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一周股评|芯片股全线暴跌,极氪以“退市”回归一个吉利
2025-05-10 12:01 6032次阅读

BusinessCars

BusinessCars是一家由沪上多名优质媒体人共同创办的自媒体平台。立志于用温暖而直指人心的文字,洞见、思考、解读,做一个小而美的冷静汽车行业观察者。

5月9日收盘,让股民并不太好的心情又大起大落起,来一句话形容便是,“全天震荡调整”,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沪指跌0.26%,深成指跌0.84%。

其中,创业板指跌1%;半导体、互联网、地产板块领跌,华虹公司跌超10%,首都在线、中芯国际、华夏幸福跌超4%。债市方面,国债期货午后集体转跌。

有涨的吗?

盘面上,个股跌多涨少,全市场超4000只个股下跌。板块方面,银行股逆势走强,建设银行、江苏银行等盘中再创历史新高。电力股走高,晋控电力涨停,华电辽能涨超9%,ST板块活跃,ST雪发等20余股涨停。

在涨跌之间,今天主要来说两支股票。

一支是全线暴跌的芯片股,可以说砸穿A股大盘的元凶。而且,越是行业里的龙头企业,砸盘砸得越狠。

跌得最很的是华虹公司,A股跌10.58%,港股跌12.20%。华虹公司是全球第六大晶圆代工厂商,中国大陆第二大晶圆代工企业,在成熟制程和特色工艺方面实力强劲。而且,作为全球功率器件代工产能第一的企业,华虹公司拥有唯一的8英寸和12英寸混合产线能力,在功率半导体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中芯国际开盘也下挫,A股跌4.37%,港股跌6.87%。中芯国际是国内第一、世界第四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龙头企业,拥有先进的工艺制造能力、产能优势和服务配套,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基本上所有的半导体股都出现了大幅下跌。据消息层面,华虹公司和中芯国际暴跌的一个原因在于,两大芯片代工巨头遭大基金减持。

一季度,俗称“大基金”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孙公司鑫芯(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减持中芯国际、华虹公司6597.72万股、633.3万股;此外,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大幅减持华虹公司1237.96万股。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财报的不理想。华虹公司是增收不增利,净利大降89.73%。中芯国际本季度晶圆出货量环比增长15.1%,而产品均价却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主要由于公司本季度8寸晶圆出货增加,结构性带动产品均价的回落。

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在5月9日的一季度业绩会上表示,由于工厂生产性波动,今年一季度后半期平均销售单价下降,导致收入未能达到业绩预期,这一影响将会延续到二季度。

“市场方面,下游需求与竞争格局基本延续2024年下半年以来的走势。但随着近期国际环境和相关政策的变化,整个半导体行业在客户需求、采购成本、产业链格局等方面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当前经营上面临压力,如果后续仍不调整去年资本支出计划,毛利率将难以得到明显提升。中芯国际也给出指引,季度收入环比下降4%至下降6%,毛利率介于18%至20%的范围内。

可以说,大基金连续减持、业绩指引悲观叠加,半导体行业正面临严峻考验。

当然,受到考验的除了半导体行业,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落地,汽车板块也遭到了一些冲击。近日,包括宝马、福特在内的多家欧美车企相继发布季度财报,其中普遍提及贸易关税政策可能对企业未来业绩产生的负面影响。

这个负面影响,一句话,“巨额利润被关税抹去。”据《纽约时报》报道,福特汽车5日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可能会导致其2025年的税前利润下降约15亿美元。

福特同日还宣布,撤回其早些时候发布的2025全年业绩预期。丰田汽车也预计,受美国政府一系列关税政策拖累,2025财年净利润将同比萎缩34.9%。

在大部分欧美车企称因关税而无法展望未来业绩之时,在美股上市一年的极氪做出了一个决定,“打算从纽交所退市,回归吉利怀抱。”

2024年5月10日,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连续三次敲响美国纽交所大钟,带领极氪成为美股最快上市造车新势力。这条路,特斯拉走了7年,小鹏6年,理想5年,蔚来4年,极氪用了3年零1个月。

“37个月,极氪刷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从发布到在美上市的最快纪录。”安聪慧表示,极氪的IPO并不只考虑估值,而是基于长期主义的战略规划,美股上市有助于极氪实现更透明的全球化管理,参与到全球竞争之中。

差不多一年时间,这家有着“最快美股上市”汽车品牌,或将被私有化退市。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发行全部股份。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吉利汽车与极氪实现完全合并,极氪将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公告发布当日,极氪股价涨幅高达11.51%,报收每股25.19美元。极氪上市开盘价为26美元,股价最高点为每股33美元。吉利汽车对极氪的建议购买价为每股2.566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这一报价是极氪最近一个交易日价格溢价13.6%,较最近30个交易日平均交易价格溢价20%。

以私有化退市的原因,外界猜测有两个。

一个是,极氪估值比较低。

据招股书显示,极氪上市时,实际募资仅4.41亿美元,其中吉利汽车一口气认购了2.7亿美金,贡献几乎70%的融资额。此外,截至私有化公告前,极氪股价仅22.59美元,市值57.4亿美元,并没有达到当时极氪的融资预期,甚至市值远低于吉利这些年对极氪的投入。

退市,也是一种及时止损。

另一个是,落实《台州宣言》。

吉利控股集团回应称,此举是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协同的重要步骤,将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此外,吉利汽车还在公告中称,已经请求极氪予以配合,就私有化建议进行商业、法律、财务及会计方面的尽职调查,吉利汽车将与极氪进一步磋商,以协定具体条款及订立最终协议。

2024年9月,吉利宣布《台州宣言》,拉开了战略聚焦和整合大幕,随后旗下几何、银河、极氪、领克等迅速进入调整期。

2025年2月14日,极氪、吉利汽车分别发布公告,宣布极氪完成领克收购及注资事项,以51%股份正式控股领克。极氪科技集团也同时宣告成立,旗下包含极氪汽车和领克汽车两个品牌。

极氪与领克的合并,更是创下三个月股权交割的行业纪录。据了解,极氪与领克战略整合后,预计研发投入节省10%—20%,研发费用率由11%降至6%。

李书福5月7日强调,要“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之所以进行深度整合,还是因为销量增长乏力。据极氪科技集团最新销量数据,极氪品牌4月销量13727辆,同比下滑近15%,环比下滑11%。

极氪品牌此前公布的2025年销量目标是32万辆,今年前4个月,累计销量为5.5万辆。时间进度已走过了三分之一,极氪需要加快脚步。所以,极氪合并回归吉利体系,从内部协同发展比独立运作好处更大。

2024年9月1日吉利在《台州宣言》就曾提到,要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此次,吉利汽车提及收购极氪的原因也表示为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私有化后的极氪,能够摆脱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干扰,实现更为灵活的效率运作。

毕竟,李书福也强调了,“回归一个吉利,是为了更坚定地走向全球。”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吉利汽车 # 领克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