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至6日,本田与日产历时仅两个多月的合并谈判正式宣告破裂。
这一曾被寄予厚望的“日本车企联盟计划”,最终因双方在控制权、财务条件及战略定位上的根本分歧而搁浅,预计年销量超800万辆的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也因此告吹。
网上关于两者合并失败的解读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基于车企决策的宏观层面。但是在我看来,技术、市场和产品的高度同质化,才是本田和日产没有勇气突破重重阻碍的关键原因。
随着车市竞争的日趋白热化,车企(科技企业)之间各种形式的联盟也在悄然加速,比如大众和小鹏、奥迪和华为。
不过上述两组CP,都是前者强在传统造车,后者强在智驾智舱,双方的联盟可以在技术层面实现优势互补。
再来看本田和日产,同为车圈老炮儿,两者的技能树也大致相近。论混动,本田有i-MMD,日产有e-POWER;论驾驶辅助,本田有Honda SENSING,日产有ProPILOT;论新能源,除了日产的电池技术稍微拿得出手一点之外,其它的也乏善可陈。
假如两者真的合并,i-MMD和e-POWER到底该舍弃谁?驾驶辅助系统又该保留谁?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而电动车最需要的电池组件,没准还是要找中国企业采购。
接着再来看市场分布,本田和日产也有诸多相似之处。根据2024年的数据,本田全球销量380.7万辆,其中美国市场占比近40%,中国市场占比超20%,日本市场占比近18%;而日产全球销量334.9万辆,其中美国市场占比30%左右,中国市场占比近21%,日本市场占比约12%。
相近的市场分布虽然能降低对消费者的教育成本,但是销售渠道的重叠与整合也绝非易事。
在这方面,中国车企就显得精明许多。比如上汽集团通过收购MG,凭借后者的英系血统,成功打开了海外市场。
2024年,MG全球交付突破70万台,其中欧洲市场销售24万台,逆势增长5%。而MG3与MG4组成的MG纯电两厢车“双子星”月销突破10000台,MG3月销量跻身西班牙、墨西哥等市场TOP3,并成功入选希腊年度车型。
最后再来看产品,本田和日产也大相径庭,思域和轩逸、雅阁和天籁、CR-V和奇骏,主力车型打得难舍难分。
就连豪华品牌方面,讴歌和英菲尼迪也都主攻美国市场,定位和价位接近。如果本田和日产真的合并,这些又是难解的选择题。
再来看其它车企的整合案例,当初吉利上演了一出“蛇吞象”,通过收购沃尔沃补齐了自己在高端化方面的短板,同时也吸取了大量沃尔沃当时的先进技术。
后面出现的领克、极氪等,进一步划分了集团内部的品牌梯度,进而抢占更多的细分市场。
高度同质化的技术、市场和产品,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本田和日产合并失败的结局,不过我认为,这次合并失败对于两者来说,可能都是一件好事。
因为抱团取暖,也要取长补短,车企之间的整合就没有“负负得正”的说法。当然,有消息传出,日产汽车正寻求与美国科技企业的合作,这条路看着还有那么点希望。
相关车系
推荐
全新宝马X5路试曝光:内饰看齐iX系列,还有插混,或明年引进
车壹圈全新BMW M3 CS Touring发布
车算子按需选购,15万买混动SUV这三别错过
车生活TV2024年全球汽车集团销量榜发布,中国车企最给力
汽车网评进口车在中国加价销售的时代,卒!
图说汽车亚冬会今晚开幕!极氪官宣“致敬中国冠军”亚冬礼遇活动
第一车道一口价叠加三大核心部件终身质保,这家车企开年甩出“王炸”!
求是汽车奇瑞2025又曝不客气新作,星途揽月C-DM官图来袭锁定开年顶流
AUTO攻略中资大厂收购日产
后视镜里de未来10万选择很纠结,这两款车,究竟谁是你的心仪之选?
Report汽车满格进击,拔节生长,2024东风猛士站稳中国豪华新能源越野市场
Myautotime比亚迪 2024 年全球销量三冠王,彰显新能源汽车领军实力 !
极速车场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