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法院落锤,“北汽”商标归北汽集团,魏桥集团会如何“破局”?
2025-11-28 11:37 161次阅读

功夫汽车

汽车类头部新媒体,新榜排名前30强;各大平台优质原创内容提供商;媒体大咖聚集的汽车传播机构。

11月22日,北汽集团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收到了人民法院对某汽车企业不正当竞争案件的一审胜诉判决。法院认定,该企业使用“北汽”及含有“北汽”字样的相关标识侵犯了北汽的竞争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勒令停止侵权行为。

虽然没有点名,但很明显指的就是魏桥集团。两者持续多年的纷扰,或许将落下帷幕了。北汽集团为什么要告魏桥集团?后续会如何发展?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1)翻车事故引发的纷争,实则是陈年“积怨”?

国庆期间,一则越野车表演失误的视频冲上了热搜。视频中,一辆车身标注212的汽车在表演极限爬坡时,结果爬到一半翻车了,车辆A柱出现严重变形,现场也是一片混乱。

然后是北汽集团发文澄清涉事212汽车与北汽集团及旗下品牌北京越野无关,希望公众能够谨慎鉴别与区分。一场事故,“正主”无动于衷,北汽集团却不得不下场澄清,这就是北汽与山东魏桥新能源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纷争的缩影,北汽实在是太“冤”了。

而且这样的事并非第一次,自从2023年魏桥集团控股北汽制造后,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这家公司一次次拿“北汽越野车”“北汽212”等商标做文章,北汽集团也只能一次次被动应对。

谁让你树大招风呢?北汽越野车在2025年迎来了销量爆发,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了103%,实现了4 - 8月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的佳绩。并且旗下核心车型BJ40极为强势,8-9 月连续两个月销量超越坦克300,成为硬派越野车市场的热门车型。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魏桥集团不断“作妖”,北汽集团就会有打不完的官司。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辆车上写着大大212字样的越野车“出事”了,有几家媒体不会写北汽212出事。背后再加点推波助澜,一个热搜就这样诞生了。

北汽集团能怎么走呢?只能善后呀,这个时候解释成本远远大于造谣成本,只能是疲于奔命。这也是北汽集团最终选择诉诸人民法院的观念,维权的成本太高。

而从结果来看,法律也确实站在了北汽集团这边,也算是给近几年的纷争划上了句号。虽然未必能完全禁止“碰瓷”宣传,起码算是给了北汽集团一把尚方宝剑。

(2)卿本佳人,奈何为贼

说一下两家的恩怨。1958年,北京汽车制造厂正式成立,推出了中国第一辆“井冈山”轿车和越野车鼻祖BJ212。此后几十年,这家公司经历了好几轮变革。

首先是1973 年,北汽集团的前身北京市汽车工业公司正式成立,原本独立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就此成为其下属单位。此后北京汽车制造厂还和美国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

2001年经过改制,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也成了北汽集团的子公司。此后北汽集团业务蓬勃发展,各个板块也变迁了好几次。直到2015年,已经没有多少业务的北汽制造股权以1.17亿元转让给民营企业北京汽车装配厂。

当时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北汽集团有了专注于越野车业务的北汽越野车,属于集团核心业务板块。因此将曾经的子公司卖掉似乎也没啥太大问题,1.17亿元的价格,其实就是剩余资产打包处理的意思,并未涉及核心商标之争。

北京汽车装配厂购得相关资产后,也没有太多动作,直到北汽制造历经多次转手,最终于2023年被山东魏桥集团收购,问题终于出现了。

按理山东魏桥是从地方油棉厂成长起来的全球特大型制造企业,也是全球领先的铝业巨头。如果能依托其铝产业优势,构建“铝全产业链+整车制造+回收再生”闭环生态,以新势力的姿态杀入市场,未必就没有竞争力。

但它没有那么做,而是选择“紧抱”212的大腿。最早天天拿着北汽商标做文章,被警告后,又将“212”作为独立品牌运营。在新能源时代已经到来的情况下,品牌依然主要依赖燃油车,在新能源转型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

当然,魏桥也不是没有布局。之前曾与极石汽车合作生产全铝车身车型,但目前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在新能源窗口期即将关闭的今天,魏桥大概率要失去最后的机会。

(3)北汽的教训,认知混淆隐患不得不防

从结果来看,其实两家算是双输。北汽就不用说了,魏桥折腾的这几年,对北汽的口碑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车不是你造的,却不断让你背锅,属实冤枉。其实魏桥也没赢到哪里去,李鬼装李逵并不成功,销量始终不瘟不火。

这也警示国内车企,在做重大决定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北汽集团当年剥离北汽制造,核心原因是彼时北汽制造产品小众、持续亏损,且北汽集团聚焦北汽股份旗下的合资与高端自主业务,便将其当作 “不良资产”抛弃。

北汽以为是做了个资产处理,结果引发了这么大的隐患。实际上现在方盒子越野车市场爆发,212本可成为北汽越野的核心文化符号,与BJ系列形成高低搭配。现在被魏桥这样一折腾,后续恐怕是难了。

北汽集团在2015年转让北汽制造股权时,只注意了对 “北京牌”商标的保护,却未对 212车型名称及相关历史传承元素的使用边界做出明确界定,这就导致其他企业能持续以 “212” 之名宣传,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重。

这也是品牌资产保护滞后的表现,留下了认知混淆隐患。尽管最终胜诉,但过程中耗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且品牌形象已遭受冲击,还不知道花多少钱能找回。

(4)功夫拍案

其实挺感慨的,往前推几年,谁愿意“冒”自主品牌的名头呀,大家都愿意蹭国外一些品牌的名头。有意思的是,自从吉利收购沃尔沃,上汽收购名爵后,老外对这块还在严防死守,生怕被国内车企钻了“空子”。

虽然魏桥得到北汽制造的方式存疑,但如果它真的好好造车,以新势力的姿态把212经营好,不影响北汽的声誉。北汽作为国企,大概率愿意给它一场富贵。可惜没有如果,魏桥这些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好,最终导致法庭相见。

只是不知道这一次的落锤,会是这场肥皂剧的终结吗?

# 212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