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SU7碰撞爆燃,雷军回应了!小米:没拿到事故车,起火非因自燃
2025-04-02 10:27 1.1万次阅读

明镜pro

汽车工程师的汽车评测

铺天盖地的指责下,雷军也坐不住了。4月1日晚间,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回应安徽SU7事故。雷军表示,小米已经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30日赶赴了现场,并在31日配合警方调取并提交了小米掌握的车辆数据。由于事故还在调查,小米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雷军表示,“等到此时,我觉得我不应该再等了,我必须站出来,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同时,小米汽车官方微博也就此进行了回应,针对往上的热议的6大问题进行了回应。

这6大问题分别是:小米官方为什么不联系家属?事故车辆已经被拉回北京?事故发生时,路况和车速情况是什么样?车辆发生事故后为什么会起火?事故后,车门是否能打开?事故发生时,AEB等主动安全功能是否触发?

小米表示,3月31日,在警方指导下,曾尝试于4月1日下午与家属会面。截至此次答网友问发出时止,仍在等待会面通知。而截止目前,小米尚未接触到事故车辆。不过,小米否认车辆自燃,其表示“我们仅能确定,事故车起火并非部分网传的‘自燃’,推测系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而在车门是否能打开上,小米汽车表示由于尚未接触事故车辆,无法分析事故时车门是否可以打开。

而关于AEB,小米汽车表示,NOA提示「注意障碍」后已启动减速。约1秒后,驾驶员接管,NOA功能退出了。小米SU7 标准版有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括碰撞预警 (FCW) 和紧急制动 (AEB) 两个子功能,作用对象是车辆、行人、二轮车三类目标,其中AEB功能工作速度在 8-135km/h之间。这个功能和行业同配置的AEB功能类似,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

事件回顾:惨烈的事故

毫无疑问,小米SU7高速起火,最终导致三人死亡的事件让小米陷入造车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的事情。这起事件经过是这样的:


3月29日23:00左右,一辆小米SU7(后经证实为“标准版”车型)在G0321德上高速池祁段(祁门往枞阳方向)撞击中分带新泽西护栏后发生自燃。由于火势迅猛,三位相约一起到安徽池州参加第二天上午的招考考试的武汉某大学的大四女生,均未能被救出,不幸遇难。


图片

图源网络


在两天后的4月1日一大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已经在微信群中广为流传。根据流传的视频和图片来看,事故车辆在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另有被烧毁的车架图片显示,车头基本被撞毁。


在4月1日,有自称遇难者家属的网上发文称:“车主是我姐女儿,大四学生,车上还有两个女孩,大学同学,一起去安徽铜陵考公务员,第二天早上8点的考场,提前一晚去,由于高速修路,不幸发生事故,撞到护栏了,车头自燃,车窗和车门都被锁死,人出不来,都被活活烧死了。”由此,小米汽车高速事故燃爆瞬间登上热搜。


4月1日12时46分,小米公司发言人对此做出了回应。小米方面称,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


图片


据小米公布的官方说明: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时速116km/h),车辆在检测到前方施工路障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1秒后驾驶员接管后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最终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在通报中,小米汽车方面提到,驾驶者并非车主本人。小米方面表示。事故发生后,小米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警方调查并提交了车辆行驶数据,将会严格遵循调查结果,确保事件处理公开透明。此外,专项组也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


随后,小米汽车官方回应也登上热搜。随后,家属和网友也提出了几个疑问,这也是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



01



为何撞护栏后会自燃?


在小米汽车作出官方回复后,上述自称遇难者母亲在微博对上述回复中的“非车主本人驾驶”进行回应。其承认车主并非驾驶者,原因在于购车时其女儿还是学生,无法办理贷款,因此写了其男友的名字。


图片


与此同时,遇难者母亲还对小米汽车诸多方面提出疑问。“作为家属,我们质疑的点有很多,为什么车辆在撞到护栏后会自燃?为什么车门会锁?这都是我们家属的疑问,我们只想要一个说法,我们希望小米能够正面回应我们家属一下,不用躲躲藏藏,那个所谓的调查组,您到底在调查什么?为什么不联系我们家属也是我想问的。”其在博文中写道。


电池自燃是重要问题,毕竟雷军在小米SU7发布时,宣称小米的电池技术经过了包含碰撞、挤压、火烧在内的1050项安全标准测试,这些测试项目数是国家标准的20倍。在此前的发布会上,小米宣传其在电池技术上采用了电芯倒置技术实现向下泄压,该技术在极端情况下,将快速向下释放能量,最大程度保证乘员舱安全。


此次事故中的标准版车型用的电池没有倒置电芯技术(仅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高配版本电池有该功能)。据官方信息,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是弗迪电池或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尽管如此,《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图片


当然,电池目前无法避免碰撞后的自燃发生,即使电池电芯倒置,火势蔓延至车身也仅是时间长短问题。这也为动力电池安全再次敲响警钟。当然,目前小米官方否认了“自燃”一说,事故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不过,由于回应时间,在当下的舆论情境里,小米此举无疑显得有些“傲慢”的。无论是遇难者家属表明小米未与其联系,还是昨日坊间流传这一车祸的新闻是被小米“压”下的,都加深了这种感觉。在很多人眼中小米作为一家大公司,现在这种处理方式是滞后的。



02

仅2秒接管时间,低于国标10秒要求?


