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汽车人】半年515万辆:丰田为何仍是全球车业霸主?
2025-08-01 14:19 9681次阅读

汽车人传媒

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执着专业媒体的坚守,专做有温度的行业解读。展示汽车行业先锋风采,还原汽车产业真实动态,传播汽车核心文化理念。这里,汽车行业唯一的人文之地!

半年销量超515万辆,丰田用混动和体系力跑出了自己的逻辑:快未必稳,慢也有力。

文 / 张恒

7月30日,丰田汽车发布了最新全球销量数据: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515.9万辆,同比增长5.5%,再次位居全球榜首。

没有太多花哨,也没有让人惊艳的技术概念,丰田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中国车企参考的现实范本——在全球新能源转型的大潮下,丰田既没有激进上马,也没有原地踏步。

这个节奏,当它叠加在全球范围超过500万辆的体量,就不再简单。尤其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同样在上半年交出漂亮答卷的比亚迪、上汽、奇瑞等中国车企,会发现它们在高速奔跑的同时,也正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如何把自己的增长故事写到全球市场里。

电动化快与慢

从数据上看,丰田的纯电动转型虽然较慢,但电气化(包括油电混合)转型还是相当亮眼的。

今年上半年,丰田电气化车型总销量为249.5万辆,占比48.3%,其中约89%是油电混合(HEV),纯电车型仅售出82079辆,占比不到2%。这个数字和比亚迪、特斯拉动辄百万级的纯电销量相比,显然大有不同。

丰田的电气化路径从来就不是单一路线,而是在全球不同地区按需分配资源。在北美和日本市场,是混动主导的成熟市场;中国则尝试用铂智3X和插混车型参与新能源竞争;而在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则正在观察政策与基础设施的节奏,逐步推电气化转型。

丰田不是转型慢,而是转得更稳。2025年上半年,油电混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6%,插混车型也突破9万辆,6月的纯电销量增长到17000多辆,增速也开始起来了。这种多路径、逐市场应对的思路,虽不够激进,发布会上谈技术也没有那么多遥遥领先,但在财务上几乎不拉胯,也没有高负债压顶的困境,反而为后续布局留出了充足空间。

相比之下,中国车企的转型则为“主动进攻型”。比亚迪上半年销量达到214.6万辆,同比增长33%。上汽也在稳住燃油车的同时,上半年新能源销量达到64.6万辆,同比增长40.2%。吉利、长安、奇瑞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新能源占比。

其实全球关于新能源汽车转型的竞速赛,并没有唯一正确的节奏。中国车企擅长速度与产品爆发力,而丰田选择了分阶段推进、重体系效率。这种不将资源“押宝”在单一路线的做法,在短期内能有效控制风险、稳定盈利。再加上丰田庞大的产销体系、成熟的全球供应链和严格的品控能力,为其提供了极强的抗压能力。可以说,丰田在“求稳”这件事上做到了极致。

两个路径,逻辑各异。问题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能跑得久。

赢在全球体系力

销量是表象,体系力才是根。这一点,从丰田与中国车企的海外市场表现上就能看出。

今年上半年,丰田海外销量超过420万辆,占比超过81%。其中,北美一个区域就卖出接近144万辆,混动凯美瑞、Sienna等车型持续受到欢迎,节能耐用的属性符合美国主流消费者的需求。

亚洲市场累计销量为154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中国市场(含港澳)销量达到83.7万辆,同比增长6.8%,占亚洲总销量的54%。考虑到当前中国车市的激烈竞争和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攀升,丰田在如此背景下仍实现正增长,显然做了不少功课。

丰田在全球任何一个市场都拥有深度本地化的生产、销售与服务网络。而这些网络,不是用营销预算砸出来的,而是用数十年沉淀的人才、供应链、品牌信任一层层铺就的。

相比之下,尽管中国车企近年来的出海动作频繁,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真正形成全球化体系的还没有。

今年上半年,奇瑞出口55.03万辆,占比43.6%;上汽海外销量49.4万辆,占比约24%;长安海外销量30万辆,占比22%……虽然均创下新高,但大多数集中在东南亚、拉美、中东、俄罗斯等市场,在欧洲、北美等高标准市场,能稳定实现高毛利销售的车型并不多。

不是中国车企不努力,而是全球化比想象中更难。中国车企目前还处在试错与学习中,差距除了产品,更在于系统能力、组织韧性与全球应变。这比造车更难,而丰田在这些方面的基础更为深厚。

从品牌溢价能力看,同样是卖一辆车,丰田在欧美市场能保持平均毛利超过2000美元,而中国品牌目前多数仍以“性价比”打底,溢价能力和品牌号召力有限。

在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深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车企在制造端已逐步赶上,但在全球市场的“落地能力”、品牌构建、渠道服务、合规经营等环节上仍面临重重挑战。这不是靠一两年可以抹平的差距,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能力累积过程。

在丰田身上,中国车企或许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路径:没有技术爆点,避免深陷价格战,不追流量,但能在每一个市场都站稳脚跟。它的转型没有激进叙事,却靠稳扎稳打和体系效率,稳住了销量与盈利。

当下,中国车企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从技术、效率、产品能力的竞争,走向体系能力、品牌能力与经营能力的竞争。

丰田并不急于定义未来,而是用自己的节奏保持节节推进的稳态。对中国车企来说,这是参照也是提醒:增长不是终点,真正的考验是能否建立起足以跨越周期的全球能力。而丰田,正是那个在时代转弯处,依然稳得住的对手。【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产销数据 # 丰田 # Sienna # 竞速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