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优惠价16.38-20.18万,上市不到一小时大定突破1万台,领克10 EM-P是怎样让自己做成爆款的?在上市的第二天,我们留在了宁波对领克的几位领导做了专访。在访谈间,我们逐渐了解清楚领克10 EM-P的真实实力。
被采访人:
陈奇(大白) 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极氪科技副总裁
姜军(西蒙) 吉利控股集团首席座舱科学家、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
穆军 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Q1、新推出的千里浩瀚 H5 版本与H7版本在功能上有什么差异?后续是否会推出车位到车位领航功能?林杰总提到了车位到车位领航的 OTA ,后续 H5 版本是否会同步更新这一功能?
穆军:昨天我们推出了三款 Ultra 车型,分别是120、240以及240 Ultra运动版,这三款车型搭载的都是千里浩瀚H7辅助驾驶版本。确实有不少用户认为自己用不到那么高级的辅助驾驶功能,而且领克的年轻用户群体中,有一部分人希望能买到价格更便宜的车。
所以我们也是应大家的要求,最终决定推出Halo版本,该版本搭载的是千里浩瀚H5,预计要到今年年底前实现交付;而搭载H7辅助驾驶的版本,上市后即可交付,交付后就能使用高速NOA和城市NOA功能。
H7版本的 “满血功能”,计划在年底通过OTA推送,预计只能先实现高速场景的完整功能。城市NOA功能我们不会急于推送,不想让用户当“小白鼠”,我们没那么激进,还是希望经过充分测试、确保稳定后,再正式推送给大家。
大白:其实我们的千里浩瀚有 H1 到 H9 多个等级,大家看到的H5跟H7一些功能都差不多。从几个维度上来讲,H3、H5、H7的算力不同,H3算力大概在100Tops左右,H7算力在 500-700Tops左右,H5介于两者之间。功能层面,H3仅支持高速场景,H5支持城市NOA基础场景,H7则支持无图方式。技术层面,H7到H5基于端到端模型,H7的 NOA 应用则在技术成熟度和扩展性上更优。总体来说,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的H7方案,后续的功能拓展空间更大,模型参数量也会更大,整体上的体验做得更好。
Q2、千里浩瀚H7方案的技术表现和优势可以详细地介绍一下吗?
大白:首先,H7方案算力能达到700Tops,不过目前还没有完全把算力的潜力发挥出来。其次,从技术成熟度来讲,H7方案目前也已接近成熟。比如在园区场景下的无图漫游功能,将来不需要提前建图,就能实现园区内的自由领航辅助驾驶。我们目前正在研发的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VLM(多模态视觉-语言模型 ) 技术,一部分应用到 H7上了;在场景理解方面,可变车道功能已经上线,但目前覆盖的场景还不够丰富,后续我们会把更多场景功能推送给用户。
Q3、千里浩瀚与鸿蒙辅助驾驶对比有多大差距?从底层逻辑来看,二者有什么不同?领克乃至整个大吉利集团,会不会推出纯视觉方案的辅助驾驶路线?
