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收官的广州车展上,宝马展出的车型相比以往更加强调性能和个性化标签,包括MINI展台亮相的电动MINI COOPER PAUL SMITH设计师款,以及首次在中国市场引入了M高性能旅行车全新BMW M3旅行版。

而2026款BMW X5身上则更多体现出宝马在中国市场的“听劝”和务实,面对本土品牌在智能化、舒适化配置上的疯狂内卷,宝马主动优化产品策略,此次在2026款X5上不仅将专业型驾驶辅助做到了标配,前排座椅通风、舒适型座椅、后排座椅加热、21英寸轮毂、哈曼卡顿高端音响与抬头显示系统也实现了全系标配。
当然,更重磅的还是新世代技术集群的首次同台,虽然它们的集大成者国产长轴距iX3还没到登台的时刻,但是通过涵盖动力、操控、交互、安全四大维度的核心技术的亮相,宝马也算是提前对这款新车的实力进行了剧透。
新世代技术是宝马最新的电动技术大集合,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宝马作为资深豪华汽车品牌的技术沉淀与转型功力,因此这一系列技术被视为宝马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王牌”。在2026年推出的国产新世代BMW iX3将是宝马新世代车型技术的第一款落地车型,而后续车型将由此密集推出。

按照规划,首款车型长轴距版新世代BMW iX3将于2026年下半年上市。今年前十个月,宝马集团在华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超过40%,新世代车型的推出有望进一步提升其新能源销量。但与此同时,宝马也面临着来自中国品牌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新世代量产速度的挑战。宝马将重新思考在中国的新能源价格体系和产品技术更新速度。
今年前三季度,宝马在华交付量为46.4万辆,在华增长面临压力。因此,2026年新世代车型的国产上市,将是宝马在中国必须打赢的关键一役。
01
王牌技术,都有什么王牌
宝马新世代技术集群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对性能与智能的深度融合,宝马仍然强调了操控性。
根据宝马的工程师介绍,BMW驾控超级大脑首次将动力传动、制动、转向等核心功能集成至单一控制单元,实现了1毫秒的极速响应,较以往系统提升10倍。这一技术不仅提升了车辆的动态操控精度,还通过高效能量回收系统,在98%的驾驶场景中无需依赖传统刹车,显著提升了能效。此外,该技术可灵活适配1至4个电机,覆盖从日常代步到赛级高性能的全场景需求,展现了宝马在驾控领域的深厚积累。

新世代电驱系统则通过4695大圆柱电芯与800V高压平台的组合,实现了国产新世代BMW iX3 CLTC工况下超900公里的续航里程,充电10分钟可补能400公里。宝马独有的4695大圆柱电芯(直径46mm,高度95mm),能量密度相比前代产品提升高达20%。其中,正极采用高镍三元 +圆柱壳,提能稳镍。负极上,硅碳负极+定制电解液,延长电池寿命。结构上,将泄压阀在底部,防止爆炸。
在制造上,以全极耳代替双极耳,前一天发布的奔驰也是这样。由此,降低内阻和热量提升效率。这个电池还有很不错的充电效率,10分钟补能 400km,21分钟充至 80%。而其独创的励磁同步电机与异步电机组合,使能量损耗降低40%,整车效率提升20%,体现了宝马在三电系统方面的技术实力。
在驾驶辅助方面,继7月官宣与Momenta合作后,车展上宝马展示了与之联合开发的新一代智能辅助驾驶方案。该方案基于Momenta的AI大模型驱动的“感知-规划-控制”一体化架构,实现了国产新世代BMW iX3的端到端的上车。目前宝马德国研发团队正在集团全球最大的驾驶模拟中心进行虚拟仿真测试,中国研发团队也已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四大创新研发基地同步进行实地开发与测试,为明年首款落地车型的上市做准备。

智能交互方面,BMW首创的全景iDrive系统通过视平线全景显示、3D抬头显示等四大交互界面,打造了沉浸式智能座舱体验。由宝马中国研发团队主导的中国专属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则更多展示了对国内应用生态的融合,包括接入DeepSeek的BMW个人语音助理、高度集成的HUAWEI HiCar以及宝马定制的高德地图等功能。
目前,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长轴距版BMW iX3还在量产上市前的测试阶段,眼下这款车正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及全球各地进行全面严苛的驾驶调校与测试,同时还有超过300台国产车型测试车在中国本土进行整车测试,为了让其更适配中国消费者的日常驾驶习惯。

