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比全球方案更好,宝马牵手MMT,很快就能打平华为智驾?
2025-07-15 13:31 1837次阅读

路咖汽车

我们要做宇宙最性感的汽车视频,带你轻松涨姿势,根本停不下来!


高度保密了一周的时间,宝马释放了中国的大新闻。

7月上旬,宝马即将有大动作的消息开始传出,但保密级别极高。业内猜测,这可能会涉及智驾辅助技术,而且绝不是小打小闹的简单升级到L2+级,或者是主动领航,哪怕是城区主动领航辅助都不够格。

因为,现在是宝马非常关键的一个时间点,Neue Klasse新世代车型马上会在2025IAA慕尼黑车展上进行全球首发,而中国国产的版本,也十分接近了临门一脚的状态。


对于新世代车型,即便是受到本土品牌耳濡目染尝试改变认知的中国消费者,是期待的。资本市场和全球市场更是盯紧了宝马,很多机构都给出了“买入”评级。这在如今的全球经济环境里,好评率十分醒目。

而更重要的还有一点,就在7月上旬,宝马正在做出对智驾辅助系统,尤其是自动驾驶战略的重大转型。


据Autoblog的Paul Horrell报道,宝马在调整L3级自动驾驶原有的商业化规划。

这种反差感,与如今的主流认知有所不同。譬如在中美AI技术的竞赛中,都已经笃定在2025年All in L3级自动驾驶,参与者包括华为、特斯拉、广汽、吉利、理想、小鹏等。

和MMT合作,宝马给出全球最好方案?

不必过多铺垫,让我们拆分一下宝马在中国的最新动作是什么。7月15日,宝马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关键信息包括:中国专属深度定制系统、覆盖高速和城区、支持全场景和点到点、融入宝马20余年的技术储备、宝马DNA等。

而全文中最重要的一个描述是,“迈入第一梯队”。


毫无疑问,仅从字面表述上看,这大概率会引发中国车市竞争状态的再次洗牌。因为,从技术上进行拆解,宝马是全球TOP3拿下L3级自动驾驶国际认证的企业;再从商业模式上拆解,和Momenta的合作,是与业内现有案例有较大差异的;最后是结合其全球最新方案来看,中国方案应该是能力最突出的一个版本。


于是,有了这些特征之后,显然会很快改变它目前在豪华车市场的竞争状态。在中国市场,近几年华为鸿蒙智行的崛起极快,靠着突出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改变了很多人的认知。

所以,宝马如今的发力,迈入第一梯队,后续避不开和必须要回答的那个第一性问题就是,“二者的能力会相差多少?”


但,好就好在,华为和宝马也是深度合作关系。按照它100余年的发展历程和做事风格来看,属于开门做生意、笑脸相应的典范,也因此,很多竞争和宣发方面会十分理性。


从关键点来看,眼前和Momenta的合作,是与现有案例有所不同的。现有的合作案例中,Momenta手握很多成功案例,包括广汽传祺S7、东风日产N7、一汽丰田、奇瑞风云A9L、比亚迪的天神之眼A与B、与智己汽车的战略合作,以及眼前最新的宝马。


从产品的量级来看,除了比亚迪的天神之眼A、天神之眼B之外,其他都是20万元以内的家用案例落地。按照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宝马的新世代车型会在2025年年内进入市场,外界猜测其起售价格可能在25-30万元级别,是宝马的核心基本盘价格带。而更高的价格,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好的体验和技术进行支撑,否则以现有的市场竞争状态来看,很容易会被反噬。例如,奔驰和Momenta的合作成果最早计划会在2025年4月落地,最新的消息是,奔驰的标准非常之高,所以Momenta还在打磨。


而宝马和MMT的新一轮合作,也会是如此,甚至更快。因为在智能驾驶辅助的技术应用上,宝马的激进程度长期以来高于奔驰,比如在2019年,宝马就已经在市面销售的车型里给到了,可以选装60km/h时速以内允许驾驶员解放双手的技术能力(5AU)。


对比市面现有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能力,宝马只是一直没有做主动领航。简言之,宝马的验收标准高、是此类技术的专家、不缺资金注入,这就会倒逼Momenta卷起来。

所以,本质上,这并不是一段式、大模型的争斗,而是体验的争斗。而这种逻辑也就决定了,国内的新方案,大概率是全球最突出的宝马方案。

距离华为很近,甚至细节超越?

实际上,现有的技术结构是,宝马是主导者和思考者、MMT是执行者和建议者。

另外,再基于对其全球战略事实性变更的分析,就能回答一个问题“对上目前领先的智驾,会怎么样?”


