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上汽MG的格局
2024-06-16 10:44 1.2万次阅读

大侠上车

新能源车资讯、评测,新鲜事尽在电车插座


“最强关税”下,谁更有“韧性”?

7月4日起,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一时间,各中外车企纷纷发声表示抗议。其中,被抽样的上汽集团将被加征临时性关税38.1%,关税合计比例达到了48.1%。

身为国车”出海一哥”的上汽MG,发布了一则非常有份量的声明。

弱者一蹶不振,强者总是逆风飞扬。

面对欧盟加征关税的政策歧视,很多ALL IN出海欧洲市场的相关中国车企开始卖惨喊冤,但是大众的同情并不能转化成生产力,也不能转化为销量。上汽MG,选择专注于战略布局,积极应对。

不卖惨,亮成绩,表决心,秀肌肉。

MG海外卖得好,不止在欧洲。

在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销售汽车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其中,向欧洲出口为33万辆,在美洲市场销售36万辆,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销售27万辆,在中东及非洲市场销售15万辆,在大洋洲市场销售10万辆。

风物长,宜放眼量。

根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MG品牌面向发达国家的销量占比已经超过50%,在澳新市场,更是用4个月就实现了10%的市占率。放眼更广阔的天地,作为连续五年的中国单一品牌出口销冠,已经在海外市场建立起强大的品牌认可度,而所有的这些成绩,正是源自上汽MG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未来三年,上汽还将投放14款智电“全球车”,以实现对海外主流细分市场的“全覆盖”。心怀长期主义的MG品牌,更是要在海外打一场国车出海的“长期攻坚战”。

“一哥”的全体系出海

作为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出口量的销冠,MG靠的不是补贴,是科技创新、产品竞争力和品牌魅力的提升。

不怕竞争,正因上汽MG是全体系出海。

面向全球市场,上汽建立了强大的汽车产业链,囊括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车等各个环节。在硅谷、伦敦、特拉维夫设立研发创新中心,在伦敦、慕尼黑、东京拥有三大设计中心,在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拥有4座生产基地和KD工厂,还有100余个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1800多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遍布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欧洲、大洋洲、美洲等6个“5万辆级”的市场。

“国轮国造、国车国运”,目前上汽已有自营远洋运输船11艘远征海外。中国海外出口量能超越日本,其中上汽的贡献也是最大。

MG4 EV,出口的爆款

在国内,它叫MULAN。在海外,它叫MG4 EV。

作为一台全球车,它在中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挪威、瑞典、比利时等近20个海内外主要市场,实现了同步上市。

后驱、两厢,还有专为更多驾驶乐趣而研发的电池,让它在海内外市场同样受欢迎。

所谓“全球车”,必须要有全球标准、全球审美、全球安全、全球性能和全球品质,才能引发全球用户的关注。因此,要广泛、深入的研究海外消费者对安全、环保、智能、操控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寻找海外市场的竞争特性。

有很多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例子,可以讲。在欧洲市场,汽车爱好者更喜欢MG4 EV的简洁内饰风格和硬朗底盘调校;在天气炎热的中东市场,更欣赏MG4的空调制冷效率;而智利等多山、地形复杂的国家,更喜欢MG4 EV的爬坡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欧洲、北美、南美、澳新、亚洲等国严苛的安全准入评价体系下,MG4 EV的平推式防撞结构设计、CPM超级电容设计都有十分优秀的表现。

持续进阶,到2025年,MG4 EV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首款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级”的全球车型。

大侠车谈: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汽车正在崛起,中国制造业在经历了连续16年的世界第一体系化实力的演进,以MG为首的中国车企,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已是大势所趋。欧盟的贸易保护壁垒,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MG的决胜密码,也正是赢在长期主义。

# 行业事件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