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百年宿敌竟然联手求生,奔驰和宝马共享发动机!
2025-08-23 10:27 3514次阅读

百姓评车

**最早的汽车新媒体之一,最接地气的汽车媒体集群!

奔驰与宝马这两大德系豪华车巨头正在就发动机合作展开深入谈判。

根据最新报道,奔驰计划在未来多款车型中采用宝马最新的四缸汽油发动机,覆盖车型范围包括CLA、GLA、GLB、C级、E级、GLC以及未来的小型越野车“小g”。双方将其定位为“降低研发成本的战略举措”。此外,还有传闻称,奔驰考虑引入的是宝马B48四缸发动机的2.0升涡轮增压版本,这将是两大品牌历史上的首次跨界技术共享。

对奔驰而言,即将实施的欧7排放标准对传统内燃机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单独研发符合新标准发动机的成本过高,通过合作可以分摊巨额研发费用。和宝马合作,意味着可以获得符合欧7排放标准的发动机,从而保障燃油车型的延续,同时也能推动插混车型的布局,

省钱省时何乐而不为呢?

奔驰的重大调整

此次,奔驰计划覆盖多款车型,这表明此次合作绝非临时性或局部性的,而是奔驰汽车一次重大调整。

2025年上半年,奔驰全球销量90万辆(同比降6%),这是自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中国市场销量29.32万辆(同比降14%),Q2单季销量同比降19%,成为全球跌幅最大区域。纯电动车型销量仅8.73万辆(同比降14%);2025年Q2奔驰息税前利润同比下滑68.56%至12.7亿欧元,净利润仅9.57亿欧元(同比降69%),汽车业务利润率从预期的6.6%降至实际5.1%。

在这样的业绩表现下,奔驰原计划2030年全面电动化,但因销量不及预期(2023年电动车仅占销量19%),已调整为“2030年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50%”,并延长燃油车生命周期至2030年代。

也就是说,燃油车仍是重要的利润支柱,尤其在欧美市场。奔驰计划2027年推出新内燃机车型阵容,通过技术更新维持竞争力。现在看来,采购宝马的发动机,就是这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合作不仅限于发动机供应,还包括全球生产布局的协同。双方还可能在美国合建工厂,以规避日益增加的进口关税。

奔驰和宝马合作,还有一个客观因素。那就是面对欧7排放标准临近。欧7标准纳入非尾气排放监管,包括刹车颗粒物(电动汽车限值3mg/km,混动车7mg/km)和轮胎磨损微塑料(限值2mg/km),并引入电池耐用性要求(纯电车5年/10万公里后电池容量需≥80%)。奔驰M252 1.5T发动机虽然集成48V轻混系统(ISG电机)并满足国六b/欧6标准,但设计上未预留插混(PHEV)或增程(REEV)接口,需硬件改造才能适配。这对于奔驰而言成本无疑过高,包括时间和资金还有人力。而宝马发动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兼容纵置/横置布局,且预留了插混系统接口(如X1 PHEV车型),能快速响应欧7对混合动力的要求。

然而,宝马也需权衡合作带来的潜在挑战。一方面,向直接竞争对手供应核心动力系统可能削弱宝马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另一方面,随着电动化转型加速,包括推进“新世代”电动平台和第六代电池技术,需巨额资金投入。若过度倾斜内燃机产能,可能挤占电动化研发资源。

巨头也资源共享

奔驰和宝马作为德系豪华车的两大代表,长期以来被视为势不两立的竞争对手。两者在产品定位、技术路线、营销策略上针锋相对,形成了独特的“相爱相杀”格局。

奔驰强调历史底蕴(1886年发明汽车)和极致舒适性,目标用户多为商务精英和高净值人群;宝马从飞机引擎制造商转型而来(1916年成立),以“纯粹的驾驶乐趣”为品牌灵魂,主打操控性能,吸引汽车爱好者。产品方面,从C级、E级、S级,到3系、5系和7系,两者都是棋逢对手。

营销方面,两者也经常上演火星撞地球的戏码。比如2016年奔驰E级上市时借用关二爷形象做的"过5关斩6将"广告,被认为暗讽宝马5系与奥迪A6L,而宝马迅速以"大E失荆州,失E走麦城,无宝马,不英雄"的文案回击。正因如此,当前的发动机合作谈判更具突破性意义,表明两家公司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竞争思维,转向更为复杂的"竞合"关系。

差不多一年前,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就向宝马CEO齐普策提出这一想法,随后双方技术团队开始研究合作细节。通过合作,两家公司可以避免在发动机开发上的重复投资和直接竞争,实现资源互补与风险共担。

在中国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奔驰原计划的全面电动化目标因市场接受度低而推迟,2024年其全球销量中60%仍依赖燃油/混动车型。欧洲电动车渗透率增长缓慢,且中国品牌凭借性价比优势抢占市场,被迫调整策略;宝马原计划2030年电动车占比超50%,2025年5月突然宣布下调纯电车型销量目标,降幅超20%,同时调高燃油车预期。2024年其全球纯电销量占比仅18.4%,中国市场表现更差,i3、iX3等车型价格跌破20万元,且销量低迷。

相比之下,中国的汽车同行却在突飞猛进。特别是蔚来、问界、理想等新势力正在凭借出色的智能体验抢夺原属于奔驰和宝马的市场份额。在这种“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困境下,传统豪华品牌不再追求所有技术的自主掌控,而是更多依赖战略合作与资源共享。

百姓评车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25年,汽车产业的变革已从单打独斗转向生态协同。在技术复杂度与市场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即便是百年巨头,也需要重新定义竞争边界。未来车市,或将不再以“谁拥有独家技术”论英雄,而是比拼谁能更高效地整合资源、更敏捷地响应需求。

奔驰与宝马的合作或许只是开始。随着更多传统车企加入“竞合”阵营,一个更开放、更协作的汽车产业新生态正在形成。

# 奔驰 # 宝马 # 宝马5系 # 奔驰C级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