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谁是最懂中国的合资品牌?| 上海车展观察
2025-05-13 12:47 3790次阅读

智驾网

科技视角、极客精神,智驾传媒是拥有智能汽车网(AutoR.com.cn)、《AutoR智驾》、微信平台(zhinengqiche)和智能汽车展会的全媒体平台。R是Robot一词的缩写,AutoR意指智能汽车。

「我们的本土开发团队跟通用有一个共识——在中国一定要开发中国本土的东西,我们根据中国用户需求定义自己的产品。」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在上海车展期间如此表示。

文丨智驾网 零酱

编辑丨雨来

在中美共同发布历史性声明的今天,我们先回忆一段往事。

那是47年之前,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同一年,1978年,是来自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时任董事长墨菲率领代表团来华,首次提出了「合资经营」的概念。

1983年,国内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正式成立,国内汽车开始引入「以市场换技术」概念。

1994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了以轿车为主的汽车发展方向,首次提出鼓励汽车消费,允许私人购车,对合资产品有了明确的国产化要求等。

政策发布后,包括江铃福特、上汽通用、广汽本田等在内的一大批合资车企密集出现。自此,我国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基本格局确立。

在一系列合资企业的推动下,诸多国际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进入国内,逐渐帮助我国建立了完整的供应商体系,这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但伴随着国内自主品牌的崛起和汽车新能源大潮,合资与自主在国内汽车市场逐渐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

2023年,自主品牌市占率首次超越合资,并一路走高,合资的市场份在2024年被压缩至36.8%。数据显示,去年除一汽丰田实现5.9%的微增长外,其他合资车企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有的销量下滑甚至超过50%。

汽车集团们曾经的现金奶牛们为了摆脱尾大不掉的尴尬,纷纷喊出「家在中国」、「在中国、为中国」,甚至「在中国、为全球」的口号。

2025年的上海车展,被称为合资品牌的反击之战,也是其中国战略调整两年来的成果展示之战。

那么在同样被称为历史性的上海车展上,谁的反击战打得最响,谁又是最懂中国的合资品牌呢?

01.
一口价治标、融合架构治本

2025年年初,上任小半年总经理卢晓在的媒体沟通会上将2024年称之为上汽通用发展史上最难过的一年。

在行业内卷、合资份额下滑的影响下,2024年上半年,上汽通用销量仅22.56万辆。同比下滑近半的销量成为压在整个管理团队肩上的巨大负累。

彼时的卢晓,将上汽通用的困局总结为三个原因:

1.当期经营的挑战:2023年上汽通用设定了过高的经营目标,导致2024上半年库存高企,而不得不主动控制批发量,直接影响了短期利润表现;

2.转型的阵痛:为加快电动化、智能化,上汽通用近些年投入了700亿元,却尚未产生规模性的经营收入,影响了盈利能力;

3.技术与营销的脱节:上汽通用多年在产品技术、营销模式及运营效率等方面都与市场竞争节奏和用户需求产生了脱节。

「2023年,上汽通用推出超15款产品,但可能未达到消费者预期,因此反响有限」。

上汽通用急需一剂回血良方。

「我们心里是非常清楚的,是没有退路可言的,上汽通用汽车上下都憋着一股劲。」

总经理卢晓、副总经理薛海涛在上任伊始祭出的第一个大招是,一口价。

在传统燃油车的定价逻辑中,各大品牌官方发布一个指导价格,4S店再根据销售政在不同区域制定各种优惠价格。

而所谓「一口价」,就是全国定价统一,价格透明,不分地域、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只要是官方渠道购车,价格都一样,消灭销售终端的信息差。

「从用户的视角来看,‘一口价’让全国各地的价格统一透明,有利于减少消费者的比价焦虑和时间成本,让消费者更专注于产品和品质本身。」

上汽通用全面拥抱「一口价」,既是对现今购车市场用户心理的尊重,更是对曾经卖方主导的购车模式的改革。

在这一销售政策下,上汽通用一边密集升级换代主力新车,一边加速消化20万台库存。最终,上汽通用以67.3万台的全年销量收官,虽距预期以及上一年仍有差距,但从趋势来看,下半年走出了一条「反弹」曲线。其中在12月回升至7.3万台;全年新能源销量也突破10.5万台,同比增长56%。

这一态势也延续到2025年。第一季度,上汽通用汽车终端销量达到12.9万辆。

不仅如此,一口价政策也并没有让上汽通用陷入亏本赚吆喝的漩涡,卢晓透露:

