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汽车人】天籁·鸿蒙座舱,东风日产掀起智能化反攻浪潮
2025-11-10 08:34 1925次阅读

汽车人传媒

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执着专业媒体的坚守,专做有温度的行业解读。展示汽车行业先锋风采,还原汽车产业真实动态,传播汽车核心文化理念。这里,汽车行业唯一的人文之地!

天籁·鸿蒙座舱的推出,让东风日产印证了合资企业在智能化转型的新思路。

文 / 李苗苗

无论是进博会重磅布局还是东京车展全球瞩目,东风日产强势表现持续引发关注。

第八届进博会上,日产进出口(广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日产携多款智能化、多元化“首款”车型亮相,彰显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而在日本移动出行展上,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车型东风日产N7,代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作为合资标杆车型,N7上市后就在竞争激烈的10万-20万元纯电轿车市场中站稳脚跟,即便面对高强度竞争,仍持续保持月销6000辆以上的优秀成绩,成为当之无愧的现象级爆款。

在新能源发展趋势确定但格局尚未明朗的当下,合资企业如何厘定自身位置、找准新方向?

这几年,舆论总强调合资企业要“快速转身”,仿佛速度决定命运,背后不乏“机会窗口转瞬即逝”“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的焦虑制造。但事实证明,企业发展的容错率远超想象——油车仍占近50%的市场份额,刚需属性未减,新能源与燃油车长期并存已是共识,而脱离场景的智能化需求,正成为所有车型的核心竞争力。

在新能源赛道站稳后,东风日产带来了差异化新选择——天籁·鸿蒙座舱。“油车也智能”不算新鲜,关键在于能否达到同级智能水准,而智能化技术与平台的解耦,正是实现跨平台部署的核心。

10月31日,东风日产将天籁·鸿蒙座舱的首发仪式放在了华为园区。要知道华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供应商,这样出位的选择,恰恰彰显了东风日产的转型决心。作为继N7之后的又一重磅力作,天籁·鸿蒙座舱不仅是首款与华为智能化方案“联名”的车型,更是全球首款搭载华为智能方案的燃油车。

内外合一与鸿蒙智舱升级

这款车的外观,由寰宇大灯组和红宝石尾灯勾勒出来的曲线,延续了日产新时期的风格:简约大气。车身比例处处体现出美学意义上的和谐与优雅。

内饰秉持华为“内外合一”理念,从旧时代的以功能为轴心,转变成以体验为核心设计。15.6吋悬浮智慧屏+10.25吋高刷仪表屏统领车内视觉核心。当然,更引人注目的可能是升降式星环散射体(水晶倒金字塔构型),既是声学中心,又是光影美学中心。7.1立体环绕声场+HUAWEI SOUND,结合空间结构,形成独有的沉浸式“天籁声学空间”。

天籁·鸿蒙座舱采用满血鸿蒙座舱5系统,安装48+原生鸿蒙应用(还在快速扩张中),所有影音娱乐、出行生活相关的应用,一网打尽。

这时候,鸿蒙系统跨平台优势就凸显出来。“超级桌面”兼容所有手机应用,数据文件“一碰传”实现秒级分享。上车前就开始的导航、通话、视频会议,到车上之后,由车机自动接管。

已经被广泛认知的鸿蒙AI级智能语音助手,不但早就达到自然交互的水平,而且进化为主动服务的“智慧体”,实现对居家、工作、行车跨场景的信息支持。通过强化学习(RL),超出了日常功能性对话的范围,能理解人类的心理、情感等内容。

老实说,在用鸿蒙座舱之前,根本没想到所谓的“智舱”,攀升到了马斯洛模型的第四层(人格认知和尊重)。如果再以“对话成功率”、“语义理解率”等衡量语音助手的标准,未免过时了。

智能化变“长板”,东风日产辨识度更强

这个时候,市场上难免有疑问,使用鸿蒙系统的品牌不止东风日产一家,后者是与其他品牌趋同,还是做出足够的差异性。

华为对天籁的赋能是显而易见的。华为通过架构革新,让天籁拥有了网络集中式架构,将车内的电子电气控制以及算力,搭建为一个整体。燃油车至少与新能源车的智能化拉齐了进度条。智能化解耦,是天籁·鸿蒙座舱做出的明显改变。

