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极氪“火速”回归吉利,“一个吉利”加速落地
2025-07-16 16:19 6370次阅读

青橙汽车

青橙汽车是一家专业汽车产经**平台,设有行业、人物、车云、专栏等7大板块、20余项栏目,汇集多名资深媒体,汽车、财经领域专家,以专业独到的视角,洞察汽车市场最新动向,深度解读行业现状。

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旗下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此举不仅标志着极氪私有化迈出关键性一步,同时意味着“一个吉利”战略的加速推进。

该公告发布后,吉利汽车(00175.HK)和极氪(NYSE:ZK)股价在7月15日收盘时均出现不同幅度上涨。其中,吉利汽车收报18.24港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5%;极氪收报27.82美元,涨幅为1.27%。两地资本市场对这一合并动作的积极反馈,初步印证了市场对双方整合后协同效应的期待。

据了解,此次私有化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假设所有合资格极氪持有人均选择收取现金代价,而私有化完全以现金方式进行,则吉利汽车应付合资格极氪持有人现金总额约为23.99亿美元,相当于近172亿元人民币。

若所有合资格极氪持有人均选择收取代价股份,且私有化完全以发行及配发代价股份之方式进行,则向合资格极氪持有人股份总额为10.98亿股。

对此,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此前曾透露“从吉利汽车发展角度来讲,极氪投资者们换股机会比较大,此次合并动用的现金量不会太多。”

根据吉利汽车此次披露的公告显示,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62.8%的股份。极氪完成私有化后,将成为吉利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并申请从纽交所退市。

公开资料显示,极氪于去年5月10日在纽约交易所正式挂牌,彼时官方表示极氪用37个月时间刷新了新能源品牌从发布到IPO最快纪录。

对于此次合并原因,吉利方面表示,此举标志着吉利控股集团贯彻《台州宣言》精神,推进回归“一个吉利”战略又迈出关键一步。

以往,极氪作为独立上市主体在研发、供应链、市场推广等方面与吉利汽车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分散。例如,在研发上双方可能针对相似技术领域重复投入人力与资金。如今合并后,研发资源将统一规划,避免浪费,提高研发效率。

可以肯定的是,吉利汽车收购极氪剩余股份,实现全资控股,首要目标是优化集团内部资源配置。

实际上,自去年9月发布《台州宣言》以来,吉利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

同年11月,吉利控股集团启动第一轮资产整合。先是宣布向吉利汽车转让所持有的11.3%极氪科技股份,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车对极氪的持股比例提升至62.8%,进一步强化对核心新能源业务的掌控力;紧接着推进领克汽车股权结构优化,最终由极氪取得领克51%的控股地位,实现两大品牌在资本层面的深度绑定。

在此基础上,极氪与领克正式宣布战略整合,联合组建全新的极氪科技集团。这一系列动作层层递进,既通过股权调整明确了业务主导关系,又以集团化架构完成资源统筹,为后续技术共享、渠道协同与全球化布局搭建起更高效的运作平台。

今年2月,极氪与吉利汽车同步发布公告,正式宣告极氪完成对领克的收购事宜——领克51%的权益已归属极氪,成为其非全资附属公司;与此同时,极氪科技集团宣告正式成立,标志着极氪与领克的战略整合全面落地。

在此期间,吉利同步推进多品牌资源优化,将几何、翼真并入银河品牌体系,同时将银河升级为独立品牌。这一系列整合动作环环相扣、高效推进,既完成了高端新能源板块的架构重塑,也实现了主流市场品牌资源的集约化配置,进一步夯实了“一个吉利”战略的实施根基。

如今,整合已初见成效。以近期吉利发布年中销量数据为例,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销售近141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72.5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达52%。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今年上半年的累计销量仅次于比亚迪和上汽,位居上半年销量排行榜第三。虽然其整体销量与上面两位有所差距,但吉利今年上半年的增长幅度(47%)和年销目标达成率为47%(调整后300万辆目标)。

两项核心指标均领先行业整体,凸显出吉利战略整合下强劲的发展韧性。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吉利汽车与极氪签署合并协议并私有化的举措,既是吉利控股集团落实“一个吉利”战略、又是其应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关键布局,若协同效应充分释放,吉利有望在电动化、智能化及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 行业解读 # 吉利汽车 # 吉利银河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