「财报显示过去一两年我们在降本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技术降本,这块上汽通用也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使得上汽通用的经营利润连续两个季度为正,公司健康度已经回到正常运营水平,表现完全符合甚至超越董事会的预期。

一口价政策完美完成了止血贴的作用,可以进入下一疗程了。

4月21日晚,别克发布「逍遥」超级融合架构,这是继一口价后,卢、薛二人对上汽通用的另一项改革,也是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出身的卢晓在从研发岗位转向整车管理岗位后给出的「治本」方案。

曾经参与首个国内主导整车架构Gem打造的卢晓回到了他熟悉的阵地。

在发布会现场,卢晓将「逍遥」超级融合架构的优势总结为「三个三」:即可同时覆盖轿车、SUV、MPV三种车身结构;支持前驱、后驱、四驱三种动力模式;兼容纯电、插混、增程三种驱动形式。

此外,该架构还会将「神经系统」,即电子电气架构进行融合。用上汽通用汽车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曾瑜的话介绍,现在车上越来越多的部件不是传统的铁疙瘩,而是被各种各样的电控单元所控制着,能够应对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表现。融合「神经单元」,逍遥架构能够创造1800余种原子服务。

「这种模块化设计显著降低了单款车型的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并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按照别克的规划,未来12个月,别克将推出6款基于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的全新新能源车型,另外,凯迪拉克的插混以及其他种类的新能源车产品也在开发中,更多凯迪拉克的新能源车型会在2026年面世,新产品将配备更先进的辅助驾驶技术,以及新一代座舱。

到2026年,上汽通用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占比会达到50%以上,到2027年甚至达到60%。

而从2025年开始,上汽通用新车型的产品定义都已由上汽通用和泛亚自己主导,100%围绕中国客户需求展开。

同时,上汽通用汽车所有车型的数字化功能,100%由上汽通用本土的软件及数字化中心进行开发。这是合资车企获得的首个产品开发主导权,上汽通用泛亚研发中心的实力是承接这一主导权的基础。

「我们的本土开发团队跟通用有一个共识——在中国一定要开发中国本土的东西,我们根据中国用户需求定义自己的产品。」

为了追赶新势力智驾、智舱的水平和能力,「逍遥」超级融合架构与Momenta进行合作,在今年要全面部署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

三年前,Momenta派驻了数百名工程师,到上汽通用总部附近驻场办公,如今,别克将全面部署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有路就能开,有位就能停」。

「接下来,所有开发都是在中国为中国,甚至为全球。」

在卢晓看来,上汽通用就是中国内核,代表中国实力,有能力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电动化、智能化、高价值化的产品。

「上汽通用将成为最懂中国的合资品牌。」

02.
别克,用高端搏利润

与「逍遥」超级融合架构同日发布的,还有别克基于该架构打造的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

与国内众多意图「冲高」的品牌不同,别克属于回归初心。

1998年12月17日,别克首款车型「新世纪」轿车在浦东金桥新落成的工厂下线;1999年4月通过40%国产化鉴定,别克新世纪开始批量生产。

当时新车的定位是「中国汽车市场上首款国产豪华轿车」,但考虑到28.8万到36.9万的裸车价,这基本算是一个个北京60平米小两居的新房奔跑在大街小巷。

在新世纪之后,别克陆续推出包括GL8、君威、君越、林荫大道等车型,基本确立了商用高端的形象。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需要尽快拉高市占率的别克在燃油车市场推出了现象级车型别克英朗,而在新能源市场则陆续发布了「微蓝Velite」品牌和基于通用奥特能纯电平台的ELECTRA E5和E4。

但在赢得大量用户的同时,也让高性价比的标签逐渐替代了品牌早期的商务高端调性。

有的帽子,一但摘下再想戴回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近些年, 别克在君越、GL8、昂科旗、昂科威Plus上面推出了艾维亚版本,正是着力回归高端的举措之一。

上述车型推高了别克品牌的成交价,这给上汽通用在此时推出高端子品牌吃下了定心丸。

面对媒体,薛海涛算了一笔账:

「市场有一个指数叫ATP(平均成交价),今年一季度别克的平均成交价已经到了21万,比去年拉升了差不多5万块钱。凯迪拉克的平均成交价在27到28万。

「我们内部讲别克已经变成了一个‘豪华品牌’,因为大部分BBA成交价也差不多在这个区间层面上。

这让别克有能力跳出新能源市场的价格参数互卷,以新品牌的形式为客户群体提供高价值的平台和产品。

「这是一件好事。」

另外一个有些俗气的原因是,高端产品必将带来更实在的利润,上汽通用并不回避这一现实。

未来12个月会有6辆至境新能源车型陆续投放市场。这些新能源产品的目标肯定都是盈利的,而且都会加持新一代的智舱、辅助驾驶技术。

「过往,别克的新能源车是亏本赚吆喝。如今,我们不会再做亏本的生意。」

在「至境」子品牌发布后,上汽通用再次明确了旗下品牌的定位:

别克标签为「品质、安全、舒适、静音」;

凯迪拉克坚持豪华基因,纯电车型LYRIQ-V将于9月上市,主打运动操控。  

至于雪佛兰品牌,将在年内融入别克销售渠道, 依然给雪佛兰的用户提供购车、买车和服务的机会。

薛海涛回应这一决策称:

「可以大大降低经销商的运营成本,依然是从成本和效率角度考虑问题。」

对了,逍遥架构和至境品牌的首款新车,是百万级超豪华新能源MPV——「世家」。

不得不说,这很别克。

03.
要保留8款燃油车

在上汽通用的计划中,2027年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占比要达到60%。

而在此基础上,卢晓表态,不会放弃燃油车,会坚定地在2027年保留8个左右的燃油车型。

在卢晓看来,目前中国消费者之所以认可插混、增程的原因,正是因为这类产品做到了智能化和里程焦虑的平衡。且中国市场跟其他地域辽阔的市场有很多相通性,也有很多北方寒冷的市场,很多山区,以及燃油车爱好者。

这意味着如果后续燃油车做到了「油电同智」,在未来肯定还是有市场的。

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王晨东表示,从准备电子架构的角度,包括智舱、辅助驾驶智能化的角度,上汽通用对于燃油车都有很多的部署。另外,关于OTA升级在智能化的电动车上是司空见惯的,但在燃油车的软件升级方面,上汽通用也一直在做。

「我们预计到2027年,燃油车至少还有25%以上的市场份额。那时候,有发动机、有变速箱能力的企业,它的竞争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04.
上汽的「两个一手 」

2024年,对于所有的合资品牌,大概都是不好过的。而如果把这句话范化到集团层面,应该也说得通:2024年,上汽连续18年的销冠神话被比亚迪终结,其连续7年的海外市场销量冠军也被奇瑞汽车抢走。

同样拥有两家合资品牌的广汽集团则出现了20年来首次亏损。

在2025年开年,广汽在三年番禺计划的基础上提出要「稳合资、强自主、拓生态」。

这与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在车展前夕举行的「上汽之夜」上提出的「两个一手」内容大体相当:

一手继续与用户同行,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

一手继续与大众、通用等合资伙伴共创,同时与华为、魔门塔(Momenta)、地平线、字节跳动等跨界伙伴合力打造产业新生态,让全球顶尖技术加速落地应用。

在2024年年底,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延长合营合同协议,将上汽大众的合资合营期延长至2040年。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有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

在今年4月7日,上汽集团与通用公司在股东会上对上汽通用的未来发展表示了肯定,具体续约谈判正在进行中。

合资退坡的处境并没有打击股东双方的信息,反而有些越挫越勇的勇气。

在「连滚带爬」的追赶中,2025年一季度,上汽集团整车批售94.5万辆,同比增长13.3%。其中,新能源车销售27.3万辆,同比增长近30%,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提升至63.6%。

更重要的是,今年3月,上汽集团凭借38.57万辆的销量超越比亚迪重回第一,其中新能源车贡献12.57万辆,同比增长48.22%。

很明显,成效已现。

写在最后:

如果将合资品牌的发展看作是算术题,那曾经的以市场换技术可以看做是1+0时代,显然,巨大的中国市场给彼时的「新兴企业」带来了>1的成果和利润。

但过于依赖外方稳妥却相对滞后的产品定义能力和市场判断力,让合资品牌在近五年陷入了0.5+0.5的瓶颈期。

好在现在包括上汽通用在内的多家合资品牌正在迅速醒来,就像卢晓所说:

「合资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利用股东双方的力量」。

谁融合做得好,谁才能推出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解决方案,也才能获得1+1>2的回报。

# 行业解读 # 别克 # 凯迪拉克 # IQ锐歌(海外) # 新世纪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