此次小米SU7事故还有两大核心疑问:车门无法打开与留给驾驶者的接管时间。

小米的官方回应目前仅公布了事故发生前后的行车数据,并未对网友对此次事故的一些质疑作出回复。从小米已经公布的行车数据来看,在当晚22:44:24,车辆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驾驶员在22:44:25进行接管;而事故在22:44:26-28发生,驾驶员接管到发生事故之间仅仅隔了2秒钟,整个过程持续时间也仅仅5秒钟。

图片

不算驾驶员接手后的时间,系统是在接管前一秒系统才提示“前方有障碍物”,这等于只给了驾驶员两秒钟。如此短的时间,驾驶者可能来不及作出正确判断,甚至由于紧张引发错误操作,从而引发更严重的事故。

有统计数据显示,高达72%的智能驾驶事故发生在系统发出接管提示后的短短两秒内。而德国全德汽车俱乐部的测试结果表明,驾驶员平均需要2.3秒才能完成有效接管,高速公路场景下这一时间甚至延长至2.6秒。如此短暂的反应时间,不仅使人类生理反应难以匹敌,更让“接管”成为安全设计中的致命漏洞。

另外根据此前发布的国标 GB/T 44721-2024《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对L3级及以上的ADS在监测到驾驶员离开驾驶位超过1s或安全带打开时发出介入请求,在接管要求发出10s后执行最小风险策略MRM,执行MRM时开启危险警告灯等。当然,这不是强制要求,但是国内车企基本上还是以此作为标准。

图片

此外,在行车辅助场景中,如果驾驶员的视线离开路面超过5秒或双手离开方向盘,系统将分阶段发出声光警报。如果驾驶员持续未响应,车辆将自动启动双闪,减速并停靠至应急车道。由此来看,宣传在智驾上进入第一梯队的小米汽车,似乎并不满足这类要求。

而在智驾中,关于AEB是否有效地发挥作用也成为焦点。从官方通报来看,事故车辆在碰撞前约2秒识别前方静止的障碍物,车辆在2秒内从116km/h降速至97km/h。其中,第一秒为NOA辅助驾驶状态,第二秒为人驾状态。那么,AEB作为智驾一部分,其能力也受到了关注。

而此次小米的回应是,小米AEB的功能和行业同配置的AEB功能类似,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如果按照事故通报,该车撞上水泥桩子,有没有发挥作用,可自行理解。


03

事故后车门是否锁死,无法顺利打开?


在此次事件中,另一个争议在于碰撞后车车门能否正常打开。对此,家属方面的说法是,事故发生后车门被锁死,无法正常打开。而小米在官方声明中,并未对此进行明确回复,目前的说法是还没有见到事故车。


法规对于事故发生后,车门把手弹开是有明确要求的。根据《GB 11551-2014汽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中的规定,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必须车辆不能上锁,如果是有自动落锁功能的车辆,则要求碰撞过程车辆要能实现自动解锁。这就是说,车辆在发生正面撞击事故后,车门不能处于锁止状态。


图片
不过国标对于车辆碰撞的时速要求不超过60km/h,以更高速度发生碰撞,车辆可能无法正常实现自动解锁。如果车门发生机械变形,即便已自动解锁,车门仍然可能无法打开。此外,如果车内提供电源的12V车载电源出现了断电或者是电压不足问题,也会导致车门无法解锁。因此,也有一些车企使用了双电源,提供冗余配置。

而此前小米官方在介绍车辆时曾表示,若遇到车辆断电车门锁死的情况,可尝试在车辆下方找到应急解锁。而在SU7用户手册中也提到,当全车上锁后,如车门内解锁按钮失效或遇紧急情况需要开启车门时,可以拉动车门内应急机械拉手,应急开启车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几乎很少用户对此有所了解——这不仅仅是小米一家的问题。

当然,对于家属所说的车门无法打开这一点,还需要警方进行详细调查后,给出一个明确的回复。目前,小米方面对于外界质疑公布的数据有限,与事故正在调查中有关,更多信息需要警方调查后,小米自己拿到事故车之后才能给出回复。至于产品是否有问题,仍需要等待现场完整数据才能还原事故细节。


图片


此次事件也再次以三人去世的生命代价敲响警钟,车企在宣传强调自动驾驶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向用户普及智能驾驶功能的边界和安全风险;而用户也应理性看待辅助驾驶功能,同时熟悉车辆应急操作(如机械拉手位置)等。当下的智能驾驶,还没有达到驾驶员能够脱手的程度,方向盘握在手里最安心。

但对小米而言,这也是一次相当棘手的考验。小米的整个成长,营销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雷军甚至也被称为是国内最为成功的营销大师。比如小米汽车,其几乎每一次动作都会连续登上几次热搜,让自己成为舆论的中心。但不论是谁,都不可能永远是流量的受益者。如果遭遇重大的产品事故,或者产品和宣传营销相左,即便是小米也会遭遇到舆论的反噬。

此外,还需要强调的是,汽车不是手机,尽管造车的门槛下降了很多,但是汽车依然应该是安全第一。

# 行业事件 # 小米汽车 # 小米SU7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