大白:真正在日常使用中,比如上下班通勤这类场景,实际差距其实不大。
辅助技术的差距更多体现在工程化落地和时间打磨上。我一直强调,辅助驾驶技术没有一招打遍天下的。我们目前采用的是端到端模型,没有依赖任何地图来解决问题。我们的思路是先把无图方案和模型做到极致,之后再用工程化的地图来弥补,因为模型和算法本质上是概率问题,哪怕做到99.9%的覆盖率,仍有0.1%的问题没解决,后续就需要靠更完善的工程化方案来填补这些漏洞,形成完整的技术布局。
关于纯视觉带激光雷达的路线,其实我们之前做了几个版本辅助驾驶方案,纯视觉和带激光雷达的方案,没有本质区别,也不存在所谓的 “技术路线之争”,核心是对安全的考量不同。比如纯视觉方案,在漆黑的环境下,就像人眼看不清东西一样;而带激光雷达的方案,相当于多了个 “手电筒”,能看得更清楚,而且激光雷达对物体存在性的识别能力很强,在极端场景下,有激光雷达能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在普通场景的体验中,纯视觉和带激光雷达的方案差别不大,但遇到极端的异形障碍物、低矮路沿,带激光雷达的方案优势就很明显了。所以我们目前确实有纯视觉路线的技术储备,只是从用户安全角度出发,大部分产品还是加了激光雷达;如果未来根据业务需求,也可以把纯视觉路线全面推出来。
穆军:这段时间,我和大白为了确定发布会该拍哪些场景的视频,做了很多交流。我们选了三个场景,昨天又额外加了第四个场景,在暗夜、逆光、强逆光再加上雨雾天气,纯视觉方案的敏感度会降低,就像人眼看不清一样。纯视觉是有一点BUG,比如前一段时间杭州下暴雨的时候,纯视觉方案会退出,提醒用户接管;但带激光雷达的方案就不会,它的适应上限更高。
还有一次我们挑战完全暗夜的场景,同时在两个车道里放置了90厘米的正方体障碍物,需要车辆连续避让,这种情况下,带激光雷达的方案仍然能很好地完成避让动作。如果从安全维度考虑,加激光雷达还是很有必要的。现在大家看到行业里在 “卷” 激光雷达的数量,其实核心还是看传感器的探测距离和判断精度。
Q4、整个吉利银河和极氪在智能座舱方面做整合,有没有差异化的设计?各个品牌车机系统的迭代,包括版本的更新策略上会不会做更多的协调?
西蒙:前段时间,从各种渠道包括新闻报道中也能了解到,在 《台州宣言》下,整个座舱业务是各个品牌中第一个进行全面整合的领域。未来各个品牌会以一套统一的座舱OS架构为基础,在此之上打造符合各自品牌属性的产品。 也就是在UI(用户界面)和UE(用户体验)层面,各个品牌会融入自身独特的元素。而从应用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往下,到中间层再到整个操作系统架构,会采用一整套统一的体系。
这样基于这套统一架构开发的车型,在系统迭代更新时能保持同一个时间点、同一个节奏推进。既能最大程度复用技术能力、降低成本,又能让不同品牌保持各自的属性。此外,针对不同价位段的车型,我们会搭配不同的芯片,并根据芯片算力差异在功能层面做区分,不过所有车型在核心技术体验上会保持一致。
Q5、目前四个配置的销售比例如何?从燃油车转换来的用户,他们最常对比的竞品是哪三款?搭载Orin X芯片的车型,其城市领航等功能能否与后续车型实现同步更新和迭代?既然新车型已全面转向ARM架构,请问对现有X86架构的车型有何后续规划?
穆军:昨天晚上1万多订单,完全符合我们原来的预期,领克的用户只买高配,不买低配,即便都是Ultra,居然85%是240的,40%多一点是240的运动版,上面两个版本基本上一半一半,但这个跟我们昨天把鎏光金颜色送掉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下原来想买240 Ultra的就直接买运动版了。
之前调研发现,他们会对比得特别复杂,基本上集中在新能源的大型轿车,而在532(5米长,3米轴距,2米宽)尺寸上的轿车上去对比,有点出乎我的想象。原来比较希望吸引到的传统燃油的用户,不是没有吸引到,是他们没有那么对比,我估计大家认知就是,传统燃油的车肯定不可能带来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感受。所以如果真的想去接触新能源和智能化,就不考虑这些品牌了,他们还是愿意在新能源的圈子里选。
西蒙:首先还是请大家放心,关于X86会保持持续的更新,我们内部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平台,对于不同的平台我们都是有独立的资源进行相关的维护,所以大家不用考虑后面是不是就停止演进或停止迭代的问题。后续会持续把部分优秀的特性,包括在交互方面、智能化方面的能力逐渐迭代到现有的X86的平台当中去。
Q6、领克10EM-P的辅助驾驶是以H5、H7为主,领克07、08上市后,在辅助驾驶配置上会延续当前H5、H7的设定,还是会引进H3的配置?
