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骨折价拍卖,破产的广汽菲克谁来抄底?
2024-10-25 23:08 3216次阅读

BusinessCars

BusinessCars是一家由沪上多名优质媒体人共同创办的自媒体平台。立志于用温暖而直指人心的文字,洞见、思考、解读,做一个小而美的冷静汽车行业观察者。

10月23日,在流拍三次后,广汽菲克管理人宣布,广汽菲克长沙工厂将启动第四次挂网拍卖,起拍价定为11.03亿元,较上一次流拍价下调10%。

2022年10月,广汽菲克向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并于2023年7月20日开始了长沙工厂的首次拍卖,在资产评估后,长沙工厂的评估清算价值约为19.15亿元。

在普通人看来,广汽菲克的工厂无疑是一份优质资源,包含了70万平土地和10年来超50亿元投资建成的工厂,如今不到20亿元就能拍到。

可就是这种看起来稳赚不赔的生意,却无人问津。在2023年9月18日第三次流拍之后,广汽菲克长沙工厂就销声匿迹了起来,直到最近,才再次挂牌拍卖,而且价格也再度降低,降到了接近半价。

烫手的山芋

全国的乘用车市场目前还是处在扩张阶段,特别是在新一轮以旧换新的带动下,市场的需求十分巨大。可以说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国内汽车产业依然是大有可为的行业,但为什么广汽菲克的工厂历经三次降价拍卖却依然无人问津。

有一个和广汽菲克工厂拍卖十分相似的案例,就是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的出售,在经历三次拍卖之后终于是被重庆市的国企所接盘。

从规模来看,北京现代的重庆工厂要比广汽菲克的长沙工厂大一倍以上,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占地187.2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77亿元,设计产能为年产30万辆整车。

在北京现代销量不断下滑后,这座工厂也就成为了负担,北京现代选择了出售工厂来开源节流,2023年8月11日,首次挂牌价格为36.8亿元,在经历三次流拍之后,最终被重庆市国资委下属的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16.2亿元收购了。

如果按照北京现代工厂的出售折扣来看,目前广汽菲克长沙工厂的挂牌价格还有不少的下沉空间,广汽菲克长沙工厂的这一次拍卖很有可能会再度流拍。

至于长沙市政府最终是否会出手接盘,目前来看也很难。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23年末湖南省的地方债为18216.3亿元,排名全国第七,但是汽车产业规模并不大,特别是乘用车产业,目前在全国也排不进前十。

作为对比,重庆市地方债务为12258亿元,排名全国第十七位,但汽车产业规模却排在全国第三,根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重庆市的汽车产量为154.01万辆仅次于广东省和安徽省。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市政府买下北京现代的工厂也可以在未来作为资本来入股本地的汽车企业,盘活这块土地和产能,毕竟,在重庆有着多家实力雄厚的车企,除了前文提到的赛力斯集团外,还有长安汽车这样的国企和吉利等民营企业。

反观长沙,当地虽然曾经建起过不少的车企,如今剩下的也就只有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大众的工厂还在生产,曾经的广汽三菱已经易主为广汽埃安,当地的猎豹汽车也已经在2021年重组。

可以说,长沙当地目前没有能接盘盘活广汽菲克工厂的企业和产业规模,这也是为何这座工厂难以出手的原因。

更加重要的是,除了地方压力等客观因素外,广汽菲克工厂无人问津也反映了中国市场燃油车产能过剩的现状。

过剩终局

在广汽菲克破产的2022年,中国乘用车产量为2383.6万辆,其中新能源产量为705.8万辆,增速高达96.9%,新能源汽车的热销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到了2023年,我国的乘用车产量增长到2612.4万辆,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量更是接近1000万辆,市场占有率为31.6%,燃油车市场萎缩,同时合资品牌的市占率也跌破50%。

广汽菲克作为一家盈利能力弱的边缘合资品牌,破产是历史的必然,甚至包括日系、德系在内的各种豪华品牌合资品牌,都在这场市场大格局的变革浪潮中受到影响。

在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大背景下,曾经数千万的燃油车产能很快出现了过剩风险。进入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攀升,特别是插混车型的热销,对燃油车市场造成了二次打击。

年初比亚迪就以雷霆之势的价格策略,打出电比油低的口号,不断地蚕食着燃油车的市场份额,特别是王传福预测今年新能源渗透率单月将超过50%,一语成谶,从7月开始连续多个月新能源的渗透率都在50%以上,国内市场开始转向以新能源车型为主的汽车市场。

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或许在2025年就能实现全年新能源渗透率50%以上,燃油车将成为非主流车型。

从2000万辆的年销量,下滑到1000万辆的销量,这多出来的1000万辆燃油车产能需要转换和淘汰,在国内的市场环境,新建产能或许比改造来得更快,所以也就很难看到燃油车产线改造为新能源产线。

更重要的一点是,整个汽车产业也在面临着一场淘汰赛,从目前来看,国内的新能源产能建设发展时完全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在竞争带来的影响下,今年车企的投资都变得谨慎。

同时能看到,宣布关停工厂的车企也不再少数,7月26日,本田中国宣布,将实行产能优化,加速电动化转型。其中广汽本田计划2024年10月关闭年产能为5万辆的第四生产线,东风本田计划2024年11月将年产能为24万辆的第二生产线停产休业。

日产汽车在6月份关闭了位于常州的乘用车工厂,该工厂的年产能约为13万辆。

除了日系车企外,上汽大众也传出消息将关闭位于南京的燃油车工厂,其年产能约为36万辆,并且在今年7月上汽大众官宣永久关停位于上海安亭的第一工厂,转为与奥迪合作开发智能数字平台生产新车型的基地。

可以说,在国内市场,已经没有扩充燃油车产能的市场需求,现在能做的就是利用现有产能靠着出口来维持工厂的正常经营,并且开始逐步减少燃油车产能。

从市场来看,如果乘用车销量维持不变,那么仅今年就会有超过300万辆的燃油车产能过剩,而目前车企关停的产能是完全不够的,并且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增长,自主品牌的渗透率也在同步增长。

在此影响下,合资品牌上千万辆的燃油车产能将会面临更严重的过剩,虽然有不少合资品牌已经开始将中国的燃油车出口到海外市场,但出口的增长能做多大的弥补,目前来看还是个未知数。

广汽菲克位于长沙的工厂,如果再早两年,或许还会有其他的新势力车企因为资质前来接盘,但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再次流拍的风险依然很大。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政策动向 # 现代 # 大众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