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欧盟“下手”中国车企,电动车关税加征最高38.1%
2024-06-13 18:17 1.9万次阅读

牛天明_汽车头条

吾日三省吾身:饭否?睡否?工作否?

https://cools.qctt.cn/1718271904819.png?imageMogr2/thumbnail/!80p

持续了长达数月的审判,欧盟终于要开始围剿中国电动汽车了。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于7月4日起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开始征收临时性关税。其中,被欧盟重点关注调查的中国车企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将分别面临17.4%、20%和38.1%的关税。

与此同时,其他积极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平均21%的关税,剩余的未积极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统一被征收38.1%的关税。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的特斯拉,可能会在最终阶段获得单独计算的税率。

需要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并未对外透露所谓的“不积极配合”中国车企名单,而欧盟在公告中仍然为解决贸易争端留下了数个窗口。

去年9月份,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发表年度“盟情咨文”时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以保护欧洲汽车产业免受来自中国电动汽车的威胁。

https://cools.qctt.cn/1718271322363.jpeg?imageMogr2/size-limit/1024k!

今年月初,欧盟委员会声明针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动反补贴调查,需时最多13个月。同时,欧盟委员会可以在调查开始9个月之后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有关措施原计划在6月5日或之前公布。

由于这项调查涉及公司规模数量较多,欧盟委员会决定采取抽样方式确定调查目标,最终选定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汽车。

目前,欧盟对所有进口车征收10%的关税,加上此次的反补贴税,意味着比亚迪旗下电动汽车出口至欧洲,所要缴纳的关税将合计达到27.4%,吉利汽车达到30%,上汽集团更是高达48.1%。

国内自主品牌针对出口欧洲布局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奇瑞、长城、长安以燃油车出口至俄罗斯为主,少数新能源车出口至欧洲;二是前期进行本土化品牌收购具备先天优势,比如上汽、吉利;三是类似比亚迪这样依靠新能源汽车的积淀,大举进军欧洲市场。

至于为何偏偏选中这三家车企,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三家车企是中国汽车在欧洲销量的前三甲,威胁性更为明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上汽在欧洲销量242861辆,吉利22486辆,比亚迪15976辆。

尽管这三家中国车企都对欧洲汽车市场造成挑战,但上汽高达“48.1%”的关税,无疑是这场博弈最大受害者。要知道,作为自主品牌出海的领军者,欧洲市场之于上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官方财报显示,今年5月份,上汽海外市场终端交付量达9.9万辆,同比增长20.1%;1-5月份,上汽海外市场终端交付46万辆,同比增长17.8%。

https://cools.qctt.cn/1718271487658.jpeg?imageMogr2/size-limit/1024k!

对于欧洲市场这块难啃的骨头,上汽的表现一向不俗。过去一年,上汽集团在欧洲十三国中国汽车品牌中销量排名第一,累计交付24.29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里上汽集团也位列第一,全年累计销售12.55万辆。

当然,上汽在欧洲市场能够游刃有余,离不开MG品牌的效力,去年在全球销量超过84万辆。同时,今年前五个月,仅在欧洲市场就交付了超过10万辆车,每出口欧洲10辆中国车,就有7辆是MG品牌。

面对欧盟本轮关税政策上的重压,上汽电动车游走欧洲之路必将变得更为艰难。至于是否会影响到销量并且影响到何种程度,外界不得而知。从官方最新的回应来看,广汽积极呼吁欧盟能够“慎重考虑其决定,共同寻找促进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https://cools.qctt.cn/1718271839891.png

其次是吉利,今年4月在欧洲的销量超过了3.5万辆,超越了日产三菱集团(月销量为2.5万)、本田、马自达、通用等车企,在欧洲的所有车企中排名第九,也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中国车企。

与上汽战略类似,吉利在欧洲的主力军依托收购品牌沃尔沃。仅在4月份就贡献了3.2万的销量,同比增长了58.5%。今年1-4月,沃尔沃XC40的总销量接近4万台,是中国车企中销量最大的单一车型。

https://cools.qctt.cn/1718271578794.jpeg?imageMogr2/size-limit/1024k!

而在纯电汽车领域,吉利还手握极星这张牌,在欧洲的月销量在2000台左右,远远高于国内的销量。

伴随着中国车企出海热潮,吉利在欧洲推行多品牌战略,目前有吉利、路特斯、沃尔沃、领克、极星和极氪6个品牌进入欧洲市场。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大举入局,将直接影响到欧洲本土汽车产业的发展。

最后则是比亚迪,作为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多项数据足以证明比亚迪的号召力。当下其欧洲市场的潜力仍未完全释放,但却不容小觑。

早在2021年,比亚迪就将欧洲“首秀”定在了挪威,但开局哑火。2023年,其在欧洲所售汽车不到1.6万辆,均为纯电动汽车,所占份额为1.1%。

https://cools.qctt.cn/1718271663411.jpeg?imageMogr2/size-limit/1024k!

理想与现实带来的巨大落差并未压倒比亚迪,反倒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4月份,比亚迪在欧洲投资兴建的第一座电动车工厂——匈牙利工厂正式投产,预计到2018年总投资2000万欧元,总雇佣数将达300人。

此前,比亚迪欧洲首席执行官舒酉星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坦言:“我们要成为一家欧洲公司,而不是一家在欧洲做生意的中国公司,模式是‘在欧洲,为欧洲’”。同时,他还表示,放眼整个欧洲,比亚迪计划开始生产之前,达到电动汽车市场的5%。

倘若以2023年销量为基准,欧洲市场的5%大约为7万辆纯电动汽车。如果把插混汽车也算进来,这一数字将接近11.5万辆。

总体来看,无论是上汽、吉利、比亚迪这三家重点“关照”对象,抑或是其他中国汽车品牌,千方百计打压的背后是欧洲面对新能源转型的无措和焦虑。当曾经建立起来的护城河被打破,欧盟确实着急了。

至于国内其他车企的态度,除了蔚来作出官方回应之外,包括比亚迪、吉利、奇瑞在内的出海大户,尚未作出正式回应。或许,许多车企们都还处在观望状态,毕竟“靴子”仍未正式落地。

https://cools.qctt.cn/1718272065704.png

一石激起千层浪,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遭到很多欧洲本土汽车厂商反对。大众集团官方表示,增加关税将无法实现欧盟加强欧洲汽车工业竞争力的目标;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 Zipse)也认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保护主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allenius)更是直言:“我们不需要增加贸易壁垒,而是应该本着世界贸易组织的精神努力消除它。”

基于现状,新征关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电动汽车出海浪潮,等待后续进展。

  

# 沃尔沃 # 沃尔沃XC40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