穆军:我们马上上市的07、08直接H5起步,领克的用户还是对城市NOA有要求的,所以我们这次H5起步,但是上面也会推出H7版本。领克10EM-P的Ultra版本标配H7,而07、08是选装的版本在上面。但H5将成为这次07、08的重点升级部分。
这次的10 EM-P和07、08都在9月份发,我们自己内部称之为三兄弟,这三兄弟将是领克全面2.0时代的一个代表。从EM-P,就是动力总成升级为更好的效率、有更大动力的表现,我们自己内部称之为EM-P的2.0时代。然后就是Flyme Auto 2,在10 EM-P、07、08三兄弟上也将全面使用;第三就是会从原来H1版本跳过H3,直接上H5,再高就是H7,领克在主打产品上都给大家提供带激光雷达的城市NOA。
Q7、领克10 EM-P用户画像和领克Z10是否一致,有什么不同?领克10 EM-P主销版本是哪一款?Halo版本有些配置是减配的,是否会影响领克10 EM-P整体定位和调性?
穆军:第一批领克10 EM-P用户跟Z10用户是挺像的,也很年轻,但比Z10用户年龄稍微大一点点,相对来说也稍微保守一点点。Z10用户在买纯电车的时候,已经完全接受新能源了,而领克10 EM-P用户原来是开油车的,想碰一碰电车,但是又不想立刻全面改变自己的使用习惯,他们还是加油,偶尔充电,不像纯电用户不用再考虑加油的事。所以领克10 EM-P和Z10刚好互补,领克10 EM-P是考虑家庭使用的,但是Z10不太需要。Z10下一阶段我们主推的是四驱大动力版本,也就是零百加速3.5秒那个版本。如果你考虑自己开得爽,同时又要兼顾家人需求的话,请选领克10 EM-P,这辆车更适合。如果你想自己开得爽,追求极致驾控,请选领克Z10,一个零百加速3.5秒,一个零百加速5点多秒,二者还是有2秒的差距的。
回答第二个问题,240四驱 Ultra本来就是主销版本,只不过我们限时赠送了鎏光金,所以很多人升级购买了240四驱 Ultra运动版,初期这两个版本销量占比是一半一半,各40%多。第三个就是Halo版本,Halo版本跟前面两个版本的差异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千里浩瀚H5方案和H7方案的差异,第二个是仿皮和真皮内饰的差异,第三个是Lynk Sound和哈曼卡顿音响的差异。大家可能不太知道,我们发了一个Lynk Sound音响系统,对比哈曼有比较大的差异,哈曼还原度更高,这个音响美颜度更高。有些用户喜欢听还原度更高的音乐,但各位在拍照的时候是不是打开相机也会开美颜?其实很多时候在马路上行驶的时候,你听不到那么精细的声音,听美颜的、经过调校的声音更好。领克之音音响系统让你能听到你想听的纯净的声音,很干净,低音很足等等,不是说非得要把每一个细微之处还原。
Q8、领克在新能源车型上有没有部署性能车的规划?除了采买英伟达芯片,有没有自研的部署和规划?领克10 EM-P 120四驱 Halo后排座椅没有通风、加热、按摩功能,是不是应该像新势力那样做到座椅同权?
