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安全与技术领域相继发布多项关键研究,从车灯安全性能、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变化,到购车功能需求的转向,均折射出行业正在经历的变化。
车灯眩光未显著增加事故率,IIHS呼吁继续优化防眩光技术
近年来,随着车辆前照灯亮度与照射距离的不断优化,不少驾驶者抱怨“车灯过亮导致眩目”,认为其可能提升夜间行车风险。然而,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在十月份发布的最新研究却揭示一个令人意外的结论:尽管车灯性能大幅提升,但与眩光直接相关的碰撞事故比例在过去近十年间并未明显上升。
该研究分析了2015年至2023年八年间,美国11个州(警方将眩光列为车祸报告的一个因素)的600万起夜间车祸数据。结果显示,每千起事故中,仅有1至2起事故将车灯眩光列为肇事因素之一,且这一比例长期保持稳定。IIHS指出,这主要得益于汽车制造商在提升车头灯照明能力的同时,也在有效控制眩光扩散方面取得了进展。IIHS自2016年推出车头灯评级体系,对近光灯产生过度眩光的车型进行严格扣分,从而推动行业设计改良。
“虽然眩光确实令人不适,但它导致的交通事故远少于能见度不足。”IIHS主席大卫·哈基强调,“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停止努力,减少眩光仍是一个重要的安全目标。”

展望未来,IIHS报告指出了几项有望进一步降低眩光风险的技术,包括改进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技术,应用更智能的远光灯辅助系统,以及安装自适应行车光束。后者能自动调整车头灯光束模式,避免直射对向车辆,此项技术在欧洲已普及数十年,但因法规差异,尚未在美国市场落地。IIHS正积极呼吁扫除这些技术推广的障碍。
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认知度与接受度悄然提升
研究机构AutoPacific最新未来属性需求研究(FADS)显示,美国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认知度和购买意愿正呈现出显著且快速的增长。
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关税使中美两国保持距离,但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认识越来越多。目前有22%(共有18,987名消费者参与调研)的美国消费者表示“非常熟悉” 中国汽车品牌,另有43%表示“有点熟悉”,整体认知度相比2024年上升12%。更值得关注的是,半数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或租赁中国品牌汽车,这一比例较去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

在众多品牌中,华为(27%)、小米(23%)与比亚迪(19%) 成为美国消费者认知度与考虑度最高的三大中国品牌。这一变化背后,是长期以来围绕中国品牌汽车的数据隐私与国家安全担忧正在缓和。消费者端的心理壁垒已开始松动,为中国品牌未来进入北美市场铺垫了潜在通路。

全轮驱动登顶“必备功能”,购车需求更趋务实
除了品牌认知的转变,美国消费者在车辆功能选择上也展现出明确的价值取向。AutoPacific同一项研究揭示了2025年最具决定性的购车因素:全轮驱动(all-wheel drive,AWD)。
研究发现,在计划未来三年内购车或租车的消费者中,高达63%的受访者将全轮驱动视为“必备功能”,即没有该功能就不会购买或租赁该车辆。这一需求跨越了不同年龄层,尽管年长购车者表现更为强烈,但各年龄段消费者均对其高度重视,反映出市场对于车辆全天候适应性、稳定性与安全性的综合追求。

这一趋势明确指引了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的未来产品规划方向——在电气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基础而核心的车辆性能依然是消费者决策的基石。
从IIHS对车灯安全分析,到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日渐开放的态度,再到全轮驱动成为购车决策的关键,这些研究表明,汽车技术在不断进步,消费者的心智在悄然转变,而功能需求则回归至最本质的驾驶体验。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洞察这些静默而深刻的趋势,将是把握未来竞争格局的关键。
推荐
SUV靠边站!力挫GL8、赛那,比亚迪2026款夏连环杀!
1号车盟
小鹏分享物理AI涌现成果
AUTO攻略
智己LS9预售价33.69万起,能否在大型SUV市场站稳脚跟?
文武车道
上汽大众10月终端销量9.25万辆 “油电同智”释放向上势能。
AUTO攻略
2025小鹏科技日:与大众、高德和宝钢加深合作
菲常视界
击穿底价!埃安 i60 预售价11.98 万 纯电增程双动力
买车家
小鹏科技日发布第二代VLA大模型,三大具身智能产品矩阵进阶
车视轮谈
第5代帝豪预售价6.89-8.59万元,取消手动挡/新增1.5T车型!
吴佩频道
小鹏汽车驶入物理AI新纪元,三大具身智能产品齐发!
百姓评车
213km/h!纯电车漂移最高时速世界纪录归昊铂SSR了
高氏观市
小鹏科技日发布第二代VLA大模型,三大具身智能产品矩阵集体进阶
车市谈
11月重磅车:BBA发力了,准备弯道超车新势力?
吴佩频道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