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看完9月新势力销量,只能说两极分化情况,比想象的要严重
2025-10-08 17:59 2984次阅读

汽车情报

汽车情报(ID:auto-qbz),由多位具有十年以上从业经历的汽车媒体人联手打造。自创始以来,汽车情报坚持做有态度的**、有温度的传播和有深度的探讨,已成为中部地区影响力最大的汽车全媒体平台。

众所周知,“金九银十”是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旺季,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尤为如此。拿不少新势力车企前段时间公布的9月份销量数据来看,诸如零跑、问界、小鹏、小米、蔚来、极狐、岚图、智己等多个品牌,均取得了历史最佳交付销量。

正如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前段时间对汽车情报新媒体所说的那样,不用担心车企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没有达标,因为“金九银十”的威力是比较大的,不少新势力品牌有望在“金九银十”取得不俗销量,以追赶年度销量目标。

不过,当下的车市整体形势,真的像各个新势力车企齐创新高那样一片向好吗?事实上并非如此,抛开现象看本质,我们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不少暗流涌动,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不少专家学者说到的两极分化现象。

说白了就是现在的新势力从月交付量来看,分为了四个段位。第一段位的是月交付量破5万辆的,属于绝对的第一梯队;第二段位的是月交付量3-5万辆的,这部分属于我们常说的主流新势力,未来在车市厮杀的主力军就是它们了;第三段位的是1-2万辆的选手,它们还在生存线上挣扎,但不排除后续有机会追赶上来;而第四段位的是1万辆以下的选手,说句直白话,在内卷这么激烈的市场,它们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而接下来,咱们不妨围绕四个段位的几位有代表性的车企进行一番销量详细分析,看看更进一步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分层格局下的众生相

首先来看今年最大的黑马选手零跑汽车,这家默不作声的新势力车企今年已经数次登上月度新势力销量第一。

直观来看,其9月全系交付为66,657辆,同比增长超97%,这也是零跑首次突破月销六万辆大关。具体来看,零跑旗下C10、C11、B10、B01四大主力车型持续发挥销量主力军角色。值得关注的是,零跑在全球化布局上动作频频: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上,全新战略车型零跑Lafa5完成全球首秀;同时B10在海外市场正式上市,标志着品牌国际化进程加速。

再来看9月双双突破4万辆交付大关的小鹏汽车与小米汽车。首先是小鹏交付了41,581辆,环比增长10.3%,同比增长95%。其中,售价亲民的MONA M03系列持续贡献稳定销量,9月交付超10,000辆,上市至今累计交付已达18万辆。而全新小鹏P7实现第10,000辆下线,并成为小鹏产线中最快达成每小时产量40辆的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外市场,小鹏汽车欧洲本地化生产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位于奥地利格拉茨的麦格纳工厂将于第三季度启动生产,首批本地化生产的小鹏G6与G9已顺利下线。

再来看小米汽车,作为车市后来者,其展现了不俗的势头,9月交付量超40,000辆,环比增长9.9%,同比增幅达195%,成为同比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不得不说,随着产品线完善与市场渠道拓展,小米已稳居头部阵营。

然而,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那就是随着小米汽车的交付量持续攀升,各种质量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网络上小米汽车的口碑反转也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小米汽车如何守住打下的江山,将在未来变得十分关键。

我们接着看月交付量在3万多辆档位的选手,其中蔚来汽车9月交付34,749辆,同比增长64%,算是缓过了一口气。其中,蔚来品牌交付13,728辆;乐道品牌交付15,246辆;firefly萤火虫品牌交付5,775辆。乐道品牌靠着低价格走量,实现了一波销量增长,该品牌后续能否继续这样的销量状况,需要持续的观察。

接下来是理想汽车,其9月交付了33,951辆新车,环比增长19%,但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同比仍下滑了37%。不过,随着i8、i6等新车型的上市交付,以及销售服务体系的调整完成,理想有望在四季度扭转局面。

在剩下的梯队中,极狐、岚图、智己均创下历史新高。极狐9月交付16,074辆,环比增长53.1%。新车型极狐TI的上市为品牌注入了新活力。岚图交付15,224辆,环比增长12.7%,旗下岚图泰山与追光L的预售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矩阵。

智己汽车表现尤为突出,9月交付11,107辆,首次突破万辆大关,环比激增69.1%。全新车型智己LS6的上市成为推动销量增长的关键因素,该车型凭借其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迅速获得市场认可。

分化背后的行业思考

9月新势力销量的整体表现,呈现出“头部稳定、中低部发力”的特点。然而,这种表面上的“百花齐放”之下,隐藏着行业洗牌加速的深层逻辑。销量的分层格局并非偶然,而是市场竞争从粗放走向精细化的必然结果,其背后是技术积累、资金实力、运营效率和战略定力的综合较量。

对于稳居第一梯队的品牌而言,规模效应正逐渐显现。月交付量突破4万乃至6万辆,意味着这些企业不仅在研发投入上拥有更多腾挪空间,在供应链议价、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也建立起显著优势。这种良性循环使其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推出产品,同时保持可观的毛利率。值得注意的是,头部企业已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零跑的全球化车型布局、小鹏的欧洲本土化生产,都预示着下一阶段的竞争将延伸至全球舞台。

第二梯队品牌的表现则更具启示意义。极狐、岚图等依托传统车企集团资源优势的品牌,在经历初期的摸索后,正逐渐找到市场节奏。它们通过更精准的产品定位和更灵活的营销策略,实现了快速追赶。这证明,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背景”与“创新”并非对立,传统制造经验与新兴科技理念的融合,同样能够迸发出强大竞争力。

然而,对于仍在第三、四梯队挣扎的品牌而言,时间窗口正在收窄。单月交付破万的成绩固然值得肯定,但这仅仅是获得了继续参赛的资格。在当前价格战持续、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这些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持续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以跟上行业创新步伐;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维持生存。如何突破“温饱线”,实现从生存到发展的跃升,成为它们必须破解的难题。

值得深思的是,这种分化趋势正在重塑行业的竞争逻辑。过去那种依靠单点技术突破或营销创新就能脱颖而出的时代正在终结。当下的竞争更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既要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又要具备精细化的运营管理能力;既要能准确把握消费需求变化,又要能有效控制成本;既要深耕本土市场,又要具备全球化视野。

这种全方位的竞争,本质上是对企业“内功”的考验。理想汽车虽然短期出现同比下滑,但其完善的产品矩阵和品牌积淀仍为其提供了调整空间;小米作为后来者,凭借其独特的生态优势实现了快速上位。这些案例表明,在分化加剧的市场中,每个企业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竞争路径。

【结语】展望第四季度,随着年度销量目标的压力增大,各品牌之间的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价格战可能进一步升级,新产品投放节奏也将加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将见证更多并购重组的发生,部分弱势品牌可能选择“抱团取暖”,或者被市场逐步边缘化。

归根结底,当前的两极分化是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规范的必经阶段。它迫使每个参与者重新思考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生存之道。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分化意味着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完善的服务;对于行业而言,则是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过程。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市场中,一时的销量突破固然值得庆贺,但唯有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这场马拉松式的竞赛中笑到最后。

# 造车新势力 # 小鹏 # 小米汽车 # 小鹏P7+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