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浪漫自驾游,却因新车质量问题被迫中断行程。南京李先生购买捷途山海T1仅4天,在驶往大连途中遭遇天窗漏水。这场突如其来的故障,不仅打乱了夫妻俩的旅行计划,更引发了4S店与第三方贴膜店的责任纠纷。在媒体介入后,李先生能顺利退车吗?
事情经过
根据李先生的描述,今年7月15日,他在南京某4S店以近20万元购入捷途山海T1。买车的四天,夫妻俩启程自驾东北,原本计划用40多天游遍小半个中国,可车辆行至辽宁大连时,就发现车内有积水,但积水不多就没太在意。几天后,车辆在开往沈阳的路上,遭遇了大暴雨,天窗出现严重漏水,B柱位置像泉涌一样滴水往下淌,脚垫下的积水深达三四厘米。
李先生赶紧把车辆送至当地4S店检查,故障原因为天窗胶条脱落。李先生连夜将车开回购车4S店,4S店同样确认是天窗胶条的问题。双方签订维修协议,明确约定“修好后若4S店不补偿,消费者可要求退换车”。
可车辆修好后,4S店态度突变。售后经理陆先生称,漏水系李先生在第三方贴膜店施工时“误动天窗橡胶圈”导致,拒绝履行补偿条款,现在仅能送一次保养作为补偿。陆先生面对记者镜头还扬言,“他要补偿可以,送他一次保养结束,不要就起诉我们!”
贴膜店负责人则给出了不同的看法,“门店贴膜多年,从未出现过类似问题,贴膜根本不会碰天窗橡胶圈,漏水还是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
媒体介入促成和解
经当地媒体介入报道后,4S店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8月17日,当记者见到李先生时,李先生表示,8月16日时,他就接到了4S店的通知,让他第二天到店里协商退车。
面对镜头,李先生说,“今天上午一早就来到了店里,陆经理接待了我,就谈了(退车)的事情,包括赔偿汽车贴车衣和玻璃贴膜两块费用,另外还有赔偿保险和全额退(购车)款。现在在商谈(车贷)利息问题。”
经过一上午的协商,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正式签订了退车协议,预计7天内完成所有退款流程。对于这样的结果,李先生总算松了一口气,连忙感谢媒体记者的帮助,事情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刚提四天的新车就出现天窗漏水,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见。那么问题来了,如新车遇到天窗漏水的情况,是否就能要求退车,是否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以本案捷途汽车为例,是属于依法退车,还是特事特办?
律驰驾道观点
捷途山海T1提车四天漏水事件:争议焦点与深度剖析
焦点一:新车天窗漏水,责任归属成谜
新车提车仅四天便出现天窗漏水问题,无疑是本起事件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
车主李先生认为这是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而4S店却将责任归咎于第三方贴膜店的施工操作。这种责任归属的分歧,不仅关乎消费者李先生的切身权益保护,也触及了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领域的敏感点。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新车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心理上难以接受,行动上也会积极维权;而从4S店的角度,若承认是车辆本身的问题,则可能面临品牌形象受损及召回的潜在风险。此争议点凸显了汽车消费市场中,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在信息不对称和责任判定上的巨大差距。
焦点二:媒体介入下的商家态度积极转变
媒体在此事件中的介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面对媒体的关注和报道,4S店的态度从最初的拒绝补偿,到后来的主动提出退车并赔偿,发生了显著的积极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媒体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问题解决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展示了商家在面对公众关注时的积极响应和整改态度。媒体的介入,使得消费者的问题得到了更快速、更有效的解决,同时也提醒了商家应更加重视消费者体验和售后服务质量。
焦点三:退车依据与法律条款的适用性探讨
新车提车四天便要求退车,这一诉求在法律上是否有据可依,成为了本起事件的又一争议焦点。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如《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车辆在特定条件下(如严重质量问题)确实享有退换货的权利。然而,具体到本案,天窗漏水是否构成“严重质量问题”,以及是否满足退换货的条件,都需要依据具体法律条款和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判定。此外,4S店与车主签订的维修协议中的补偿条款,也成为了双方争议的焦点之一。这一争议点不仅考验着法律的适用性和灵活性,也提醒着消费者在购车时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自身权益,避免在发生纠纷时处于不利地位。
焦点四:特事特办还是依法行事?市场规范待加强
本起事件中,4S店最终同意退车并赔偿,这一结果究竟是特事特办还是依法行事,引发了广泛讨论。
从表面上看,4S店的态度转变似乎带有一定的“特事特办”色彩,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其背后仍离不开法律框架的支撑。无论是维修协议中的补偿条款,还是相关法律法规对退换货条件的规定,都为这一结果的达成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然而,特事特办现象在汽车消费市场中并不罕见,这往往与商家对品牌形象的维护、消费者满意度的追求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同时,避免特事特办成为常态,而是真正做到依法行事、规范市场,是汽车消费市场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这既需要商家提升法律意识和服务质量,也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
综上所述,本次事件不仅是一起简单的消费纠纷,更是一次对汽车消费市场责任判定、媒体作用、法律适用及市场规范问题的深刻反思。
汽车法律纠纷,就找律驰驾道。
推荐
德系性能与华为乾崑智驾的碰撞!试驾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
汽车点评AC比亚迪包揽三榜第一 中国车企集体改写新能源技术竞争格局
新座驾吉利银河A7首周热销4195辆,五大实力跻身电混轿车第一阵营
知乎车也祥菱V5云贵区域上市即热销 助力构建高原高效货运新生态
车哆哩高配版型占比超80%背后:吉利银河A7做对了什么?
DearAuto收购零跑10%股权,虽双方均未证实!可能性有多大?
百姓评车吉利发布行业首个AI座舱,新系统率先搭载于吉利银河M9/领克10EM-P
汽车头条坦克300风光不再,CEO被曝失联,长城坦克现状不乐观
车快评拥豹热爱,钛行千里! 长途体验方程豹钛3的硬核实力
车界亮点逆市领跑,吉利汽车2025上半年业绩炸裂背后的韧性密码
青橙汽车一汽入股零跑
汽车K线吉利发布行业首个AI座舱,超拟人情感智能体Eva上车
汽车洋葱圈评论
暂无评论,抢占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