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荣耀高管“集体出走”背后:中国车市新战争开启
2025-09-15 10:54 3797次阅读

车界江湖

是非黑白终须明,车行江湖自有道。车界江湖,聚焦车界为您而来!

“早,你好,深蓝”,这句来自荣耀前CMO姜海荣的简单问候,成了最近车圈的新话题。

倒不是因为荣耀高管跳槽深蓝,而是截至目前已有多位荣耀高管空降汽车战场:2023年9月,前荣耀中国区CMO关海涛加盟极氪汽车;2023年4月,前荣耀终端海外销售与MKT部长邹良军加盟理想汽车;2024年,前荣耀产品副总裁于涛加盟小鹏;2024年,前荣耀零售与渠道负责人谢青冬加盟零跑。

曾经在智能手机战场上征战的“荣耀军团”,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集体将战旗插上新能源汽车的高地。

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他们?

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当初电动车作为新生事物闯入大众视野时的景象:行业面临“如何向消费者证明这是一辆好车”的难题,消费者也遭遇“这到底是不是一辆好车”的疑问。

燃油车时代,所谓“好车”的评价体系成熟且复杂,比如发动机的平顺性,比如变速箱的逻辑,再比如底盘的质感,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经验和感知才能获得。但电动车作为新物种,可以抛开既定框架而选择用自己的标准直面消费者,包括但不限于百公里加速成绩、续航里程、电池容量、屏幕尺寸等。

特斯拉正是用这套语言一举击穿了传统豪华品牌的防线,后来,所有的挑战者无论新势力还是传统巨头,都默认并加入了这场游戏。

不过随着电气化转型的加剧,这些专业名词的边际效益正开始递减。

零百加速从7秒卷到5秒,用户的体感天翻地覆;从3.5秒卷到3.3秒,用户的感知就钝化了,毕竟0.2秒的数字差在99%的日常驾驶场景里没什么不同,车企为了这0.2秒提升所付出巨大研发成本和硬件冗余,用户也很难感知到。

中控屏从12英寸卷到15英寸再卷到17英寸,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然怎么会被人Diss“电子墓碑”。

一旦参数的提升不能继续带来用户体验的同比例跃升时,参数就开始贬值了。

800V高压快充、激光雷达、Orin-X芯片、碳化硅电机……几乎所有曾经被当作绝技的硬件,如今都在承受着边际效益递减带来的烦恼。

技术护城河越来越浅,这时候,车企扛把子们不得不思考“我到底靠什么活下去”。

“荣耀军团”登场的意义就出来了。

汽车行业和手机行业,确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赛道。汽车行业以“年”为单位,一款产品的改款周期大约是3-5年,中期改款也要1-2年,车企习惯了长周期、大投入、慢反馈的研发模式,营销节奏也往往被车展、新车上市等大型节点绑定。

手机行业就不同了,它以“周”为单位,一款旗舰机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6-12个月,想要维持市场热度,手机厂商就必须进行高频次的操作,这个月发布联名款,下个月推送OTA升级,下下个月再推出限定新配色。

营销节奏更是以“天”来计算,今天的热搜,明天可能就被遗忘了。

碰撞点在这里:当一支习惯了闪电战的部队闯入以“年”为单位的龟速战场,会发生什么?

答案是“降维打击”。

手机大佬们早已适应了那种高压、快速、持续输出的战争速度,TA们懂得如何用“小、快、灵”的组合拳持续不断刺激市场,进而维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存在感。

对于如今的新能源车市,这种能力至关重要。

因为在技术护城河越来越浅的现实下,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了最稀缺的资源,谁能用更高频的互动抓住用户的眼球,谁就能在残酷的战争中存活下来。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更深层的考虑是,“荣耀军团”能重构传统汽车营销过程中的“场、货、人”关系。

传统4S店模式是一个典型的狩猎场,它的设计理念是:假设“猎物”已经存在,我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最高效的“陷阱”来捕获它,这个场域充满了交易的紧张感,包括高昂的时间成本、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对抗性的谈判博弈。“狩猎场”的致命缺陷在于,它完全放弃了那些尚未进入“狩猎范围”的潜在用户。

新的模式是什么?店铺开在核心商圈,买车这个严肃的大宗采购决策无缝融入到轻松日常的休闲语境中,当一辆车和你爱喝的饮品、常逛的书店出现在同个物理空间时,它就不再是冰冷的工业品,而是可以轻松体验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这是一种“消费降维”,将大宗商品的决策过程拆解成无数次微小的无压力品牌触达。

传统模式的首要目的是“筛选”,而新模式的首要目的是“吸引”,这极大降低了用户的心理防线和接触成本,销售的KPI也从“当场成交量”变成“单日进店人流”、“有效留资率”以及“用户平均停留时长”。新模式的本质是把线下的体验流量高效地导向线上的私域流量池,最终完成用户关系的初步构建。

