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取消

热门标签

Pull down to refresh...
Pull down to refresh...
上拉加载更多
提车等一年?超200人联合起诉,小米汽车又摊上事了
2025-09-17 16:31 2643次阅读

汽车点评AC

知名KOL车叔领衔打造,让你成为懂车帝!汽车领域新媒体代表,分享汽车知识,购车秘籍,选购技巧,行业**,热点事件。精选内容,独到观点,深度评论!

雷军喊着“全力以赴保交付”,但车主们等来的却是“提车再等50周”的通知。

对小米汽车来说,产能不足似乎成了个老毛病,车主等车等到崩溃的例子一抓一大把。50 周啊,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都快一年多了,最后居然被告知定金还不能退。买新车本来是件高兴事,结果车影子都没见着,就得先等上这么久,换谁不窝火?首批订车的王先生就愁得不行。

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初不少人看到宣传里写着“8月开启首批交付”,都以为很快就能开上新车,结果后来APP上显示的交付时间变成了几十周,这落差让大家感觉被忽悠了。跟小米汽车沟通退定金没得到回应后,王先生和其他一些车主只能抱团维权,现在参与集体起诉的人数已经达到 242人,而且看样子还会越来越多。

这事儿还得从小米YU7上市说起,6月26日晚上,小米YU7刚一开卖就火得一塌糊涂。手机上点几下的功夫,短短3分钟就有20万人下单,还没到一个小时,订单数就冲到了快29万台,直接创下了新能源车的销售纪录。当时雷军自己都感慨“远超想象”,可这火爆的背后,问题也跟着来了。

这么多人抢着买,说到底还是觉得划算。标准版续航能到835公里,起步价才25万多,比特斯拉Model Y还便宜一万块。不少小米手机用户更是冲着能和智能家居联动的功能下的单。但谁能想到,订单太多,小米的工厂根本造不过来。

现在小米主要就靠一期工厂在生产,可这里还得同时造之前卖的SU7,生产线早就忙得团团转了。虽然说二期工厂7月份就投产了,但新工厂产能上来得慢慢来。初期月产能也就8000台,就算到四季度能提到2万台,可面对几十万的订单还是杯水车薪。所以很多车主付完钱才发现,标准版要等54-57周,四舍五入一年后才能提车;就算买顶配版,也得等40到43周,大概9到10个月才能拿到车。

这么长的等待时间,可不是光耗着就行,真金白银的损失摆在那儿呢。按照国家政策,2025年是新能源车购置税全免的最后一年,从2026年开始就要减半征收了。明年提车的话,光购置税就得多掏大约1万+,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笔小数目,相当于多交了一年的油钱和保养费。

更让车主们生气的是交付时间偷偷变卦,有些人下单时明明看到APP上写着 “预计8月开启首批交付”,可付完5000元定金锁定订单后没多久,交付时间就变成了“锁定订单后预计38-41周交付”。这种先交钱后变卦的操作,让消费者觉得被误导了,大家质疑这不仅侵犯了知情权,甚至可能构成欺诈。

上海一位车主就因为这事儿把小米告上了法庭,要求撤销购车协议,退还5000元定金并赔偿15000元损失。这可不是个案,自媒体博主王先生透露,像他这样参与集体上诉的准车主已经有242人。

除了无尽的等待,还有更离谱的事儿发生。南京的洪女士表示,她按照通知交齐了尾款,都约好了8月26日提车,结果没过几天,工作人员突然告诉她车已经被其他客户提走了。这让她气不打一处来,怀疑小米是不是在搞“一车两卖”。虽然有位前销售人员猜测可能是顺延车造成的误会,但这种解释根本安抚不了准车主们的焦虑情绪。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买车从下单到提车到底要等多久?对于这一问题,行业里虽然没有统一规定,但正常情况下,客户下单时4S店都会通过系统查到车辆下线时间,或者看看其他门店能不能调货。只要不是选特别冷门的颜色和内饰,等车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个月,像小米这样要等上一年的,真是闻所未闻。

说白了,交付时间是影响消费者买车的重要因素。小米汽车在消费者付定金的时候不把交付时间说清楚,其实就是没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下的单,极有可能构成对合同的重大误解。这就好比点外卖时没说要等三小时,付了钱才告诉你明天才能送,消费者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定金。

现在信息传播这么快,消费者的声音根本压不住。个人看来,对小米汽车来说,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回应消费者的诉求,拿出像样的解决方案。比如可以跟消费者协商,因为交付延迟造成的购置税损失得给补偿;要么就加快产能提升,把交付周期缩短。更重要的是,以后卖车时必须把信息说清楚、讲明白,别再搞这种先模糊后摊牌的操作了。而消费者买车时也得多个心眼,仔细了解清楚车辆的各种信息,尤其是交付时间和配置这些关键内容。万一权益受了侵害,一定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这次小米YU7的交付风波不光关系到242位准车主的权益,更关系到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和未来发展。说到底,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造车,都得把消费者的需求和感受放在心上。造车不是做手机,搞“期货车”让消费者等上一年,再好的性价比也留不住人心啊!

# 造车新势力 # 小米汽车 # 特斯拉

推荐

评论