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奇瑞新能源:“起个大早,赶上大集”|汽势封面
2025-11-06 11:49 3121次阅读

汽势科技

志在成为汽车传播领域领先者的汽势AUTO-FIRST,是一家新媒体平台。以“在这里读懂**汽车”为理念,全面解读和前进中的**汽车行业。汽势涵盖汽势公众号集群、汽势小程序、汽势APP、汽势TV和汽势网页版等全业态、全媒体平台


000奇瑞新能源图文商配头图001图640_副本.jpg

汽势Auto-First|撒马尔

“巷战”是一个军事术语,但在商业或竞争分析中经常被用来形容一种极其激烈、短兵相接、寸土必争的竞争状态,它的核心特点如下:空间狭小、无处可退、近距离搏杀、残酷激烈,代价高昂、资源消耗巨大。

这些特点,很符合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谁都知道,未来五年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洗牌期和终局战,其中,新能源转型是核心战场。

从数据来看,10月各大车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暴走的、上升的、翻篇的。但对奇瑞新能源而言,增势迅猛,同比增长54.7%,首次单月新能源突破11万辆,且新能源爆款矩阵成型,前十月同比增长73.1%。1-10月份,集团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697,891辆,增速位居行业前列,规模稳居“行业前五”。

怎么看,奇瑞新能源终于起势,且厚积薄发,势头迅猛。正如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所言:奇瑞真正实现了“起个大早”,从过去的赶了晚集现在变成了“赶上大集”了。他说,奇瑞不仅能造出中国最好的燃油车,也同样有信心打造一系列新能源爆款产品。

在汽势Auto-First看来,奇瑞新能源既有终于开花结果的宿命感,也有让人大开杀戒的感觉。对奇瑞而言,也绝不仅仅是几个爆款车的结果,是体系、组织结构、变革的勇气、技术路径调整等全方位改革的结果。

汽势传媒

新能源起势头 “起个大早 赶上大集”

10月新能源车市,有两个数据很有意思。

一是奇瑞单月新能源销量首次站上11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二是奇瑞新能源前十月同比增长73.1%,增速势头迅猛。

可以下个结论,奇瑞新能源彻底起势了!做个横向对比,无论是新能源火力最猛的自主车企、还是声量最大的新势力,单月新能源销量站上11万辆的位置,截至目前,只有三家车企做到了。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热闹非凡的竞技场上,有的玩家是高调炫技的明星,而有的,则是埋头干活的实力派。奇瑞,显然属于后者。当不少人还在质疑它“起了大早,赶了晚集”时,它已经用实打实的销量和一套组合拳,证明了实则是“起个大早,赶上大集”。

汽势传媒

换句话说,市场买单才是硬道理。奇瑞新能源的销量突破,不是靠某一款车的灵光一现,而是靠一个“爆款军团”的集体发力,形成了以风云A9L、风云T11、纵横G700为代表的爆款新能源产品矩阵。

风云A9L:可以看作是奇瑞的“破局之作”,上市后销量持续过万,说明它已经成功杀入主流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真实验证。

000奇瑞新能源04图img_1762325200601750702.png

纵横G700:这款车更“猛”,上市24小时订单就超过1.5万台。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后来竟然用一套“方舟系统”直接横渡了长江。这个营销事件非常聪明,不仅吸引了眼球,更用这种极致的方式,向公众直观地展示了其过硬的技术底子和安全性能,堪称“技术发布会开到江面上”。

汽势传媒

风云T11:近3.8万台的24小时订单,再次印证了奇瑞当前产品力的火爆。

iCAR品牌:10月份销售12,393辆,1-10月份累计销售79,023辆;

智界品牌:10月份销售12,810辆,1-10月份累计销售70,587辆。

简单来说,奇瑞不再是过去那个只靠一两款小车打天下的状态,而是在多个细分市场都拿出了能打的产品,形成了集团军作战的优势。

低调又强大

在风云变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奇瑞正以扎实的步伐证明自己的实力。它可能不像一些造车新势力那样擅长营销造势,但却在实实在在地积累技术、拓展市场、提升销量。除了产品端,在设计、研发都形成了奇瑞自己的方法论。

确切地说,产品是强大的一个方面,背后是整个设计、研发、技术的整体支撑。这样的强大,是多维的,也是立体的,更是有生命力可持续的。

过去,很多人觉得国产汽车的设计总是有点“飘忽不定”。但现在,奇瑞正在把“设计”这门玄学,变成一套可掌控的科学体系。

汽势传媒

奇瑞在全球布局了10个造型中心,拥有超过1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这就像组建了一个“全球审美智库”,确保其设计能融合全球视野,而不是闭门造车。就像一个厨师不再只是凭经验做菜,而是有了自己的独家菜谱,保证了未来车型的稳定输出和高水准。

奇瑞通过举办大学生设计大赛、成立“艺术开阳实验室”等,奇瑞不仅在挖掘未来的设计天才,更是在构建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现在到未来的创新生态。这意味着,它的设计能力是有持续生命力的。

如果说设计和销量是“面子”,那技术就是奇瑞最硬的“里子”。它没有整天把技术挂在嘴边炒作,而是选择在“全球创新大会”上,一次性亮出家底,惊艳四座。

汽势传媒

以“瑶光实验室”和“开阳实验室”为核心的全球研发体系,是奇瑞的技术发动机。依托实验室,在2025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密集发布了AI智能车架构、犀牛电池、轴向磁通电机等10多项全球领先科技。

同时还发布“灵犀智舱”AI交互系统及“猎鹰智驾”L4级自动驾驶技术,实现AI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技术向纵深发展。10月16日,纵横G700采用全球首创的方舟水陆两栖系统成功横渡长江,正是技术集成应用的有力印证。

未来征途

奇瑞是一家内敛、谦逊的企业,却在最近三年接连喊出了三个“不客气”。

第一个“不客气”是新能源,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不服输,给自己打气。

第二个“不客气”是智能化,是回应行业趋势期望和全公司几万人的期待。

第三个“不客气”全球化,是创新体系矩阵成形,奇瑞技术货架琳琅满目。从风云系列到纵横G700,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在产品上有了具象化表达。

汽势传媒

这三个不客气,正是奇瑞新能源起势的底层逻辑。对于奇瑞新能源的未来,根据规划,未来两年内奇瑞将推出24款超能混动和15款高端纯电新产品,“迅速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阵营”。


汽势观:

低调的巨头已悄然转身

总而言之,今天的奇瑞新能源展现出的是一种体系化作战的能力。它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同时在销量、设计、技术等多个维度上协同发力。

它可能不像一些新势力那样,每个动作都伴随着巨大的声量,但它每一步都迈得扎实。通过打造爆款产品矩阵、建立成熟的设计体系、并手握一系列硬核技术,奇瑞正以一种“技术实力派”的姿态,告诉市场:新能源汽车的长跑,比的不是一时声量,而是持久的耐力和深厚的综合内力。这场竞赛,它已经稳稳地回到了主赛道,并且后劲十足。

# 奇瑞新能源 # 猎鹰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