国产新世代BMW iX3代表了宝马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最强实力,其动力总成、底盘调校与动态控制方面拥有深厚积淀,在国产新世代BMW iX3上能够体现出传统豪华品牌在机械素质与电控集成上的优势,这是国内新势力品牌不具备的。当然还有传统豪华品牌的工程化能力积淀,遍布全球的研发与验证体系,通过覆盖全球多样路况与极端场景的测试确保新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这些都是中国品牌短期内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同样不能忽视的,还有宝马在中国豪华车市场拥有的较高的品牌号召力,“纯粹驾驶乐趣”的品牌基因在电动化时代仍具吸引力,随着中国豪华电动车市场逐步成熟,凭借品牌积淀与全球品质标准,宝马新世代车型有机会在高价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02
产品推出只是第一步
但同时,速度也是摆在宝马新世代车型面前待解的难题。宝马2021年便发布了新世代平台,从最早的Neue Klasse概念车亮相,到今年9月慕尼黑车展新世代首款量产车发布,间隔了整整三年时间,中国国产的长轴距版则还要等到明年下半年。三四年的时间远长于中国车企的产品迭代速度(平均 1.5-2 年),这就意味着很多规划之初的技术亮点,在量产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做到遥遥领先了——尽管宝马提供更为成熟、可靠的品质和性能。

比如宝马引以为傲的“视平线全景显示”技术,2021年就申请了专利,2026年才量产上车,而小米在今年5月上市的某国产电动车上已落地了类似概念的屏幕并实现交付。尽管技术路径和最终量产效果可能存在差异,但宝马在创新技术落地速度上明显落后于本土竞争对手,为他人做了嫁衣,陷入创新者的困境之中。
三电方面也是如此,放在2025年,900公里CLTC续航和10分钟补能400公里确实称得上第一梯队,但目前国产上市的极氪009、岚图知音也都实现了CLTC续航900公里,搭载150度超长续航电池包的蔚来ET7实测续航更是已经超过1,000km。补能速度上,首搭宁德时代神行超充电池的星途星纪元也能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使用5C超充桩的理想i8十分钟充电可补能500公里。而比亚迪的全域千伏高压架构的兆瓦闪充技术,已经在20万级别的车型上实现量产搭载。
智能驾驶领域,可以说大部分国产品牌在中高端车型上已经实现了城市领航辅助的大规模推送。如今,端到端智能驾驶、高通8295芯片、800V高压平台、一体化压铸等技术已从创新进入广泛普及阶段,不少国产品牌的竞争焦点瞄准了下一代固态电池、L4级自动驾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卷技术、卷价格、卷生态”的深水区。就宝马而言,其新世代的技术核心是兼具先进性和可靠性,在当下的市场中能否获得市场认可,是个未知数。

当然,一部分国产车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好不好用还要打上一个问号。对于宝马而言其潜在的机会是“人有我优”,即便是功能相同但能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当然,一定不能是人有我无。因为在中国消费者的认知中,豪华品牌一定是技术的标杆。
最重要的还有定价,面对国产新势力的性价比冲击,宝马如何在守住豪华品牌定位的同时打开市场,十分考验国产新世代BMW iX3的定价策略。目前,奔驰的CLA纯电和奥迪的E5 sportback都已经进入25万以内的起步价,定价上全面颠覆豪华车以往的打法。接下来,宝马会如何出招呢?
毫无疑问,2026年将是传统豪华在中国市场的关键节点,国产新世代BMW iX3的上市,将是对宝马技术转型与市场应变能力的一次关键考验。唯有以更快的迭代速度、更贴近用户的产品定义,方能在激烈的中国市场中守住市场,进而胜出。
相关车系
推荐
新国标时代来临,央视聚焦雅迪引领发展新格局
车讯视野
新雅阁:十年如一日,让出行从从容容
车友邦网
广州车展上演“年轻”对话:哈弗品牌与用户共谱“棱角精神”
车网传媒
东方豪华新范式!红旗金葵花携“国宾车队”亮相广州车展
蜗牛车志全新产品矩阵亮相广州车展,星途ET5领衔,ES HERO、ES7 GT首秀
电动邦10.98万起的“技术普惠型”代表,全新阿尔法T5
车算子
省油但动力弱?林肯电混大家族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DearAuto比亚迪集团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丨SDTV汽车生活
SDTV汽车生活
猎车2025汽车发展年会——解锁全球产业变局下的中国创新密码
车网传媒
福特蒙迪欧改款首发:外观更运动,内饰更科技
爱驾天下
享界S9破局豪华市场,一场由用户投票的“新豪华”革命开启
汽场
广州车展购车攻略:预算25万元左右,智界“双7”可以闭眼冲!
My车轱辘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