大白:我觉得自研芯片的门槛在降低,但是成本代价还是挺大的,小的车企摊薄成本很难。吉利作为这么大一家车企,在效率和成本上问题不大,但是最好还是有一个生态。英伟达芯片虽然好,但是肯定还是要有一些储备存在的。所以我们整体上已经是有的,只不过现在没有发布而已,到明年可能就能看到我们一些国产的或自研的芯片上线,敬请期待。
穆军:领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两次合并。先跟极氪合并成了极氪科技集团,这次合并解决了两位首席科学家对领克的支持,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允许领克首发,在集团全体系内首发Thor芯片。这样就把大白团队的辅助驾驶的能力赋能到领克,要不然我们还是Orin-X芯片。这次合并是一下把两位科学家的能力赋能给了领克,领克从900开始,到10 EM-P,到后面的07、08,在智舱和辅助驾驶上就全部拉齐了,有一个很高的水平。
领克向宽,其实是覆盖更宽的产品区间,也会对更小众的市场进行探索。今天只是做各种发想,你觉得我们是做一个带电的03+性能车,还是干脆做一个两门两座的跑车,甚至是两座两门的敞篷跑车?我们应该做哪个?要不干脆就做更犀利、更小众的市场,那批客户你只要做出来就会买。这是当时在03+上发生的事情,原来认为03+是三年3000-5000台的销量,结果没想到是一年3000-5000台的销量,说明做出来还是有很强的情绪价值的。还有,领克要不要做旅行版?旅行版在07上做,还是在10上做?这些都是问题。我们有很多的细分市场可以去探索,领克可以做得越来越宽。
关于120km版本,我认为以后会有很多人会买,初期可能还是240km版本。在领克10 EM-P用户里面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城市内开混动车的用户,一滴油都不要用,但凡能充电就一定要充电。在高速上会发现其实很多不是电车在充电,是混动车在充电,他们能用电就绝对不要用油。所以120km版本比较适合家里面有很好的充电设备,用家充桩的用户。如果充电没有那么方便,还是会选择240km,就算再外面用公用充电桩,也懒得跑一趟。所以以后的车可能会偏向于用更大一点的电池,不是太大,可能到150km、160km续航的使用状态,一天差不多跑30公里到40公里,基本上可以跑一周,到周末再单独充一次电。240km版本就可以一周只充一次,不用一周充两次。还要看家庭使用情况,我住的小区要收好几万的增容费,就没法装充电桩,那几万块钱我到外面充电也可以省出来了,不用波谷电了。还有老小区车位不固定,没法装充电桩,这个也要考虑。
再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居然有客户觉得120km版本电池小,所以比240km版本安全,就像认为电池小危险就更小一样。其实不是的,我们的标准是一致的。我们专门跟中汽研做了中国行业首次带电的电池安全测试,以前大家都是空载,就是在把电池电放空的状态下做六项串行,我们这次挑战极限,完全模拟正常使用,车里面有电。有媒体问我们,有电和没电有什么区别?有电就像把炸药装上去,能量储存进去了,真的要爆炸爆燃的话,能量就会很厉害。反之,空载的电池相对比较轻松,没有电大概率不会着,因为短路不会怎么样,没有电没有能量。而且我们还是外面接着电的状态下去做的测试,完全模拟撞车状态。我们不是想引领什么,而是呼吁行业都去不断地提升安全度,让中国的标准真的能慢慢成为世界的标准。就像领克900尾碰,世界标准只有80km/h,我们干脆做到100km/h。
相关车系
推荐
充电5分钟续航百公里!2026款岚图梦想家上市,起售价32.99万元
汽车头条20万内唯一插混,星海V9登陆慕尼黑车展!!
快车报新能源智能豪华轿车至境L7首次公开亮相
快车报合资“增程”车来了!别克“增程豪华轿车新标杆”,至境L7全国首秀
邢车博士售价14.98万元起!比亚迪2026款海豹07DM-i正式上市
龙车进击新能源第一阵营!“增程豪华轿车新标杆”别克至境L7全国首秀
车友公社重新定义家庭出行的信任坐标系,哈弗大狗 PLUS 上市
百姓评车高端MPV冠军首选 !2026款岚图梦想家32.99万起上市即交付!
车友公社牌桌已翻!你熟悉的中国汽车市场正在消失
车界江湖别克至境L7首秀|主流合资品牌进击新能源第一阵营
引擎密码曹东杰 回归东风本田
汽车品评入门即满配 ,比亚迪2026款海豹07DM-i正式上市 ,14.98万元起
车友公社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