国专属车型。首款中国专属纯电轿车全新CLA已上市,第二款专属纯电GLC SUV明年亮相,从车型规划到功能配置(如车机语音、辅助驾驶场景)均由中德团队联合研发。

可以看到,奔驰应对汽车行业变革的思路很清晰:一边搞定电动化核心技术,一边补全智能化短板,再针对中国市场搞专属的产品布局。

这套组合拳下来,奔驰不光能应对2026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变革中,继续稳住豪华车市场的领跑地位。毕竟,不管行业怎么变,技术硬、产品贴合需求,才是最实在的竞争力。

# 行业解读 # 保时捷 # 奔驰 # 奔驰GT AMG # Taycan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