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一周股评|A股再创新高,年中财报后汽车股一片大好
2025-08-23 21:57 4935次阅读

BusinessCars

BusinessCars是一家由沪上多名优质媒体人共同创办的自媒体平台。立志于用温暖而直指人心的文字,洞见、思考、解读,做一个小而美的冷静汽车行业观察者。

评一周车股,察百态车市。

暑期不只是天气炎热,股市更是火热,A股本次的爆发就和蔓延全国的高温一样,突破历史,本周五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大关,创造了新的历史。

截止周五收盘,两市交易大幅上涨,沪指大涨1.45%,报3825.76点,深成指上涨2.07%,报12166.06点,创业板大涨3.36%,报2682.55点,两市全天成交金额25350亿元,较前日大幅上涨5%,连续多日维持在20000亿元上,大盘上涨股票超2806家,涨停82家,一片繁荣向好的态势。

面对市场交易火热,主力资金的流动更加迅速,净流出超258亿元,特别是算力芯片、半导体相关板块,成为主力资金重点买入的对象,在人工智能持续火热的状态下,相关产业也在不断发力。

芯片热正在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除了手机厂商,主机厂和辅助驾驶方案供应商都开始布局芯片产业,自主芯片制造业更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作为国内芯片制造厂商的主力,中芯国际仅周五一天就大涨14.19%,市值更是突破8300亿元,更成为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的股票。

另一方面,在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算力的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对于AI芯片的需求在呈现井喷的状态,让像寒武纪这样的企业迎来了爆发,特别是DeepSeek官方公众号消息爆料,新版本是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的,更是利好芯片制造业。

除了芯片产业的火热外,汽车产业也迎来了牛市,随着不少车企公布年中财报,多家车企都在上半年创造了新的历史记录。

根据乘联分会数据,7月乘用车产量225.57万辆,同比增长13.4%;批发量、零售量分别为224.34万辆、184.36万辆,同比增长14.1%、7.3%;出口量48.42万辆,同比增长27.3%。

其中财报最亮眼的依然是造车新秀小米,8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2季度财报,总营收1160亿元,同比上涨31%,利润108亿元,同比上涨75%。

小米财报向好的主要原因是曾经大额亏损的汽车业务不断向好,对应造车和创新业务相关的亏损仅为3亿元,小米汽车在7月交付超过30000辆,2季度交付81302辆,业绩持续攀升。

更重要的是,小米公布财报中的汽车毛利率上涨到26.4%,平均成交价ASP为25.万元,已经来超过了众多车企,仅次于赛力斯一季度的27.6%,成造车新势力中实现盈亏平衡最快的车企,改写了造车盈利周期。

同期公布的数据中,特斯拉的毛利率为17.2%、理想汽车为20.5%、比亚迪为20.1%,小米用一年时间走过了传统车企10年的盈利周期,创造了新的历史。

在高毛利和亏损收窄的双重利好下,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明确表示,小米汽车在2025年下半年将实现单季度盈利。

受此影响,小米集团港股股价也维持在50港元的高点上,截止周五收盘小米股价报收52.45港元,上涨2.14%,市值为1.25万亿元

谈到盈利,目前国内新能源品牌中只有比亚迪和理想实现了盈利,在最新的年中财报中,新势力销冠的零跑终于实现了半年度的盈利。

8月18日,零跑公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营收超245亿元,同比增长超170%,首度实现半年报盈利,背后是零跑对于供应链的深耕,产品毛利率来到历史最高点的14.1%。

虽然对比小米和比亚迪这样的企业来说,零跑的毛利率并不起眼,但是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后起之秀,零跑用一步一个脚印证明了造车的另外一条盈利方式。

在向好的销量和财报表现下,零跑在财报会上也上调了2025年交付目标,提升到58-65万辆,更要在2026年冲刺年销百万辆的目标。

在年中财报的影响下,零跑的股价也在一路高涨,本周涨幅超过8%,周五收盘报71.00港元,上涨1.43%,本周站稳70港元。

同时随着零跑的经营向好,各种关于零跑合作的消息也在不断流出,本周有报道称,中国一汽计划收购零跑10%的股份,虽然一汽方面很快进行了辟谣,但零跑方面却没有回应,也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间。

另外一家公布财报的是小鹏汽车,作为年度逆袭的代表,小鹏用不到一年时间重新杀回到新势力销量前列,今年月销量都维持在3万辆以上,证明了造车只要没有出局都有逆风翻盘的时刻。

8月19日,小鹏汽车公布二季度财报,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125.3%,净亏损收窄到4.8亿元,二季度交付超10万辆,同比增长241%。

在创历史新高的财报影响下,小鹏的股价也呈现跳跃式增长,本周五,小鹏汽车港股大涨13.6%,股价来到91.9港元的高点。

在财报会上,何小鹏透露,小鹏汽车支持L4的车型将在2026年量产,并且会在部分区域开始试点Robotaxi运营和服务;小鹏人形机器人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量产,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将在1024小鹏科技日亮相。

为了稳定股价,何小鹏在本周增持310万股,平均价为每股A类普通股80.49港元。此次增持后,何小鹏及其关联方合计拥有公司约18.9%的股份。

在自主品牌一片大好之外,曾经的新能源先锋的特斯拉却不太好过,本周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发布了六座版的Model Y L,起售价33.9万元,想要在国内纯电六座SUV市场的竞争中分的一杯羹。

从市场的反映看,对于这款新车型,舆论的褒贬态度不一,具有表现还是要等市场的反馈,但是另一方面,这款新车却让美国本土用户破防,不少人在马斯克的社交帐号下留言询问Model Y L何时在美国本土生产。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这款悄无声息的上市并不能拯救特斯拉不断下滑的股价,截止当地时间8月21日16时,特斯拉的股价报收320.110美元,下滑1.17%,本周特斯拉的股价累计下跌超过3%。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的环境下,暑期正在成为车企新的销量增长点,特别是7月开始的下半年,需要以更好的开头来冲刺下半年的销量。

另一方面,新势力造车都在想方设法实现盈利,突破造车最大的瓶颈,经历超过十年的发展,国内能够盈利的新势力品牌依然寥寥无几,但是在今年,可以看到零跑、小鹏和小米都有希望突破这一关键节点。

也证明通过超十年的经验积累,自主造车正逐步走向成熟,特别是小米汽车破纪录的速度,更是证明了造车盈利只要方向对,并不一定需要特别长的时间积累。

热销的市场,证明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一品大好,资本市场也用真金白银来投票相信市场的潜力。

# 行业解读 # 小鹏 # 特斯拉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