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募了140亿,赛力斯港股的“钞能力”要用在哪?
2025-11-06 15:14 1072次阅读

My车轱辘

车轮上的观察者,用最独特的视角,发现不一样的人车世界!

11月5日,赛力斯(9927.HK)的招牌出现在港交所交易大厅的屏幕上。赛力斯因此在国内车企中拿到了一个“首家”的头衔——第一家实现“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品牌。

比起一个头衔,我相信业界更关心的是,这一步究竟能给赛力斯带来什么。在随后的上市仪式上,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谈到,要借力香港这个国际金融枢纽,去“整合全球资源,用全球智慧赋能中国智造”。这话听起来宏大,但落脚点很实在——最终目的是要做出能让全球用户都愿意买单的产品。

这次上市被冠以“迄今最大中国车企IPO”的名号,募资超过140亿港元,真金白银的数额本身就说明了资本市场的一次态度投票。钱怎么花?剧本并不意外——研发、渠道和全球产能。这几乎是所有志在出海的车企标准动作,关键在于,赛力斯能执行到几分。

回看赛力斯的路,它的几个关键转折点都踩得相当准。从2016年果断转型新能源,到2021年与华为联手打造问界品牌,这一系列决策让它从一家传统车企,快速蜕变为拥有超过80万用户、且手握M9这种50万级以上销量冠军车型的车企。张兴海对此有个判断,他说问界是“中国汽车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这话或许带着些宣传色彩,但问界系列在智能驾驶等领域积累的40亿公里路测数据,以及避免超200万次潜在碰撞的记录,确实是其实践的底气。

谈到未来,张兴海没有回避行业最热的风口——人工智能。他明确提出,赛力斯正在探索“人工智能+”在移动智能体上的落地,目标是造出“有情感、更智慧的移动伙伴”。这听起来很未来,但也清晰地指向了公司向科技企业转型的野心。

总结

如今,手握A股和港股两个资本平台,赛力斯无疑拥有了更厚的粮草和更强的背书。但双平台也意味着双重的期待与压力。张兴海说要以“技术创新为锚,用户体验为本”,这句话在当下竞争激烈的新能源市场上,几乎已成为生存法则。对于赛力斯而言,上市不是终局,而是一场更大规模、也更复杂的全球竞速的开始。

# 竞速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