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知道这些!才能选出一款真正安全的车
2016-09-11 17:13 7万次阅读

爱车兵团

让不爱车的人也爱上汽车,让不懂车的人也能谈上汽车,10年专业汽车团队,为您而战!你准备好加入我团了吗?

【生命诚可贵】的年代

比起【爱情】和【自由】

【安全价更高】

过去骑自行车、摩托车

都被认为是“人包铁”

不安全

如今大车小车路上开

大部分的“铁包人”

就真的安全了吗

关于汽车的安全性问题

很多团友其实都还存在着误区

今天兵哥就跟大家说说

关于汽车安全性的几个误区

如果是碰撞成绩相同的两辆车

重车一般都会相对更安全

但这是基于碰撞测试的对象是撞墙

其受到的冲击力跟重量是呈正比的

所以在同样的安全笼形变下

重车才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

比如两辆同款车同样的速度下相撞

其中一辆装了不少重货

另一辆只有司机

重的一方在接受撞击后

由于惯性其滑行距离更长

吸能效果更好

因此司机受到的威胁会小一些

但现实中很多的事故

车的类型、款式、重量都是不对等的

车重的那方反而操控性能和制动性能更差

更不安全

交警查处超载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所以

并不是车越重越安全

有个搞笑的汽车段子写道:

“皮薄馅大有三脆

雅阁天籁凯美瑞”

这不难看出是对日系车的调侃

可从C-NCAP安全碰撞测试结果来看

日系车虽比美系德系车都要轻

但碰撞成绩并不差

车皮薄就不安全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汽车的外壳是由车架和车皮两部分构成的

车皮即车身钢板

只是车身覆盖件

起着外观装饰以及封闭薄壳状的受力作用

但这块”钢板“却只能算是

只能稍微遮风挡雨而已

而不能算是车辆的安全部件

车架可以看作是以很多杆排布成的立体骨架

除了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

承担了吸收、分散碰撞能量和抵御变形的功能

主要承载力部件

车架的结构设计、用料以及热处理工艺

才是决定车辆碰撞安全性的关键

很多团友买车的时候都喜欢假装老司机

敲敲车身

开关车门

来感受下是否有厚重感

但其实只要厂家在隔音和密封胶上处理得好

基本都能听出厚重感

so

厚重感跟车身钢板厚度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and then

车身钢板厚度跟车身安全并没有一毛钱关系

(所以,别装老司机了好吗)

很多人买车

都会关注外观、动力、配置、油耗等

但几乎没有人会在意车型使用的油箱材质

早前的汽车油箱大多采用金属材质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开始

欧洲和日本的车企开始用塑料油箱替代金属油箱

2000年以后

塑料油箱在欧盟国家和美日市场占有率超过了90%

美国加州甚至立法规定排除铁油箱

这是不是说明金属油箱确实不安全呢?

金属油箱大多采用焊接成型

受到撞击时焊接部位容易断裂

极端情况下会导致燃油泄露

在碰撞时产生的火花也容易发生自燃或爆炸

塑料油箱多是一次性吹塑成型

抗冲击和防变形开裂性能都相对更好

但如若发生碰撞或起火

温度升高也会导致油箱迅速熔化

油料外泄并迅速燃烧

如果发生了车辆剧烈追尾

产生高温及火花的地方会非常多

如果油箱的燃油外泄

一旦达到着火点

是肯定会燃烧的

所以说无论是金属油箱还是塑料油箱

同样是面临着风险的

所以

关键在于油箱放置的位置

如今的汽车油箱

一般布置在车辆后轴前端的车体中后部

在车辆遭受各个方向的撞击时

油箱的这个位置均能得到相对最好的保护

so

油箱的材质跟安全性并没有直接关系

关键是油箱布置的位置

团友们

晓得了么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