最新的观点是,宝马正在基于superbrains超级大脑、现有20倍以上的算力,重构自己的技术能力。海外最新的思考是,推动合作驾驶。


有几个关键的信息点是,基于现有的全球法规,如果人类驾驶得当,系统不会进行“保姆式”的操控,但如果人类似乎心不在焉,它们就会介入。比如,如果驾驶员的视线集中在路面上,并在弯道上以平滑的路线行驶,即使是车辆越过了道路中心的虚线,方向盘也不会把双手推回车道。不打转向灯就变道?只要驾驶员查看了后视镜,系统就不会过多干扰。如果停放的车辆挡住了你的车道,它会轻柔地刹车并绕过它,而不是慌乱刹车并拉响警报。


这意味着,宝马将尽力在当前法规的基础上,打磨细节和上限。很显然,这也将与业内目前主流在卷的L3级自动驾驶之间,产生出发点的不同。

尽管当前对L3级自动驾驶的需求十分热烈,但客观来看,它的权责界定如今是世界级难题,还没有谁能给到妥善的处理。


先是,因为系统接管和人类接管之间边界非常不清晰,交替使用之下,如果发生事故,责任谁来承担;

再是,如果是人类接管发生事故,该如何在法律的角度上证明,驾驶员未对突发情况做出响应;


然后是,L3级的可靠性,面临问题。譬如,极端情况下,传感器可能失效,譬如,这类系统的推出,一定会让绝大多数人产生依赖,注意力分散之下,可能无法及时接管。

最重要的一点还包括,要保证足够好的安全,就需要堆上高精度地图这个不好用但高成本的东西。道路的修缮,高精地图难以快速更新覆盖。同时,为了保证安全,目前头部企业宝马、奔驰都是将L3级自动驾驶的速度目标定在了90km/h。如果是按之前的60km/h来推进,那车主明显会非常不爽。

当然,L3级自动驾驶也一定是一场腥风血雨的技术竞赛,不排除会有头部企业能给到用户80分的使用体验。但,从现有的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来看,很多车企在L2级标准之下,尚且做不到80分,也就没有理由给到它们在L3级自动驾驶时给到80分的预期。


总之,从目前掌握的一系列的资料和体验来看,我们推测的结论是,宝马大概率能够在短时间内追上华为ADS的使用体验,且在细节上有反超的可能性。

上述结论,先是基于造车逻辑的不同。华为是从0到1的崛起,然后不断快速迭代,宝马是从1到2,然后不断快速迭代。近几年,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车企快速崛起,辅助驾驶能力的标准,也是在不断的积累之下再次迭代。从蔚小理,再到华为ADS,都是相同逻辑。华为之所以十分突出,因为它本身的软硬件能力、工程能力、效率都是更优。

而对于宝马而言,之中的效率预计会更高。以驾驶为强点的车企,其标准制定已经经历了超过100年,所以难点其实只是在,如果遇到了不够宝马的体验,能不能和MMT一起解决。

现如今,一段式大模型、端到端、点到点等,随着国内供应商的快速成长,在L2级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从一众车企的技术上车速度上看,只要是中国团队来主导推进,都能很快成功落地。


另外,再考虑到宝马要做出自己的DNA,这也有望解决现有的很多智驾辅助小bug,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够丝滑。例如,2025年至今,在我们试驾过的很多车型里,都能感受到顿挫。

原因是,2023年后半年开始,智驾辅助技术发生了全球迭代。从之前的写规则,开始向端到端、一段式端到端进行切换。车企并不能一次性快速的从中完成切换,所以很多车型上仍然能显示出比较浓厚的规则味儿。

比如,在通过红绿灯时,即便是无人、非常安全的路况下,很多车型也会明显的发生减速刹车;再比如,遭遇行人等其他交通参与者时,如果过于复杂,很多车型都会摆烂。而上述的一切,基于我们对宝马的理解与体验,细节上并非是问题。毕竟,它已经在驾驶乐趣上主打了100多年。

写在最后:

当然,万事万物有着两面性。宝马的预期足够好,而它需要攻克,一个个解决的挑战也有不少。

先是,如何避免技术的延期;再是,如何保证快速的OTA迭代升级能力;然后是,宝马会将超级大脑给MMT开放到什么程度。但整体来看,需要处理的大问题,很少。

技术角度上,只要它能做到足够的丝滑、高效率、安全性,那就能很快的完成用户口碑的破圈。

所以,乐观预计,如果对标小米的效率,宝马有机会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快速完成第一版能力的落地,也就是说,新世代车型在中国正式换代时,上市就具备这一功能。

# 行业解读 # 广汽传祺 # 奇瑞 # 风云A9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