而东风日产在这款车上展现出成熟的产品哲学,在智能化变成长板之后,仍然保留了品牌的核心优势。

天籁动力系统搭载2.0T VC-Turbo发动机,最大功率243马力,峰值扭矩371牛·米。这款全球首款量产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可在8:1到14:1之间智能调节压缩比,兼顾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新能源补能虽然理论上在中国已经没问题,但大家日常面对的是车桩比,以及充电桩的便利距离、充电桩完好率等现实问题,更别提在冬季温度较低地区的电池效率问题。新能源车依托场景这一点,并未打破。燃油车的市场经历过大幅度收窄,但基本盘仍将长期存续,就是因为有些场景下,燃油车拥有天然优势。

天籁·鸿蒙座舱精准地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那些既看重燃油车百年技术沉淀带来的机械质感与三分钟“满血复活”的补能效率,同时希望拥有自然流畅的语音交互、无缝衔接的生态体验和沉浸式座舱娱乐的消费者。

消费圈将日产的优势简化为“大沙发”。更准确的表达,是系于东风日产对于人体工学体验的车辆工程要求,达到苛刻的地步,因此得到舒适性的越级体验。

座舱内可触及的90%面积为软包,不仅为触觉考虑,也为声场和NVH考虑。接下来的确轮到大沙发,东风日产给天籁·鸿蒙座舱配备了“日产工学满配大沙发”,堪比50万级豪车的体验。不但加热、通风、按摩、气动腿托、电动腰托、坐姿记忆、迎宾一应俱全,而且副驾享受级别更高,无论什么样的身材,都能达到女王级体验。匹配奢华的声学享受、氛围烘托,形成的综合体验,说“越级”其实谦虚了,真实的答案可能是“越两级”。

能有这样的体验,不单是“满配座椅”就能搞定的。针对200多个工况的噪音测试、200+项多场景/工况噪声监测、大面积的吸音、强化刚度和主动减震的设置,才能达到如此细致入微的享受机理。

合资新时代,东风日产的全面转变

天籁·鸿蒙智舱的推出,标志着东风日产实现了技术研发方式的转变。从此前总部给车型、给技术的单向输出模式,转向技术研发本地化、技术供应链随之本地化。

与之相应的,东风日产在研发架构上,也实行了本地化,建立了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由中国员工担任车型研发的总负责人,负责从车型需求到研产销全链环节。

在营销体系中,东风日产引入了华为的IPMS(集成产品营销与销售体系),对市场洞察以量化方式反馈给研发端,以此影响产品定义。

东风日产与华为的合作,对两者而言都属于“破圈”:前者引入了整体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技术研发的模式转变;后者实现了智能化跨动力平台部署,强化了智能化产品的普适性。

在此之前,智能座舱更多出现在造车新势力与部分高端电动品牌之上。鸿蒙座舱成功上车天籁这样一款拥有深厚市场根基和庞大用户群体的主流燃油车,证明了华为智能汽车技术的“平台无关性”与强大的跨平台适配能力。

天籁·鸿蒙座舱的推出,让东风日产印证了合资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上的新思路。这是以东风日产主动求变、主动进行研产销价值链的模式改革为前提。

在22年的发展历程中(今年也是日产入华40周年),东风日产积累了1600万用户,在经营中遇到战略级挑战并非第一次。

面对汽车行业的百年大变局,东风日产这一次展现出彻底的战略适应能力,在Glocal(全球-本土)新模式下,赋予了中国团队前所未有的自主权。双方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合资”,如今达成战略“合心”、行动“合力”,不啻于合资体制的再造。

东风日产一方面传承日产77年电驱历史底蕴、造车品质和世界领先的安全标准;另一方面立足中国需求,以本土化的技术、速度和资源,实现新能源进阶。东风日产宣布未来三年将推出10款新能源车型,覆盖插混、纯电、增程三种动力模式。天籁·鸿蒙座舱面世,令日产在跨国品牌中率先实现了燃油车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2025年,合资阵营呈现强势反弹态势,东风日产率先突围,凭借精准的战略布局与前瞻的产品思维展现出强大竞争力:旗下N7纯电车型、搭载鸿蒙座舱的天籁改款车型及N6系列产品密集落地,不仅实现了燃油与新能源领域的全覆盖,更精准匹配不同细分市场用户需求。

相较于一些日系合资竞品智能化升级上的滞后,天籁·鸿蒙座舱的推出彰显了日产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技术突破,使其有望成为日系品牌中转型成功的标杆,甚至领跑合资品牌整体转型进程。

产品更新要快,但根基的搭建需要理性思考、谨慎选择。如今,在合资企业中,日产率先重新搭建了技术平台,理顺了研发组织架构,重构了合资体制。接下来的事情,即东风日产的重新崛起,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看到满血的东风日产,携新一批产品矩阵强势归来。【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