一次性对抗交易关系→多触点渗透式交互关系,这就是新模式的革命。

(二)货

传统观念里,一辆车的价值从开出店铺的那一刻就开始折旧,除了基础的维保,车子与品牌几乎不再有任何链接,就是所谓的“价值巅峰即落地”,品牌与“货”的后续关系,主要围绕负价值展开的,比如处理故障、应对索赔、进行召回等。

而新势力的产品,提车不是价值交换的终点,而是承载未来所有价值的起点,用户支付的车价不仅是购买一堆钢铁和电池,还是进入品牌生态系统的资格,是一个可以被不断填充内容和服务的空间, 比如OTA、专属充电网络、一键维保、社区活动......这些后续服务,实际上便是车价的另一层体现,而品牌的商业模式也从“单次销售毛利”被拉长到“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

也就是说,买新势力的车,不单是买一个代步工具,也是买源源不断的情绪价值。以OTA为例,它的真正魔力在于能持续创造魔法时刻:当你的车在一夜之间免费增加了一个你期待已久的功能,这种获得感和惊喜是任何传统营销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OTA将品牌与用户的关系从单向的服务提供变成了双向的共同成长,每一次OTA,都是品牌关系的再确认。

专属充电网络、一键维保、社区活动差不多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用户习惯了你的充电网络、你的APP社区、你的车机交互,TA就被锁定在一个强大的引力场里,时竞争对手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造出一台硬件更好的车,而是要构建一整个体验更优的生态系统,这个难度是指数级增长的。

(三)人

“场”和“货”的重塑,最终是为了重新定义“人”。

传统模式里,“用户”是一个以交易为标签的陌生符号,是一种流量资产,品牌通过广告购买流量,再通过4S店将流量转化为销量,交易完成后“用户”的数据就进入后台系统,变成了可以被再次营销的线索,品牌与用户之间,隔着经销商、隔着数据墙,是间接、冰冷、以转化为唯一目的的关系;新模式则把“用户”变成了具象的个人,通过APP,每个“用户”的驾驶习惯、充电偏好、社区发言、活动参与度等都是鲜活的数据画像。

品牌所追求的“用户”是可以增值、可以产生复利的关系资本,这是很典型的用户思维。

比如品牌的APP,它能够为用户提供永久在线的直连通道,品牌第一次可以绕过所有中间商,7x24小时地与它的每一个“用户”进行直接对话,这种连接的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

再比如运营,新模式下运营的核心已经不是管理,而是赋能,品牌通过搭建社区、组织活动、发起共创的做法,实际上都是在赋能“用户”,为“用户”提供归属感、表达欲和成就感。一个被充分赋能的“用户”,会自发成为品牌最忠实的拥护者和传教士。这方面,蔚来车主很有发言权。

也就是说,新模式把“用户”从一个个孤立的点连接成一张充满活力的网,这张网所产生的巨大网络效应和文化向心力就是品牌的基本盘,而基本盘也能成为品牌面对危机时的防火墙。

并不是说“荣耀军团”创造了新模式,而是“荣耀军团”能有效深化新模式的颗粒度,为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做准备。

举个例子,理想汽车前期依靠精准的产品定义和高管本人的超级产品经理能力,完成了从0到1的跳跃,但随着用户数逐级增加,如何体系化地保证服务体验不稀释、品牌理念和执行标准不走样就很重要了。

“荣耀军团”擅长的,正是这种大规模、精细化、数字化运营的部分,TA们用过去数年来在智能手机战场上学到的一切来优化未来汽车市场的内容。

理论上,接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品更新频率将越来越快,可能会从“年”缩短到“周”,到了某个阶段,汽车真的很有可能跟手机一样变得轻松易得。

十年前,我们买一部手机可能会去纠结它的CPU是A还是B、内存来自哪家供应商,但现在我们买手机大概率只会看操作系统够不够流畅、应用生态是不是丰富、人机交互算不算智能。

当你把这个逻辑平移到汽车上,“荣耀军团”出征这事儿会变得更容易理解:什么电机厂商、底盘调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关键是车机系统会不会卡顿、菜单逻辑是否反人类、OTA升级的速度和质量如何、智能座舱懂不懂我、社区文化有没有吸引力......

当硬件趋于同质化,软件就成了最坚固的护城河,这就是价值的迁徙,也就是开头我提到的“荣耀军团”登场的意义。

江湖车评:

新势力们之所以那么默契地从手机行业挖人,不仅仅是为了把车造得更像手机,更是为了学会如何像手机公司一样去运营用户、去构建生态、去赚软件和服务的钱。

打赢当下的价格战不难,但带领企业穿越周期抵达未来就不容易了。

请系好安全带,迎接更炸裂的新世界吧。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