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雷炸了
2025-05-13 12:48 1387次阅读

后视镜里de未来

汽车行业观察,汽车数据分析

在知名汽车大佬久未露面的谣传中,在又一家豪华品牌资金链紧张到付不起供应商货款的争吵中,在阿维塔没有邀请到马斯克参与风洞测试的自说自话中,中国汽车行业的闷雷响了。

2025年5月7日。造车新势力半夜开腔对争议不断的问题做出回应,发文的全称是《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厂家的主旨是来解疑答惑的,居然被洗成了道歉或者致歉,习惯性生出「赢麻了」的自豪感。看来,是真把自己当成主宾了。这要是坐到山东人的酒桌上,得先自罚三杯。

中国的汽车买家要是不开着1500匹马力的车上路,真是对不起百十来斤的肉了,对速度的追求都变成了信仰。所以,当事先没有与用户进行沟通,车辆突然新增「排位模式」解锁条件的设置后,他们就闹腾起来了。


1.jpg


群情汹汹之下,厂家终于站出来了。新势力承认这种做法的确给用户造成了困扰,压根没有提及这可能违反相关法规的事儿。其更多的文字是用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还是为了买家的安全考虑,只是没有做好事前的沟通。

买家没有深刻领悟卖家的良苦用心,倒是找起卖家的不是,这样的误会实在令人遗憾。看在要继续做买卖的份儿上,厂家才用了「深表歉意」的说辞。这算不算正式的道歉,双方都各取所需。

这样的解释,让官家媒体在做二次延伸与定性解释的时候,都会很为难:

超大马力可能威胁驾驶和道路安全,限制马力输出又要背负货不对板、违反契约精神的「骂名」,两难之间,企业难怪会进退失据。

如彼拘谨的文字表达,在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争议上得到了更大面积的使用。对着新车上市发布会上说法下单的用户,出现开孔功能失效的问题,原因在于厂家对外宣讲的时候,表达不够清晰,或者说是买家的理解能力没有与厂家同频。

这个版本的车型,模仿了赛车版的样子,同时部分的具备相关功能。对于由买卖双方理解能力差别带来产生的疑问,卖方同样「深表歉意」: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在满足复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还提供了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

这些说法,很能显示执笔人的文字掌控能力。很快它就变成了同等水准的表达:提供了情绪价值,欠缺了实用价值;满足了审美需求,丢失了物理需求;说明了造型升级,忘记了功能升级。这些花哨的方块字,刻意掩盖了最明显的事实:

它是银样镴枪头般的摆设。

在中看不中用的存在下,还有更深层的遮掩。

网友用鼓风机对着车辆进气口吹风,而风道上的纸巾并没有被吹起来,于是问题被发现了。进而更多的用户对此进行了测试,把这个窟窿捅大了。一个非常专业的技术问题,被民间智慧瞬间揭穿,这届用户真够刁钻,自带专业工程师的洞察与测试能力。

售价4.2万元的碳纤维前舱盖选装配置的真实作用,在进一步被挖掘。厂家宣称的散热与部分散热功能,具体所指就成了关键。新势力在介绍其三电机的布局时称,1个电机位于车辆的前桥,2个电机位于车辆的后桥。换言之,它们并没有分布在车辆的机舱里。没有了这个散热的需求,它的存在只能留给眼球了。

2.jpg

所以,用2万积分转移车辆工程问题,才是重中之重。

2025年5月8日。这家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该车量产版的车型正在挑战纽北赛道。它仍在沿着之前的道路进发,并没有本质的改变。这条道的尽头,一定会揭开碳纤维前舱盖的秘密:

炸过的雷,还会再炸一次。

在超过百年的汽车商业史上,这个行当里从来没有神一般的存在,除了那些已经摆到供桌上的。始终游走在能力极限与监管边缘的整车制造商,结局是注定的。

曾经扬言要干掉传统汽车制造商的Tucker汽车,先倒在成堆的问题车辆上,这起悲剧发生在1948年的美国。

# 行业事件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