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致三死! 三个疑点待解
2025-04-02 10:47 9709次阅读

电驹

由一群资深汽车记者、工程师、新能源车粉丝打造,并有多位新能源车专家担任顾问。专注新能源车产品解析、市场动态、充电策略、圈子交流、行业咨询、政策解读等。

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在高速公路发生碰撞后车辆爆燃,造成3人身亡。从事故图片来看,整车基本已经全部被烧毁,只剩车架。

事发之后,有记者致电相关政府部门,接线工作人员回应称:“该起事故造成3人身亡,事故为单方面事故,系车辆单方面撞到护栏上,非车与车之间碰撞。市公安部门正在调查此事,具体情况需要等待警方公布,目前没有其他信息可以提供。”

小米官方回应:

4月1日下午,@小米公司发言人针对上述事件,发布了回应,并公布事件详情——

2025年3月29日22时44分,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行驶过程中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小米对此深感痛惜。

据初步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碰撞发生后,小米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非车主本人驾驶。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此后,警方随即抵达现场,全面介入调查事故。同时,小米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小组,于30日赶赴铜陵,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并于31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小米所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小米将继续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并严格遵循调查结果,确保事件处理公开透明。

同时,小米的专项组也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

小米将目前所知并提交给警方的信息,摘要公布如下:

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车速116km/h

3月29日 22:28:17 轻度分心报警

3月29日 22:36:48 NOA发出脱手预警提示“请手握方向盘”

3月29日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方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1%

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开度38%

3月29日 22:44:26-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车端Ecall触发

3月29日 22:44:39 车端Ecall接通,确认事故发生,并报警、呼叫120急救服务

3月29日 22:45:06 与车主取得联系,确认非车主驾驶

3月29日 22:47:15 调配120成功

3月29日 约23时许 120抵达现场

从小米官方公布的回应,有几个重点需要知道:

第一,从提示到碰撞只有两秒

从小米公布的时间线知道:驾驶员是夜晚22:27开启智驾。

22:44:24 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发出减速请求,并开始减速;

22:44:25 NOA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万向盘往左转角22.0625度,制动踏板升度31%;

22:44:26方向盘往右转角1.0625度,制动踏板升度38%;

22:44:26-28之间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根据小米官方的回应,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可以看到,从探测到障碍到车辆撞击,驾驶员只有不到2秒的反应时间。虽然车主在接受方向盘之后,有踩下刹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要知道,从110码刹车到70码速度,至少需要3-4s的时间,而70码才是一个勉强活命的速度。所以,短短两秒的时间,根本没法反应。

此外,让很多人好奇的是,为什么小米SU7直到障碍物的跟前,才发出警告,并提醒驾驶员接管,而不是更早发现危险,或进行AEB、变道躲避。

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我们知道,出事的小米SU7是标准版,只支持的小米智驾Pro,没有激光雷达。

它主要搭载了一枚英伟达Orin N芯片,采用以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为主的纯视觉方案,算力只有84TOPS;相比之下,小米SU7 Pro、Max版采用了双达Orin X芯片,算力可达508TOPS。并配有禾赛128线激光雷达,以及多个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一起组成的高阶智驾方案,

换言之,无论在反应能力,判断能力,还是处理能力上,标准版和其他版本有着很大的差距。

而且,小米SU7标准版的纯视觉方案,决定了它在低光环境下的效率会大幅降低,而当时本身就是夜晚,光线环境差,加上路况复杂,又是维修路段,系统的感知能力必然是会大幅度下滑。

所以,这次事故的发生,某种程度上是一切不利因素都叠加在了一起,最终导致系统只给到了驾驶员短短两秒的反应时间,造成了悲剧。

第二,为什么碰撞起火没有第一时间逃离?

事故发生后,有自称是遇难者家属的人士在视频平台发布消息称,小米SU7发生交通事故后发生爆燃,“车锁未解锁,无法打开车门逃生”。

而关于家长提出的提问,小米在回应里没有给出详细的申明。不过,据澎湃新闻报道,关于车门无法打开的问题,小米汽车客服工作人员表示,若遇到车辆断电车门锁死的情况,可尝试在车辆下方找到应急解锁,“车辆配备了机械把手,在断电的情况下也可以打开。”

小米汽车官网的SU7用户手册中有介绍“车内开启车门”的部分,手册称:“当全车上锁后,如车门内解锁按钮失效或遇紧急情况需要开启车门时,您可以拉动车门内应急机械拉手,应急开启车门。”

第三,为什么小米碰撞爆燃?

雷军在小米SU7发布会上,曾着重宣传了小米SU7的安全性,并且强调“安全无小事,安全高于一切。”

前不久,雷军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段视频:他站在小米汽车工厂的6楼天台,将一个涂了防弹图层的西瓜抛向地面。令人震惊的是,这颗西瓜落地后竟毫发无损,甚至还能弹起。

雷军解释称,西瓜表面涂有小米自主研发的“防弹涂层”,具备防穿刺、防撕裂、耐磨损等特性,堪称“坦克装甲级防护”,而小米的电池就喷涂的这些材料。

然而,“坦克装甲级防护”在面对不到100码车速的碰撞时,依旧发生了爆燃,这也让网友对小米SU7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雷军就知道营销,这算不算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呢?”

其实,碰撞起火一直是电车的难题。“电池不需要被撞坏,只需要有足够大的冲击就有可能起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宋健表示。

简单来说,不管是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当电池单体发生破裂或者结构变化,金属锂就会迅速与空气发生激烈的氧化反应,在短时间内产生热量内聚,进而引发爆燃或者爆炸。

但是,考虑到日常高速场景,厂家应该提高碰撞起火的标准,比如在发生140码以内碰撞时,电池应该保证不起火,不自燃。

事故过后,我们该如何反思?

实际上,现在各家车企推出的高阶智驾,还属于“辅助驾驶”的范畴。既然是属于“辅助驾驶”,那么人工接管就必不可少。

但我们看到,仍旧不少厂家在宣传自家智驾的时候,总会有“成熟”、“遥遥领先”等词汇,让用户对智驾产生高度的信任。所以,厂家再宣传智驾时候,不能过分夸大智驾,而是强调其“辅助”的概念。

另外,车辆AEB有没有启动?如果前方有障碍物,AEB会自动减速至刹停。那么小米AEB启动了吗?

3.29晚上的事故,4.1才曝光出来。从小米的信息来看,是驾驶员接管后出的事故。

但是,鉴于有的智驾车辆出事之后都会甩锅给驾驶员。最后的真相还要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数据,看清楚到底是车的原因还是人的原因。

电动汽车碰撞起火也不是小米一家的问题,是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但是雷军小米的营销太强了,可能更容易让消费者相信小米,却忽略了电动汽车的安全。

雷军在传播小米汽车的优势的时候,曾说小米的高速NOA媲美华为小鹏,今后别忘了提醒消费者安全驾驶。希望以此为鉴,从设计之初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

对消费者而言,始终牢记,智能驾驶只是辅助驾驶。驾驶员一定要手握方向盘,盯紧路况,随时准备接管。

# 造车新势力 # 小米汽车 # 小米SU7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