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半年卖出135.5万辆,长安汽车凭什么?
2025-07-07 14:09 4248次阅读

汽车商业评论

**汽车商业**第一刊,**汽车的意见领袖。

撰文 / 路 行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赵昊然

在充满变量的全球汽车竞赛中,智能化浪潮从前沿走向规模化落地,新能源从“是否”转向“好不好”,出海不再是选择题。对于车企而言,新的挑战不只是卖得多,而是卖得准、跑得快、活得久。这对品牌、产品、技术乃至全球经营体系提出了全方位挑战。

6月结束之后,长安汽车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2025年上半年,长安累计销量135.5万辆,创下近八年新高。其中新能源车型45万辆,同比增长48.8%。

尤为亮眼的是旗下三大品牌五大产品序列的协同发力,整体产品矩阵兼顾“新”与“稳”,实现流量与留量的平衡。高端智能电动品牌阿维塔连续4个月稳居万台月销水平;长安启源以家庭化定位赢得市场认可,Q07累计交付量突破2万辆;深蓝汽车在超级增程与智能化能力的“双轮驱动”下,全球累计交付总量突破50万辆。

与此同时,其经典热销车型依然具备强劲韧性,CS75系列和商用品牌凯程在新能源化过程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前者销量已超280万辆,后者连续5个月摘得新能源微客市场销量冠军。

这些数据并不只是规模增长的体现,更是其内部结构优化、战略落地、品牌跃升的结果。长安的“多品牌矩阵+技术纵深布局”策略开始见效,为其在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上的突破构建出系统性优势。

智能科技企业的车轮化表达

过去十年,全球汽车行业经历了“电动替代燃油”的一次重大重构。而当前,产业已从电动化初级竞争进入智能电动的综合较量,动力形式不再是唯一焦点,消费者对于智能化体验、整车系统能效、品牌价值感的要求迅速提升,形成了更复杂的购买决策体系。

回顾上半年,长安汽车“五大品牌”全面进阶,坚持多元动力并行路线助力各品牌快速发展,新能源步入新品上市快车道。启源Q07、深蓝S09、阿维塔06、凯程V919、UNI-Z PHEV等大单品势头猛进,智能化创新技术逐步释放潜能,品牌全面向智向上跃迁,科技转型全面提速迈入新征程。

长安UNI-Z

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长安以“智慧全球 共赢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其技术转型的成果。其展出的金钟罩全固态电池、天衡底盘、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既是技术实力的象征,也释放出长安向“科技公司”转型的强烈信号。

在技术层面,长安的关键词不再只是“造车”,而是“智能科技企业的车轮化表达”。

其电动化布局围绕“香格里拉”计划持续深入,具有行业前瞻性的固态电池“金钟罩”已进入实车验证阶段。具备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与宽温域适应能力,计划于今年发布功能样车,并于2027年实现量产。这背后是长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目前已布局专利近2万项,70%为发明专利。

在智能化方面,长安推出的“北斗天枢2.0”计划稳步推进。“中央计算+区域环网”SDA平台全面融入AI大模型,其集成的“天枢智驾系统”支持L3级别自动驾驶,已有功能包括原地掉头、钟摆式泊车等200余种高难度场景。

同时,基于SDA平台的架构升级正在释放出新的产品体验。从硬件配置(激光雷达、传感器、算力芯片)到软件能力(决策算法、交互系统),长安正以“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重塑产品价值。其自主研发的软硬解耦电池管理系统、“七合一”动态控制技术,进一步优化了整车集成度、降低成本、提升系统响应速度。

此外,长安高度重视汽车的安全性,除了选择安全冗余的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也行业领先。长安打造的方舟车身架构,车身70%以上使用超高强度钢,钢强度达1500兆帕,相当于每平米可承受15吨重量的压力。

“无海外、不长安”

区域市场重构正在重塑产业版图。欧美车企在新能源转换中的步伐各异,中国车企则凭借灵活供应链、规模制造优势、日趋领先的智能化能力,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增量市场攻城略地,成为出口增长的最大推动者。

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中,中国车企正经历从“价格换市场”到“品牌建生态”的战略跃迁。长安的“海纳百川”全球计划便是典型案例,正在从单点产品出口转向体系能力输出。

在“无海外、不长安”的战略引导下,2025年上半年,长安正式进入“海纳百川”计划提速阶段。其“152全球布局”明确五大核心区域:东南亚、中南美、欧洲、中东非洲、欧亚,已在100多个国家建立渠道网点超过1.4万个。

不仅如此,长安还通过推动本地KD工厂、渠道建设、服务体系标准输出,逐步从“销售驱动”转向“体系能力输出”,形成完整的本地生态建设模式。

其全球制造体系正逐步成型,目前已布局20个海外工厂,建成投产9个。其中,泰国罗勇新能源整车基地于5月投产,成为长安第2859万辆下线的生产基地。这不仅是制造全球化的关键一环,更是新能源产能布局从国内供给走向海外本地化的战略转折。

品牌出海方面,长安持续加码全球曝光。上半年先后在欧洲、中亚、东南亚、中东等市场举办30多场品牌活动。3月的欧洲品牌发布会,正式宣告长安进军欧盟市场;在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开设旗舰店,使欧亚市场拼图更加完整。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汽车出口量在2025年1月创下历史新高,环比暴涨超8倍,首次跻身中国车企出口前三。主力出口车型CS55 PLUS、CS35 PLUS均实现翻倍增长,成为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

长安不再只是“中国制造”,而是在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央企担当与产业协同并重

作为央企代表,长安不仅关注自身增长,更以产业链稳定、行业健康为己任。2025年,其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保障产业链健康循环。

在研发体系方面,长安已建立17家科技公司、16个研究与产品开发中心、180个实验室,并联合国家部委设立唯一智能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期主义与专业化并行,为其在核心零部件与前沿智能技术上赢得先发优势。

在合作生态上,长安深知开放合作对于新时代产业创新的重要性。与华为、腾讯、地平线、联通、亿航等30多家企业形成联合攻关机制,共建智能驾驶、公有云平台、交互系统与多模态感知能力,打造行业共赢的开放生态。

每一个行业的拐点,都是头部玩家洗牌的加速器。在此背景下,既能构建技术护城河,又能快速响应全球市场变化的企业,将拥有真正的周期穿越力。

当行业的浪潮再度袭来,长安已成为新时代全球汽车版图中,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

# 行业解读 # 长安凯程 # 宝马 # 宝马5系

相关车系

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