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20年上市圆梦:奇瑞汽车的二次蜕变与重生
2025-09-08 16:10 4343次阅读

汽车天涯01

有趣有料 陪你轻松解读汽车圈

“奇瑞,终于要上市了”,这是昨晚很多奇瑞人奔走相告的一句话。

9月7日,根据港交所信息,奇瑞汽车已经成功通过上市聆讯,登陆资本市场在即。

这场迟到20年的上市,不仅圆了奇瑞两代汽车人年的梦想,也标志着这家传统车企在新能源与全球化浪潮中迎来了自己的蜕变与重生。

二十年坎坷上市梦

对于汽车这样的重资产行业而言,上市融资是必经之路,但奇瑞反而是全球车企中的异类,上市之路堪称是汽车行业最漫长的故事:

早在2004年,刚刚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奇瑞就试图通过借壳实现上市,却因为与上汽集团的股权纠葛而夭折。

2007年,奇瑞宣布重启IPO计划,却意外遭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重创,再加上当时的多品牌战略失误,第二次上市尝试再度搁浅。

此后的奇瑞似乎是陷入“上市魔咒”,2016年新能源板块借壳海螺型材上市失败;2019年混改引入青岛五道口,但因后者资金链断裂导致IPO计划再度停滞;2022年立讯精密与国轩高科的百亿注资虽然解决了债务问题,但复杂的股东结构仍然未能符合上市要求。

直到2025年,通过进一步简化股权结构,再加上连续几年销量的高速增长,奇瑞终于扫清了上市障碍,成为最后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大型整车制造企业。

资本赋能开启新蜕变

20年的等待熬白了尹同跃的头发,但奇瑞却愈发年轻。

上市给奇瑞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当然是改善奇瑞的财务状况,本次奇瑞上市预计将为奇瑞带来15-20亿美元(约107-140亿人民币)的直接融资,招股书显示,2022年末、2023年末和2024年三季度末,奇瑞汽车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3%、92%和89%,长期处于约90%的水平,高于其他头部车企,上市融资将迅速改善奇瑞的资本结构,稳住大后方。

其次,上市融资能够有效解决奇瑞的销量短板。

今年上半年,奇瑞的新能源车同比增长98.6%,但奇瑞的产能目前非常紧张,根据今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年汽车厂商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仅为50%,奇瑞则是以98.3%的产能利用率位列首位,产能已经成为限制奇瑞销量进一步提升最大的短板。

根据奇瑞的招股说明,奇瑞募资的30%将于用海外产能扩建,25%用于智能化生产设施升级,超过一半的资金利用都与产能直接相关,上市成功无疑能够在不增加负债率的情况下,立竿见影地解决产能问题,在国内加速新能源战略的落地,在海外进一步扩大奇瑞的出口优势。

在香港上市对奇瑞的一些软性影响同样非常值得关注。

一直以来,奇瑞作为一家地方国企,经常因为高管的变动、员工加班之类的新闻登上媒体头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上市,一方面管理体系错综复杂,另一方面缺乏对外透明度,导致奇瑞经常在舆论中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比如近两年奇瑞与华为的合作,尽管双方领导都是积极评价,但媒体上依然出现了各种匪夷所思的报道和猜测,就是与这两方面问题有关。

所以,在以上市公司身份接受外部审计和信息披露要求之后,奇瑞在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会有效改善。

天涯君不少在奇瑞就职的朋友都反馈,奇瑞内部今年变化很大,尤其是往常流行的加班文化开始变化,逐渐向其他上市公司看齐,这对于公司的普通员工而言,无疑能够大大提升工作的幸福感,在企业文化层面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

与之配合的,还有市场化的股权激励体系。

奇瑞总部位于安徽芜湖,属于三线城市,过去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区位和薪资待遇难以吸引高端人才加盟,加入后的离职率也很高。

比如前华为储能领域首席科学家李阳兴在2023年曾入职奇瑞,但在2024年就离职加盟了位于深圳的欣旺达。

上市之后,通过股权、期权等激励手段,奇瑞就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和留住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高端人才加入,推动奇瑞在这些领域的技术突破。

从企业外部影响力来看,奇瑞作为多年蝉联中国出口量第一的车企,已经布局很多国家,但在欧美发达国家影响力还比较弱,在香港上市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国际品牌形象和全球知名度,进一步吸引国际合作者与投资者的注意。

上市到底能给奇瑞带来什么?

当然,成功上市对奇瑞最大的助力还是在研发和产品层面,奇瑞招股书中,上市募资的45%将用于下一代新能源车型研发,这对于在技术研发领域成绩突出的奇瑞,意味着上市能够加速完成新能源业务的"质变"。

奇瑞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的建树是全行业有目共睹的。

不管是热效率全球领先的混动发动机,获得国家级认证的混动变速箱,还是行业内首屈一指的全铝车身平台,让欧洲豪华品牌伸出橄榄枝的高端E0X平台,都展示了奇瑞强大的研发能力。

在智能化领域,奇瑞虽然起步较晚,但追赶的速度很猛,通过自研与第三方合作齐头并进的“自主可控”思路,奇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旗下产品的智能座舱和智驾辅助系统表现提升到了与一线新势力接近的水准,与华为合作的智界系列更是产品力全方位领先同级,收获一片好评,订单大丰收。

可以说,推迟了20年上市虽然让奇瑞的发展历尽坎坷,却也让奇瑞在困境中练就了稳扎稳打的技术研发能力。

在资金持续匮乏的情况下,奇瑞依然能够实现令人瞩目的成绩,那么上市带来的增量研发资金到位后,奇瑞新能源技术研发进展和新产品落地速度当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比如奇瑞旗下捷途纵横之前发布高端硬派SUV纵横G700,其搭载的水下推进器使车辆具备水陆两栖行驶能力,属于业内独有技术,早一天量产上市就能早一天抢占先机,而像这样的技术,奇瑞内部还有不少等待量产。

再比如一些奇瑞尚未发力的细分市场,包括中端纯电动、高端MPV、皮卡等市场,包括今年成都车展亮相的全新QQ3,奇瑞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首款MPV等等,都吸引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注意,用户最大的期待就是这些产品能早点上市。

在研发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这些新技术、新产品、新细分市场都会为奇瑞带来新的销量增长点。

总之,作为国内唯一同时掌握燃油、混动、纯电三大技术路线的车企,奇瑞接下来可以同步实现在国内加速新能源车渗透率,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新兴市场推广高效混动车型,在欧洲等成熟市场主打高端纯电和高端混动产品,以多种策略应对不同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奇瑞汽车,未来可期。

# 行业解读 # 奇瑞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