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人要给新能源汽车戴上“紧箍咒”了!
4月3日,工信部正式发布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彻底终结了行业对热失控风险的侥幸心态,标志着动力电池安全进入“零容忍”时代。
过去的五年是新能源汽车狂飙的五年,其渗透率从5%出头飙升到占据乘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但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新能源车起火事件依然频繁,尤其是近期发生的多起舆情事件,再度引发了公众的担忧情绪。
如此一来,车企能否尽快学会念动‘紧箍咒’,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关切。就像每当悟空行为不轨或心生傲慢,唐僧便念动咒语,紧箍便会发挥作用,孙悟空那颗易于失控的暴躁之心便得到了有效压制。
4月12日,也就是上述新国标发布后的第9天,广汽集团便在广汽科技日发布会上发布了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再次升级的弹匣电池技术成为最大亮点之一,主要表现在其实现了从电芯、电池包、整车等全电池系统性安全的新突破。
用不少业内人士的话说,这便是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实力和底蕴,多年的研发攻坚,支撑其能先人一步给动力电池安上“紧箍咒”,率先让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零自燃密码:弹匣电池开创系统性安全技术先河
在动力电池安全领域,系统性防护理念正如建筑抗震设计:真正的安全不是加固某个房间,而是从建筑结构、材料强度到逃生系统的全局防护。
埃安深谙此道,其首创的弹匣电池技术以系统性安全思维重构动力电池防护体系,通过1.0到2.0的迭代进化,持续刷新行业安全标准。
时间回到2021年3月10日,弹匣电池正式发布,并在此后实现了三元锂电池针刺试验的成功,这就是弹匣电池1.0时代。
凭借着超高耐热稳定、超强隔热、急速降温和全时管控这四大优势,埃安展现了何为动力电池安全性的系统性技术,即从电芯本征安全提升、到被动安全强化、再到主动安全防控的一整套安全技术。
在第一代弹匣电池发布两年之后,2023年3月30日,弹匣电池2.0枪击试验发布会技惊四座。时至今日,笔者依然能想起当初的震撼场景,弹匣电池整包在经受枪击之后,未发生起火和爆炸,且拆开电池外壳后,整体结构完整,顺利通过枪击试验。
而之所以能如此硬核,首先是超稳电极界面,弹匣电池2.0升级了纳米陶瓷材料、复合集流体材料,以及在电解液内加入耐氧化阻燃剂。其次是埃安与中国航天合作,开发了拥有隔热和相变吸热双重功能的阻热相变材料,并且弹匣电池2.0还在电芯的顶部和底部布置了双层冷却系统,同时还创造性地为每一块电芯配备了一套灭火系统,从而做到了三只电芯失控不蔓延,首个电池系统枪击不起火,隔热性能提升40%。
当行业还在讨论如何"治疗"电池热失控时,弹匣电池技术已进化到"预防-控制-阻断"的全周期安全防护阶段,这或许就是动力电池安全进化的终极答案。
全域安全免疫:弹匣电池三级防护革命
当行业普遍遵循"材料改良-结构防护-热管理"的基础框架时,埃安弹匣电池通过三级安全免疫体系的系统性构建,实现了从微观电芯到整车架构的全域安全跃迁,为动力电池安全树立了全新范式。
突破传统电芯"被动防御"的技术桎梏,埃安开创了本征安全电芯的底层创新。通过纳米级复合正极材料与自修复电解液的协同作用,构建起电芯的分子级安全防线。
不妨看这组数据,埃安首创的高本征安全电芯设计,能做到电芯5针穿刺不起火、超180°扭转不起火不冒烟,从材料源头避免电芯故障。
需要指出的是,埃安构建的智慧共生防护体系,重新定义了电池系统安全标准。
具体表现在埃安创新性引入双面速冷架构,让冷却液与电芯上下表面直接接触,实现更高效的热管理;还有防护舱的“蜂巢思维”,电池包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防护舱,且每一个舱位之间都加入隔热材料和吸热材料,防止热蔓延,阻断连锁反应;以及弹匣云系统的“先知”能力,行业现有BMS多侧重于实时监控,而埃安的云端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可提前30天预测内短路风险。
在整车安全维度,埃安实现了整车安全从“机械防护”到“系统免疫”。表现在整车集成层面,行业普遍采用“加强防护框架+碰撞吸能”的被动策略,而埃安提出了更超前的理念:让电池包成为车身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埃安弹匣电池通过材料基因、智能防御、架构重构的三重革命,不仅重新划定了行业安全基准,更开启了新能源汽车安全发展的新纪元。在这个电动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这种全域安全理念的突破,正为行业树立起值得攀登的新标杆。
自研自产硬实力:埃安弹匣电池打赢技术攻坚战
极致的电池安全,为什么只有少数车企或电池企业能做到?我们要理解这个课题的复杂程度远超公众想象。对于工程师而言,这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芭蕾——既要突破能量密度的极限,又要守住安全的生命线。
核心难点首先来自电芯的脆弱性。由数千个单体电芯组成的电池包,即使99%的电芯达标,只要一个失控就可能引发"火烧连营"。
多维度的安全挑战更令问题复杂化。机械碰撞、电气短路、热管理失效、BMS监控盲区等环节,每个都可能成为阿喀琉斯之踵。以电池管理系统为例,当温度异常时,BMS需要在毫秒级完成诊断、预警和降温处理,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迟都可能引发灾难。
更深层的矛盾来自"不可能三角"的平衡。能量密度、成本控制、安全冗余这三重目标相互制约,迫使车企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打破桎梏。从材料体系革新到结构创新,从智能监控算法到热管理技术,每个突破都需要深厚的技术积淀。
这场安全攻坚战没有捷径可走。
埃安是全球极少数具备电池全栈自研能力的企业,通过因湃电池工厂在电化学、材料科学、系统工程等维度构建完整的技术护城河。搭载超100万辆、安全行驶超480亿公里、0起火0自燃,就是埃安始终坚持拔高安全底线的最好注解。
【结语】当行业还在为“紧箍咒”新国标焦虑时,埃安已凭借弹匣电池的再升级,将安全标准推向了新维度。其核心启示在于:动力电池安全没有捷径,唯有以系统性思维贯穿研发、以用户需求驱动创新,才能真正构筑起值得信赖的防线。
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安全将成为淘汰赛的关键指标。而埃安弹匣电池的“三重结界”,或许正在为行业写下新的安全范式。
推荐
沃尔沃全新XC90上市:安全旗舰的革新
新车新技术GT天津海港遇见昊铂HL:这辆“陆地游艇”不只豪华,还挺聪明?
爱玩儿车EverCar地平线,中国的英伟达?
线外邦长安Lumin 2025款香沁款&蜜沁款焕新上市 ,打响A00纯电价值战!
新车新技术GT捷达亮相第十届吉大杏花节,解锁美好生活新旅程
有事郝说博泽创新方案为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卓越“内核”
车闻天下13.98万起售,上汽大通G50插混版正式济南上市
车界亮点APSEZ收购NQXT Australia
车闻天下从“心动”到“心碎崩溃”,起亚狮铂拓界到底怎么了?
律驰驾道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正式发布 !
一鹿有车七座家用车上汽大通 大家9:长续航+大空间,真·为多口之家量身定制
车市盘点特斯拉推迟廉价版Model Y的生产计划
MOTO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