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长安汽车米梦冬:比起内卷,品牌价值才是全球化竞争的关键
2024-07-15 17:40 1.8万次阅读

牛天明_汽车头条

吾日三省吾身:饭否?睡否?工作否?

“我们中国品牌还是应该沉下心来,以实际的行动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在7月13日举办的2024中国汽车论坛之品牌建设分论坛上,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米梦冬针对当下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建设等方面如是说到。

https://cools.qctt.cn/1721035403453.png

如何用一个字来形容当下的中国汽车行业?纵观整场论坛现场,“卷”字凭借着高频出现率已经给出了答案。无论是卷流量,卷产品,还是卷老板,俨然已成为当下车圈最为现实的写照。

米梦冬在本次论坛上的演讲,整篇内容的介绍并未提到“卷”字,而是将目光聚焦到品牌建设上。伴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开始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如何将“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做大做强或许才是当务之急。

甩掉固有标签,塑造自主品牌力

处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中国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奋起直追,并逐渐开始弯道超车。如果将电动化转型比作一场持久战,中国汽车品牌势必要率先冲破终点线。

仅以中国市场为例,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6月中国品牌销量143.2万辆,市场份额来到64.6%,较去年上升11.5个百分点,并高于今年上半年61.9%的均值。同时,在新能源市场,国内新能源汽车在6月份的销量达到104.9万辆,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40%达到41.1%。

不可否认,凭借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阔步,中国汽车品牌已然能够与跨国车企分庭抗礼。但无论是国内消费者还是海外消费者,谈及心中豪华与品质之选依然是BBA等国外品牌,自主品牌难以摆脱“性价比”的固有标签。

https://cools.qctt.cn/1721035478526.png?imageMogr2/thumbnail/!80p

针对中国企业品牌力全球化发展历程,米梦冬将其归纳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中国汽车进入全球化1.0时代(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早期中国企业采取的策略是劳动密集型的代工生产,加上小商小贩的形式做海外市场的零星出口,是“Made in China”的阶段。

“这个阶段给全球用户呈现的是一个没有品牌、价格低廉的形象。”米梦冬讲述多年前去欧洲出差时候明显感觉到,外资对外会对由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去Made in China化”,即不承认这是中国生产和代工的。

这一背景下,长安汽车逐渐开始布局全球化战略。1991年开始尝试产品出口,先从研发和合资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2003年,又在意大利都灵胜利欧洲设计中心;到2008年,到日本设立设计中心,逐渐在设计造型领域布局全球。

而在研发领域,2010年长安汽车在英国诺丁汉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在此研发出了混动技术“蓝鲸动力”;2011年,又在美国底特律设立研发中心,专攻汽车底盘和智能驾驶技术开发。

其次是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化2.0时代(本世纪初到2020年之前),开始由“中国制造”迈入“中国设计”(Design in China),长安汽车顺势在海外市场持续发力。

截至当前,长安汽车开发的产品销售到全球77个国家,尤其是在沙特连续六年保持中国品牌第一,在秘鲁也是连续八年位居中国品牌销量第一。

最后就是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化3.0时代(2020年以后),自主品牌开始井喷式走出去。而已经深耕海外市场多年的长安汽车,一直遵循着长期主义原则,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与全球市场深度融合。

https://cools.qctt.cn/1721035522070.jpeg?imageMogr2/size-limit/1024k!

去年4月,长安汽车发布了“海纳百川”计划,着力推进“五大布局”,以国内良好势头牵引海外市场,谋划未来更长远发展;紧接着几个月后,长安汽车的泰国工厂也开始建工,未来将辐射至整个东南亚地区;今年下半年,长安汽车将会迅速在中南美洲、中东非洲、欧洲、澳洲进行品牌导入,真正以品牌运营的方式深耕区域市场。

由此,长安汽车在出口销量表现上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累计出口销售28.5万辆,同比增长60.4%,跃升至中国汽车企业前三强。这意味着,长安汽车的全球化之路正在提速。

自主品牌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下的国内车市,价格战加剧了汽车市场内卷,而这股风潮也逐渐吹响了海外市场。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6月我国汽车出口量为48.5万辆,环比增长0.7%,同比增长26.9%;今年上半年汽车我国汽车出口量为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

出口量的不断增长,让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化更进一步。这也衍生出一个问题:中国汽车品牌为何如此热衷于走向全球化?

https://cools.qctt.cn/1721035622705.jpeg?imageMogr2/size-limit/1024k!

针对这一问题,米梦冬给出了三点解释:第一,战略的需要。中国汽车市场仅占全球汽车市场的三分之一,而海外市场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中国车企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想活得更好更有范儿,走向海外市场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第二,产业的必由。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强。长安汽车预测,未来3至5年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的关键窗口期,是中国汽车品牌成为世界一流品牌的绝佳时机。

第三,全球用户的需求。对于全球用户而言,创新、领先的产品和体验永不停止。当下的汽车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由此催生了中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换言之,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具备了满足全球用户对高效安全、智能出行需求的条件。

在实践体验过程中,米梦冬也发现,欧洲人的消费观念更加传统和陈旧,“绝大部分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还仍然用着几十年前的车”。这或许也给自主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何改变欧洲消费者旧有的生活状况和认知。

https://cools.qctt.cn/1721035756438.jpeg?imageMogr2/size-limit/1024k!

当然,中国车企大举出海热潮也并非一帆风顺,地缘挑战和战略性判断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近段时间有关欧盟、美国对中国汽车企业加征高额关税,针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双反调查频频发生。

不确定性因素的不断叠加,也引发了很多中国汽车品牌新的思考。由此,米梦冬总结出六点问题:不是所有的汽车企业都适合出海;不是中国的用户价值就是全球的用户价值;只有结伴同行才能行稳致远;只有坚持品牌长期建设,才能品牌共鸣;只有形成独特的差异化基因才能成为世界一流;透明公开,用事实应对舆论挑战。

总体而言,即便挑战犹在,但米梦冬对于中国汽车品牌出走海外依然保持着乐观心态,“这也是全球化的必经之路”。在他看来,无论是丰田还是大众,曾经历往全球化竞争中都或多或少遇到过类似问题,“相信战略的锚定不会因为战术上的这些扰动而受到干扰”。

  

# 依维柯 # 都灵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