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一年研发500亿,却难逃被黑命运:民族企业需要怎样的舆论环境?
2025-08-01 13:11 2124次阅读

汽车简报

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让你秒懂车

最近比亚迪可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啊!咱们中国新能源车好不容易站起来了,结果带头大哥却接二连三被黑,这事儿值得好好唠唠。
先说赞助足球这事儿,7月10号比亚迪说要赞助一些足球青训项目,多好的事啊!结果呢?硬是被炒作成赞助国足,"蹭国足热度"。我就纳闷了,人家真金白银支持青少年足球,怎么就成了"投机"了?这年头做点好事都要被骂,以后谁还敢做公益?

WechatIMG784.jpg

随后是天府机场事件。7月24日,一段说“比亚迪失控”的剪辑视频刷屏,“刹车失灵”的误导性解说迅速发酵,从登上热搜到热搜前十,一共就几分钟,这个后面有没有故事大家可以细想一下。尽管比亚迪新闻打假办第一时间辟谣,警方最终也通报是司机因为情绪问题在机场绕圈,但负面标签早已贴上。更巧的是,当晚正是比亚迪新车的发布会,一场产品发布会,被“失控”刷屏淹没,让创新所得被声浪裹挟。
这两起事件背后,是创新者的共同困境:当中国企业从追随者变成领跑者,就必然触动原有利益格局。更值得警惕的是舆论场的扭曲——造谣成本低,辟谣成本高;负面被放大,贡献被忽略。

WechatIMG783.jpg

我们细数一下比亚迪的发展之路:它用刀片电池、DM-i混动打破外资垄断,赞助青训、推广文化,拿了新能源汽车全球销冠不说,现在在欧洲市场销量也已超越特斯拉。比亚迪做的一直都是“难而正确的事”。如果我们纵容对努力者的抹黑,伤的不仅是企业,更是“中国制造”向上的信心。比亚迪一年技术研发投入五百多亿,远高于他们的净利润,作为一家企业,他们做的不仅是生意,更是事业。我们需要这样的企业,需要他们来帮中国制造扬眉吐气,需要他们来为中国企业树立榜样,这样的“孤勇者”,不该在风雨中独行。

# 比亚迪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