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极氪回归+吉利回购启动倒计时,被低估的吉利迎来二次重估的窗口
2025-11-25 17:01 1774次阅读

功夫汽车

汽车类头部新媒体,新榜排名前30强;各大平台优质原创内容提供商;媒体大咖聚集的汽车传播机构。

如果说去年《台州宣言》开启了吉利汽车(00175.HK)股价,从底部区间连续翻倍行情;那么眼下正在有序推进的“极氪私有化+吉利回购计划启动”,则有可能成为吉利汽车市值,在资本市场迎来新一波“重估”的关键时刻。

11月21日,极氪科技(NYSE:ZK)正式公告:极氪普通股及ADS持有人的现金/换股选择期限分别为12月5日与12月3日下午5点(美东时间),若逾期未选,将默认为现金方案。极氪私有化与吉利合并预计将于12月29日完成。

这意味着,极氪股东的最终选择进入倒计时,而在此之后吉利最高23亿港元股份的回购计划,也将能提上日程。

现在,当极氪私有化进入最后阶段、回购计划即将正式启动,“一个吉利”所形成的协同效应,将透明、公开、可计量,也更容易被资本市场定价。

另外,过去两个月,行业最大的新闻不是促销、不是补贴,而是吉利的“全面逼近”。先是吉利10月销量首次与比亚迪只有一步之遥,再是紧接着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营收、净利、毛利、销量全线创历史新高。尤其银河品牌提前达成百万辆业绩,更令吉利在新能源阵营中的“基本盘”价值“藏不住”了。

因此,才不到2000亿的市值,真的对不起吉利现在“身价”了!接下来,我们可以乐见:吉利价值重估逻辑将被全面刷新,从而开启“估值回归价值面”的新周期。

为什么这么说呢?答案,很可能正藏在这个关键的年末时间窗口里。

(1)回购障碍扫清,吉利做强市值信念很笃定!

“吉利回购何时开始?”

这是过去两个月资本市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10月初,吉利汽车宣布了最高23亿港元的股份回购计划,但迟迟未落地,引发了市场猜测。

直到最近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桂生悦给出了清晰解释:根据香港联交所要求,为确保极氪股东在换股或现金退出时拥有绝对公平性,吉利汽车会在极氪股东选择完成后执行回购,以避免股价波动影响极氪股东决策。

若我们细品一下这句话,里面的信息量其实很大。

首先,吉利并非不回购,而是为了极氪股东的公平性,选择“战略性延迟”。一旦极氪股东选择期结束,回购将立即启动。

其次,这笔23亿港元的回购计划并非摆姿态,而是实打实的“价值承诺”。回购股份将全部注销,每股收益(EPS)将被直接提升,而资本结构也将得到优化。

可以说,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一家盈利强、现金流强的公司愿意拿出真金白银回购自己的股份,说明吉利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到了“不回购都说不过去”的程度。

其实,为何吉利要回购、敢回购以及能回购,这背后都能归因于的一个核心是:在回归“一个吉利”之后,吉利的经营效率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更重要的是,吉利汽车从大股东到经营层,都对做大做强市值的意志更加笃定,这为资本市场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善意和信心。

(2)吉利价值内涵“核聚变”,市值重估逻辑被迭代!

吉利三季报交出了一份史上最佳业绩,而这当中也蕴含着吉利价值跃迁的几个关键变量。

首先,吉利前三季度的核心归母净利润增速(同比增长59%),远高于收入增速的(同比增长26%)。这实际上已经说明吉利已经从“规模增长”进入“结构改善带来利润跃升”的阶段。

这才是资本市场最看重的增长质量。

其次,吉利的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的总现金水平达到601亿元,净现金水平达452亿元,前三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305亿元。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吉利的现金主要来自经营活动,而非借债、卖资产或财务操作,质量很高。

如此充裕而稳健的现金流,不仅足以证明即便极氪股东选现金退出,也不会给吉利带来明显压力;而且吉利也完全有能力同时完成极氪合并+23亿港元回购。

这就是吉利给极氪股东提供的“双保险”,换股有增长红利,现金退出也同样稳妥。

再者,让我们再来看看吉利前三季度的核心经营数据。

管理费用率降至1.8%(效率同比提升27%),研发费用率从7.2%降至6.1%(效率同比提升15%),销售费用率降至5.7%(低于去年同期5.9%),这三项费用率全面下降实际上也反映出“一个吉利”的协同效应正开始兑现。

以吉利集中在今年下半年排出的那套极具战略意味的组合拳——银河M9、领克900、极氪9X为例:这三款名字都带“9”的大型旗舰产品,不仅是三大品牌的旗舰之作,更是吉利在品牌、技术、利润结构与高端市场做“大合并、大聚焦”后的完整样本。

而资本市场恰恰最容易忽略的,是这三款车背后隐藏的“一个吉利”的力量。

吉利第一次用“三个9”贯穿了主流、中高端、豪华三大价格带,并且三车皆爆、三车皆能打;

更关键的是,这三款旗舰的核心技术底盘——AI、三电、架构、供应链——皆来自同一个来源:“一个吉利”的统一技术底座。

令人遗憾的是,资本市场往往只看到三款车的销量、订单、价格,却忽略了真正的价值源头所在,实际上这也是吉利的估值应该重估的根本原因之一。

同样,很多人看到“银河提前破百万”,第一反应是“卖得好”。但真正懂行业的人都知道这个百万,背后也藏着吉利最值得资本市场重估的力量。

因为这在中国车市里罕见的爆发速度,不仅证明主流用户对银河的接受速度,远超所有新势力的速度。

“百万银河”令到吉利真正跑通了新能源的盈利模型,成为了其真正的技术护城河。这背后也是吉利体系力的一次完整爆发,未来预期更可期,更具有确定性。

这时候,吉利所迸发的“内生力量”所引发“价值聚变”,需要资本市场同样以迭代的重估逻辑来审视。

(3)国际投行出手,春江水暖鸭先知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国际投行的出手,往往成为风向标。就在极氪回归与回购启动之前,国际资本巨头正在重仓“一个吉利”,提前投出了“信任票”。

例如,摩根大通连续三个季度增持极氪,同时减持“蔚小理”,转而加仓极氪,用脚投票;同时贝莱德、先锋领航、道富三大巨头也在持续增持吉利,均位列主要机构股东前列。

要知道,这三大机构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偏好长期增长、偏好确定性、偏好体系化能力。

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市场,吉利正在成为下一阶段最具长期价值的中国车企资产之一。

(4)功夫拍案

尽管吉利汽车股价自《台州宣言》以来已经实现翻倍,但比起它的基本面——前三季度同比暴涨114%的新能源增长速度、新能源盈利模型跑通、极氪毛利大幅提升、燃油盘子稳固反哺现金流、集团协同效应明显增强等,它的市值依然没有反映其真实价值。

更不用说,相比赛力斯、奇瑞、甚至小鹏、理想的估值,吉利汽车在港股市值依旧偏低。

在功夫汽车看来,这里面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市场并未把极氪的价值、智能化的价值、集团协同的价值算进吉利的总估值里,更忽略了吉利预期的可确定性和高增长性。

更不容忽视的是,从下半年吉利汽车大股东和管理层一系列操作,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吉利”做大做强市值的坚定信念和对价值增长逻辑的重大重构。

所以,当极氪完成“回归”、吉利回购正式开启,有望成为引爆吉利汽车市值的诱因,相信资本市场对吉利的认知将迈入新的阶段。

这一次,吉利的价值重估,相信将跟以往很不一样。

# 吉利银河 # 吉利汽车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