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混动轿车里的“革命派”,领克10 EM-P靠价值平权火爆出圈
2025-10-11 19:35 3586次阅读

车壹条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自媒体。这里不仅传递最真实和鲜活的行业重磅**,还提供理性看待问题的视角并给出建设性的问题解决之道。

从9月8日上市,到10月10日迎来第10000台整车下线,领克10 EM-P仅用了31天。“万台速度”的达成,看上去只是一份出色的数据表单,但对照竞争愈发胶着、且增势逐渐放缓的混动市场来看,领克10 EM-P逆势而上背后的方法论,才是值得行业剖析的关键所在。

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没有用户投出的信任票,产能拉得再高、机器转得再快,也堆不出这样的速度。因此,与其说领克10 EM-P是领克成熟制造力的体现,不如说是极致用户思维下完成的一次的产品突围。

如今,随着混动轿车市场进入深度内卷阶段,动力系统同质化、智能配置分层化、价格竞争白热化……让用户面对琳琅满目的配置清单与价格差距,往往陷入“买低不甘、买高又贵”的心理拉扯。而领克10 EM-P的出现,恰好击中了这个购车痛点,那就是以“技术平权”打破高配必高溢价的旧规则,让高端体验成为所有人的起点。

目前,这款中大型插电混动轿车,已经凭借接近19万元的加权成交价,登上了上市首月中大型插混销量前三的榜单,更成为前三车型中平均售价最高的一款。所以说,在我们谈论“万台下线速度”的时候,更应该看到的是,领克10 EM-P是如何以“平权思路”,重构了20万级混动轿车的价值体系,成为那匹挣脱价格内卷的实力黑马。

“标配即顶配”,以技术平权回应行业内卷

要理解领克10 EM-P为何能迅速赢得市场?首先要厘清“技术平权”背后的底层思维。

长期以来,混动轿车市场存在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潜规则——核心体验必须与高配挂钩。想要四驱系统、想要高阶智能、想要更强的动力与安全配置,往往意味着必须为高配车型多付出几万元甚至十万元的差价。比如20万级混动轿车想要智能驾驶,需选装加价2-4万,再比如有些产品低配车型无四驱,但若要选择高配就要超过25万,性价比一落千丈。

这种长期依赖形成的“体验溢价”机制,让“科技普惠”的原始使命逐渐变成了厂商攫取利润的手段,用户叫苦不迭,行业内卷无解。

但领克选择了主动打破这一壁垒,以平权逻辑进行了“顶配即标配”的思维转变,从战略高度建立错位竞争方向。在领克10 EM-P身上,技术平权不再是概念口号,而是被实打实地应用到产品开发过程中,真正做到用户层面的价值平权、体验平权。

它的平权解法在于,首先全系标配四驱系统、激光雷达、LYNK Flyme Auto 2智能座舱,让用户花20万,就能获得以往25万元以上才有的配置,不再为“选装”买单,也不必担心体验差距。

还同时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 + 千里浩瀚H7方案,覆盖城市通勤、高速领航、泊车辅助等核心场景,让高阶智能驾驶进入20万级可及范围,而非纸上谈兵。

此外,更依托CMA Evo中大型平台和EM-P混动技术融合,在保证5.1秒零百加速的同时,实现CLTC亏电油耗4.2L的能效水平,彻底打破“性能与能耗不可兼得”的行业命题。

当这一平权答案成体系性的搭载于领克10 EM-P上时,站在用户视角分析来看,直接改变的便是购车心态,从原本为配置和预算之间的矛盾而无奈妥协,到如今不再纠结版本、不再担心错配,决策链条更简单,购车过程更轻松、并将快速形成“领克10 EM-P可以闭眼入的”认知渗透,进一步刺激用户的真实购买行动,直接促成首月万台下线的达成。

这套基于平权逻辑延伸而来的战略动作,是领克10 EM-P成功的必然前提,它不仅成就了自己,也将行业带入到了一个新的思考层级上去,高端不一定要贵,创新不一定要稀缺,而科技的意义也不在于堆料,而是在于普及。

三大体系能力打底,价值平权引爆热潮

如果说技术平权让领克赢得了用户的“第一眼信任”,那么下一步便是要通过技术平权实现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平权。换句话说,技术普惠要想形成“正循环”,需要稳定的体系作为支点,这个支点便需要建立在制造、供应、成本管理的协同基础上,否则“平权”只会沦为短期宣传口号。

而对领克来说,这一点恰恰是其敢于成为“价值颠覆者”的最大底气。

首先是对供应链的掌控力,在汽车制造业中这是重要的成本基石。依托吉利集团的全球化产业链体系,领克早已具备高度自主可控的供应能力,无论是电驱系统、核心芯片还是安全底盘,关键零部件均实现自主研发或稳定采购,这使得领克能在保持高配置的同时可以做到有效控制成本,让领克10 EM-P在提供“超标配置”的同时不必牺牲价格竞争力,也确保了产能的持续爬坡。

其次是平台化经济性,作为‘降本’的一大补充,CMA Evo 中大型平台的模块化特性,能共享底盘、电气等核心模块,减少不同配置车型的单独开发与制造成本,从而灵活兼容不同配置级别的车型,降低制造复杂度与单车成本。得益于技术平台的成熟度,高配标配化的路径才能成为现实,也让领克的技术平权不再以牺牲盈利为代价。

最后是智能制造体系,领克的工业4.0智慧工厂能实现柔性生产与高一致性品控,不仅能够保证交付速度,也能够确保高价值体验能被大规模复制。所以“万台下线”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即使将眼光放长远来看,领克10 EM-P未来的增长趋势也基本上是确定的。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领克10 EM-P现象”也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从技术突破期迈向价值兑现期。过去十年,自主品牌不断通过技术创新突破高端壁垒,而如今,以领克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品牌,正在用体系化能力推动高端体验规模化落地,让科技不再被溢价、让价值不再被稀释。

这才是“平权”的真正意义,不是单纯的便宜,而是让每一分价格都买到实打实的体验价值。

写在最后:

领克10 EM-P这次的“平权突围”证明一个事实,当企业真正理解用户需求,并以体系力持续兑现承诺,平权就能成为最强的竞争力。同时,它也为中国混动轿车市场重新校对了价值坐标,未来这个市场上将不再单纯比拼谁的配置更猛,谁的价格更低,而是将进入一谁能持续提供平权体验,谁能让高端体验更普惠的全新竞争阶段。

领克10 EM-P用31天写下行业新速度,它所牵动的“价值革命”,才刚刚开始。

# 行业事件 # 领克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